5G时代“校园企”共建ICT产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以支撑川西大数据产业园人才需求为例
2020-05-18吕波
吕波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5G技术应用中心) 四川 雅安 625000
产教融合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解决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等难题;实践性教学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可体现全程性、职业性、高效性、先进性;校园企合作是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的多赢之举,强化技术技能积累创新。
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园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结合”,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 混合式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案例教学实施和产业项目交付实施,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前就拥有1年产业项目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搭建“教育云、产业云”助力形成混合式教育与产业链的人才生态系统,为了全面落实创新教学模式,校企共建产业学院采用引进标准、依托基地、承接项目、案例转换、混合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真正参与到真实产业项目的生产过程,受到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的熏陶,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成为项目和任务的主动完成者。
1.2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人才培养模式将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终身学习与职业教育相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1]。
2 “六维一体”精准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
校园企对大数据产业结构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构建以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对专业群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校园企合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运营管理、学生管理、教学培养、创新创业、实习就业、成果建设六维一体的教学培养管理体系,发展专业群,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培养特色技术技能型人才。
(1)运营管理:校园企共同组建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施行公司化的运营管理。
(2)学生管理:专职辅导员、专职企业技术导师、专职企业素养导师,三专培养管理。
(3)教学培养:独特的混合式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真实项目需求为驱动,“做中学,学中做,学练结合”。
(4)创新创业:特色精英培养,通过技能大赛发现亮点项目,依托企业的创新创业平台孵化与支持[2]。
(5)实习就业:通过大数据平台跟踪学生实习就业,专业化的实习就业服务团队对接丰富的产业用人需求,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6)成果建设:集企业产业资源助力教师成果申报与科研创新。
3 生产任务化的教学培养
融合传统的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入新颖的大数据案例项目导入方式实现全过程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以实战为需求,强调理论够用、实践为主、强化动手能力,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主要导向[3]。
4 全周期的职业技能培养
通过各种类型的课程实训,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岗位的融通。
4.1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能力,在学生培养方面,我们加大职业素养的培训,分散在第一到第四学期,不间断、持续的对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给学生强化。另外职业素养教师从生活到学习,再到今后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和培养,做到每个学期对所带学生做一次访谈,给每位学生家长反馈学生近期状况等。
4.2 课堂培养
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核心课,我们打破“是什么专业就上什么导论”的课程设置模式,从ICT大框架出发,开设《ICT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在了解本专业导论之后能拓展到整个ICT领域,对于知识面的延伸,眼界的开放有很好的培养效果。安排双师型教师,结合传统的讲授模式,并强调采用项目式案例教学的方式,将真实产业项目分解从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对应实现需要的技能,再划分从小知识点,将复杂与难度较高的大数据技术转化为工具的使用、小案例的研发、再组装等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能力,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3 精英培养
优选学生组建专业精英班,安排教师每周2~3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的深度产业项目授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自主性提高明显。并以此为基础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并多次获奖[4]。
4.4 项目启发培养(小学期实训)
每个学期均安排小学期实训,其中第一学期期末安排1周的专项实训,主要目的是融合本学期的所有课程,以专业基础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一个小项目;第二学期期末安排2周的专项实训,主要目的是融合第一学年的所有课程,以较多的专业基础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使用相应的工具完成一个小系统的设计;第三学期期末安排1周的专项实训,主要目的是融合前三学期的所有课程,以1-2门专业核心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一个应用项目;第四学期期末和暑假安排4周的专项实训,主要目的是融合专业的所有课程,引导学生设计较大的系统的项目。
通过以上,学生在出校时已经完成3-5个产业项目,在同类工作岗位的选择上更具有竞争力。
5 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产、教、研资源池保障
校园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包括大数据工程实践中心、物联网工程实践中心、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产业项目交付中心共育大数据专业人才。
园区共建“大数据人才公共实训平台”、“大数据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大数据技术服务和项目孵化中心”大数据技术服务创新创业平台进行技术服务和项目孵化。
大数据人才公共实训平台:提供专业师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打造优秀的人才培养基地;针对退伍军人、下岗工人进行技能培训,短期内实现大数据产业园人才支撑,满足园区内入驻企业用人需求,为大数据产业园引入优质企业提供人才保障[5]。
大数据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结合学员就业方向及就业岗位需要,形成全方位、综合性、应用广泛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拓宽学员创新创业深度,以帮助学员的真实创业、广泛就业,并提升创、就业质量和层次。
大数据技术服务和项目孵化中心:校企成立“大数据双创工作室”,依托ICT产业学院的优势资源成立大数据技术团队,可承接政府和大数据产业园内企业的各种技术服务和科研项目的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