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滩水库面板堆石坝设计浅析
2020-05-18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分院,四川 德阳,618000)
1 工程概况
二龙滩水库坝址位于南广河左岸支流二夹河中游,高县可久镇金龙村,控制集水面积148km2,多年平均流量2.11m3/s。水库正常蓄水位416.00m,总库容1148×104m3,是一座农业灌溉、城乡供水等综合利用的Ⅲ等中型水利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按3级建筑物设计。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无压泄洪隧洞、右岸导流放空洞及取水隧洞。坝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工程设防烈度为7度。
2 工程建设条件
工程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及边缘地带,地处南广河一级支流二夹河上游月亮沱~龙口一带,该段河道蜿蜒曲折,河谷深切,谷底较平坦,两岸地形多呈较对称的“U”型谷。坝址区位于符江向斜倾伏端南东翼近核部,工区内地质构造简单,属于典型的红层地区,主要为单斜地层。出露地层除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外,广泛分布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粉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等一套河湖相沉积的碎屑岩。河床段地形平坦,覆盖第四系冲洪积层,厚2.5m~3.1m,为孤(漂)块卵砾石夹粉土,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夹砂岩。河床坝基段岩体基本无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厚5m。左岸地形陡峻,基岩大多裸露,组成边坡岩体主要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夹砂岩。右岸地表大多基岩裸露,零星分布第四系坡残积之粉质粘土含碎石,组成坝基岩体为砂岩夹薄层粉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3.1 大坝布置设计
大坝坝顶高程418.00m,坝顶宽8.0m,最大坝高50.0m,坝顶长240.0m。大坝上游边坡1∶1.5,下游边坡1∶2.0、1∶2.25,在高程398.00m处设一级马道,马道宽2.00m;下游坝坡自高程398.00至坝顶设一条坝后公路。坝顶设置C30混凝土防浪墙,墙顶高程419.20m。
3.2 坝体材料分区及坝料设计
坝体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上游石渣压重铺盖(E)、上游压坡铺盖(石粉)(F)、垫层区(B)及特殊垫层区(D)、过渡区(C)、上游堆石区(A1)、下游坝壳石渣区(A2),坝料分区设计如附图。
附图 坝体材料分区
(1)A1区——主堆石料
主堆石料主要采用新鲜砂岩料,最大粒径600mm~800mm,粒径小于5mm颗粒含量为5%~15%,粒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5%。填筑时不得发生粗料集中架空现象,压实后应具有自由排水性能,渗透系数≥1.0×10-2cm/s,设计干密度≥2.07g/cm3,碾压后孔隙率≤23%。
(2)A2区——石渣料
石渣料主要采用强、弱风化砂泥岩料。最大粒径600mm~800mm,粒径小于5mm颗粒含量为10%~20%。填筑时不得发生粗料集中架空现象,石渣料透水性良好,碾压后的渗透系数≥5.0×10-3cm/s,设计干密度为≥2.10g/cm3,碾压后孔隙率≤22%。
(3)B区——垫层料
垫层料采用新鲜砂岩加工而成。要求连续级配,最大粒径80mm~100mm,粒径小于5mm的颗粒含量为35%~55%,粒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为4%~8%,设计干密度≥2.12g/cm3。碾压后的孔隙率为≤20%,渗透系数为(1.0~10.0)×10-4cm/s,相对密度≥0.90。
(4)C区——过渡料
过渡料采用新鲜砂岩加工而成。级配连续,最大粒径200mm~300mm,粒径小于5mm颗粒含量10%~20%,粒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5%,透水性良好,渗透系数≥1.0×10-2cm/s,设计干密度≥2.10g/cm3,孔隙率≤21%,相对密度≥0.90。
(5)D区——特殊垫层料
特殊垫层料外购灰岩获得,最大粒径40mm,粒径小于5mm颗粒含量为35%~55%,粒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为5%~8%,级配连续且自身渗透稳定。碾压后的孔隙率≤17%,设计干密度≥2.24g/cm3,相对密度≥0.90。
(6)E区——上游盖重石渣料
夏冰一边往后门走,一边回头看,不想踢翻了一个花盆,花盆掉进水池里,激起一股水花,一声闷响在静夜里格外刺耳。“谁?”夏冰听得身后方向传来一声询问,心里一惊,立即矮在树影里,紧握手枪,浑身冒汗。过了好一会儿,并不见人,才小心地站起来,四处打量。
盖重石渣料采用大坝坝肩、泄洪隧洞开挖利用料填筑,最大粒径600mm,按照设计尺寸、坡度、高程施工,利用机械作业时的自重压实。
(7)F区——压坡铺盖(石粉)
大坝上游坝坡铺盖石粉(人工砂)采用灰岩作母岩加工,外购成品获得。铺料时按设计尺寸、坡度、高程填筑,利用机械作业时的自重压实。
3.3 混凝土面板设计
二龙滩水库大坝面板采用C30W8F100混凝土,由于坝高不高,面板厚度采用40cm等厚设计,单层双向配筋。为避免局部应力集中使混凝土压坏,在面板垂直缝、周边缝1m范围内设置双层双向的边缘加强钢筋。
根据坝址处河谷地形分析,结合坝体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面板两岸坡部分处于受拉区,河床中央部分处于受压区。据此设计面板压性垂直缝9条,缝间距为12m;张性垂直缝左岸5条,缝间距为6m;右岸11条,缝间距分别为12m和6m。
3.4 混凝土趾板设计
趾板既要保证与混凝土面板和基岩的连接,构成完整的挡水防渗体系,又需兼有灌浆盖板的作用,是混凝土面板坝中重要的防渗结构。本工程坝址区基岩埋深较浅,故设计趾板置于弱风化或新鲜基岩上,厚0.5m,宽5m,采用C30W8F100混凝土浇筑,并对趾板下游15m范围内基础挂φ6钢筋网喷15cm厚的C20混凝土铺盖以延长渗径。趾板基准线由面板底面与趾板底面的交线(X线)控制。
趾板顶部布置单层双向钢筋,每向配筋率0.4%,靠近周边缝处设抗挤压钢筋。为加强趾板与基础的连接,趾板下设4排直径25mm的锚筋,排距1.5m,间距2m,呈梅花型布置。锚筋长4.8m,上端与趾板内钢筋焊接,锚筋孔孔径≥45mm,采用M30水泥砂浆压力封孔。
3.5 接缝止水设计
本工程接缝型式主要有趾板伸缩缝、周边缝、面板垂直缝、面板与防浪墙水平缝、防浪墙结构缝5种。
(1)趾板伸缩缝:趾板设伸缩缝时,伸缩缝应与面板的垂直缝错开。最新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技术规范》(DL/T 5115-2016)建议趾板伸缩缝设两道止水。本工程趾板中部设GB复合“W”型铜片止水,在缝口预留“V”形槽,缝面采用GB柔性填料,再以PVC防渗保护盖片封闭。
(2)周边缝:周边缝在整个面板坝防渗体系中,工作条件最差,在施工期和运行期会产生张开、沉降和剪切三向位移,是左右接缝中变形最大,防渗最薄弱环节。本工程周边缝设两道止水,底部设“F”型铜止水,缝顶预留“V”型槽,在槽底设φ50mmPVC棒,其上设GB复合波浪形橡胶止水带并通过不锈钢螺杆锚栓及扁钢固定,再填充GB柔性填料,上敷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板,两侧用膨胀螺栓固定。
(3)面板垂直缝:均设置两道止水。缝底设“W”型铜片止水,缝顶开槽设PVC棒,GB柔性填料及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板封闭,采用不锈钢扁钢及螺杆锚栓固定。
(4)面板与防浪墙水平缝:按照周边缝止水设计,布置底部铜片止水及顶部塑性填料止水。
(5)防浪墙结构缝:考虑沉降变形协调,防浪墙沿长度方向结构分缝与面板垂直缝对齐,缝内设一道铜片止水,分别于防浪墙水平缝顶部塑性填料止水及底部铜片止水粘接牢靠。
3.6 坝基处理
趾板基础置于弱风化岩体上部,由于岩石裂隙仍较发育,透水性较强,对趾板基础进行固结灌浆。固结灌浆共沿趾板基准线布置3排,孔距2.0m,排距1.5m,深8.0m。
坝址区风化带岩体为强~中等透水,坝基、坝肩岩体均存在坝基及坝肩绕坝渗漏问题,须进行帷幕灌浆。防渗帷幕沿趾板基准线布置两排,孔距2.0m,排距1.5m,帷幕灌浆深度按深入透水率q≤5Lu岩层以下5.0m控制。左、右坝肩防渗帷幕分别延伸70m和90m。防渗帷幕轴线总长475.24m。
4 大坝安全监测设计
本工程安全监测项目主要有:
(1)变形监测。主要包括:表面变形观测,共设置4条视准线,平行于坝轴线。在上游坝坡布置1条临时观测视准线,坝顶及下游坝坡共布置3条视准线,进行水平及沉降位移观测;内部变形观测,采用水平分层布置方式,共设置2层,布置有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和水管式沉降仪;周边缝变形观测,设8支三向测缝计;面板脱空观测,共布置2条面板脱空监测断面,4支两向脱空测缝计。
(2)渗流监测。在趾板、防渗帷幕后及坝体底部共设置13支自动渗压计观测坝体孔隙压力及浸润线,并在左右坝肩各设置3支自动化绕渗仪。下游坝脚设截水墙及三角形量水堰。
(3)环境量监测。在上游坝面设观测水尺和1支深水温度计观测库水位及库水温。
5 结语
二龙滩水库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是典型的红层地区,砂、泥岩储量丰富,新鲜砂岩强度高,灰岩运距相对较远,砂砾石料缺乏。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坝址控制集水面积和多年平均来水量远大于水库库容,泄水建筑物规模及开挖工程量较大。混凝土面板坝下游侧采用石渣填筑,可充分利用枢纽区开挖料,从而减少弃渣工程量,节约投资。
面板坝垫层料及过渡料对坝料要求较高,一般采用灰岩等坚硬岩作为筑坝材料。但本工程灰岩运距相对较远,而坝址区新鲜砂岩饱和抗压强度最高达90MPa,平均60MPa~70MPa,经筑坝材料室内试验研究及计算分析,垫层料及过渡料采用新鲜砂岩加工获得,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投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