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指尖上的艺术 侗绣与侗装
2020-05-17梁旋云吴美莲韦茈伊
梁旋云 吴美莲 韦茈伊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是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份。侗族,是一个诗意而智慧的民族,它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三江静态的楼桥、动态的歌舞,日常的衣食住行,无处不在展示这个民族爱美的生活姿态。而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中最为灿烂多姿的篇章,它是一道行走着的美丽风景线,是侗族人民穿在身上的文明史。
绚丽侗绣
说起侗族服饰,不得不提到独具民族特色的侗绣。这个集纺织、印染、剪纸、刺绣于一体的传统工艺,是侗族服饰的精华部分,是中华锦绣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侗族农耕文化的产物,是侗族妇女指尖上的艺术。侗绣因“处在深闺人不识”,远不及“四大名绣”知名,但它独具民族特色,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其风格自然、朴素、大方。三江侗族刺绣T艺的表现特质取决于针法的选择与运用,常用的针法有平绣和戳纱绣。平绣又称铺绒绣,是以平针为基础的绣法,具有绣面平整、针法丰富、线迹精细、色彩鲜明的特点。戳纱绣又称纳绣、纳纱或穿纱,是一种传统刺绣工艺。戳纱要在方格纱的面料上数着纱线或格子进行刺绣,绣线需平行于经线或纬线,线迹的长短有“串二”“串三”等变化。戳纱绣色彩明丽,饱满,图案富有观赏性和装饰性。侗族妇女喜欢穿对襟绣花衣,两边袖口镶有宽幅花边,衣脚、衣叉也都配有花边,胸部另配一块胸兜。一件衣服的这些部位最适合装饰,也是最能显示刺绣技艺的地方,所以图案花样极其繁多,有的绣上双龙抢宝,有的绣上金钱葫芦,有的绣上牡丹富贵,有的绣上孔雀开屏等。这些具有浓厚的原始自然趣味的侗族刺绣完全来自侗家女性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感悟,用善于捕捉美的眼睛去发现所有事物的内在美,通过一双巧手与一颗慧心加以体现,绣出的图案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使织绣工艺既有韵味,又有民族情趣,充分显示侗族妇女的审美想象力以及她们对美的追求。
一般侗绣用的线是丝线,耐用,不掉色,柔软亮滑。在侗绣的配色上,侗族妇女大胆用色,色彩对比强烈、主次分明、丰富多变。“红配绿”早就被打上“丑”的标签,而侗绣却偏偏涉此“禁忌”而大量使用红与绿,图案色彩非但不丑,反而让人感觉非常逼真与鲜活。由于历史的原因,侗族的绣娘大都文化不高,有些甚至是文盲,更没有学过绘画艺术,在色彩的运用上却是无师白通,自然天成。侗族妇女大都喜欢喜庆、温暖的色调,如大红、翠绿、桃红、橘黄等鲜亮色彩大面积使用,与绿色、紫色、蓝色等搭配成强烈的对比,在黑色底布的衬托下颜色格外鲜艳、华丽,既突显了装饰效果,又给人温暖、欢愉、喜庆、吉祥、热烈的感觉,无不体现侗绣所具有的强烈艺术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侗绣图案精美,寓意深远。花鸟虫鱼、龙风锦鸡、太阳月亮等,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在侗族妇女的指尖上变得栩栩如生,五彩斑斓。最有意思的是,这些图案都是有故事的。比如,在侗绣里出现最多的“龙”。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帝派一条小龙下至凡间,在侗族地区发起滔天洪水,由于天黑雨大水急,小龙意外受伤,生命垂危之际,一户侗族人家收留了它,上山采药为其医治,日夜悉心照料。小龙感动于救命之恩,就告诉这户人家自救的方法,于是这家人成了这次灾难中唯一幸存的人家,小龙却因为救了凡人被天帝降罪。后来侗族女子将龙作为一种图腾绣到服饰上,表达对龙恩的永世不忘。
侗族刺绣图案历经一代又一代的积淀、传承,最终形成“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特征。古祥的主题常以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演绎,如借桃代寿,借牡丹代富贵,借石榴代多子;以羊隐喻孝,以“暗八仙”隐喻祝寿;以梅、兰、竹、菊比拟君子德行,以荷比拟品行清廉;以“蝠”谐音“福”,以“鹿”谐音“禄”,以“鸡”谐音“吉”,这些花鸟虫草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与华夏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文化和f'、义、礼、智、信的理念相吻合,反映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拜。
侗绣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并存的工艺品。传统侗绣主要用在侗族服饰上,还用于围腰、头巾、童帽、婴儿背带、布花鞋、鞋垫、烟袋、挎包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侗绣的用处不断扩大,普遍出现在手机袋、手提包、小背包、抱枕等日常用品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三江侗绣更是作为伴手礼被来白国内外的游客带到四面八方,作为一件有趣的艺术品备受青睐。
过去,侗族姑娘的嫁妆是自己为自己准备的,从童年开始,就由妈妈手把手地教她们学习绣花技艺。不会绣花的“腊勉”(侗族女青年)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婆家,而绣功好、女紅做得漂亮的姑娘,自然会名扬四乡八寨,求爱的“腊汉”(侗族男青年)会纷至沓来。生活在和谐友爱、崇尚白然的环境里,侗族妇女通过刺绣,表达她们热爱生活、感恩生命的朴素情怀,每一件绣片都发白她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其创作的主题、造型及色彩在依附于本民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和民俗活动等的同时,还吸纳邻近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独特的侗绣文化。
款式多样的侗装
侗族服装风格独特,样式繁多,按季节分,有春秋装、夏装和冬装;按穿着场合来分,有便装和盛装;按穿着群体分,有女装、男装、童装。
侗族女装分裙装和裤装两种。女式裙装一般下裳为侗布制作的百褶裙,上衣有对襟、右衽大襟、右衽小襟、左衽交襟等式样。在三江比较常见的裙装款式是对襟衣和左衽交襟这两种。
对襟衣裙装上农无领无扣,双襟从前胸直裁至衣脚,农长掩臀,前后衣片呈圆弧脚、两侧开高衩,襟边、领口、袖几、下摆、衣衩沿均滚彩色布边和装饰花边;胸配比衣稍长的上角反折围兜、裁缝成半圆或三角领口,再缝缀各式各色绣片。下裳搭配百褶裙,裙长45 - 55厘米,裙身33 - 36厘米,裙腰7 - 15厘米,裙宽超1米,以在髋部围绕一圈半为准。小腿绑裹腿或腿套,足穿圆几绣花鞋、船形翘头鞋或黑色平绒圆口布鞋,夏天穿绣花凉鞋。腰系花腰带,多数款式为捆围裙遮住前襟,既保护衣襟,又具有装饰作用。三江侗族妇女的对襟式裙装以同乐乡和富禄乡为经典款。
左衽交襟衣裙装的上衣也无领无扣,宽襟至前胸交叉,_右侧衩口内以及两襟衩口上分别缝布带以相系;衣长掩臀;胸配较短菱形一字领围兜。下装为侗布做成的百褶裙;下肢扎绑裹腿或腿套。
侗族女式裤装的上衣款式有对襟、左衽小襟、右衽大襟、左衽交襟、右衽交襟五款,下裳均为侗布制作的裤子,各地各时期制作布料有异、长短不一而形成不同款式。
对襟衣裤装在三江流行三种款式。一是以同乐乡妇女装扮为代表的款式。上衣前后衣脚呈弧形,无领无扣无带,绣花双襟直排于前身;圆领围兜挂于颈项,两布带系于腰间;下穿长裤,无围裙,脚穿圆口布鞋;服装的袖口、襟边、衣脚均有装饰。二是梅林石碑、车寨部分村寨的女装。上衣稍宽,后片平脚,前片微弧形,无领无扣无带,袖子偏宽长至腕上,窄幅绣花双襟直垂于前身;围兜短于外衣,圆领下窄幅绣花,两布带系于腰间;穿直筒膝下半裤;围黑色百褶围裙,蓝布为腰;光脚或穿圆口布鞋。三是良口乡和里南寨女夏装。黑色或天蓝色上衣较宽,长及臀下,无领无扣无带;圆领绣花围兜挂于颈项,左右用两布带系于腰间,外穿衣服,只露前胸和长出衣脚部分;下穿长裤;绾髻于头顶,用白色蜂窝白织毛巾叠成3厘米宽,系于发脚位置予以修饰;服装的袖口、襟边、衣脚均无花边装饰。
右衽大襟衣裤装,上衣大小、长宽适中,无色彩装饰;特色在于配搭用的围兜,围兜用银制长链挂于颈项,高至前胸,长及衣脚,胸口及左右两下摆均刺绣有颜色艳丽、图案夸张的花草、蜂蝶;绾左偏髻于耳上。此款特点是素色上衣,围裙上绣大朵花为饰,使用长围兜链。
左衽交襟衣裤装,衣料颜色厚重,衣身较宽,或长或短,衣袖肥宽至手腕,穿着时挽至肘部;无花边装饰,一字领围兜藏于衣内;棉布长裤;长发绾或盘髻于后,顺斜或倒插银梳皆有之。
右衽交襟农裤装,上衣无领无扣,以宽约2厘米蓝色布绲边的双襟,两襟左内右外交叉于前身,缝窄布条为带系于右侧腰下,衣袖较宽,长于肘部略下,袖口以刺绣加蓝布缝缀;深色长裤;圆口布鞋;头顶结髻,插月牙术梳,以两端有穗的白色头巾折叠压住发际;作为冬装,内里必穿有刺绣的底装,衣着层内长外短,现出底装的彩色衣摆。整套服装的特点是装饰简单,宽袖,左右襟均宽大,衣襟形式可左可右,用蓝色布条捆系。
侗族各地男子服装款式不多,也较为接近,日常装和盛装有别:日常装简单、朴实,盛装配饰较多,讲究色彩搭配。侗族男装均配有长头巾,深紫色亮布,以全幅为宽度,长约4米,盛装时的长巾两端绣有极富特色的山形纹或浮萍花图案。日常装有对襟窄裤装、对襟宽裤装、右衽短衣宽裤装。裤子均为紫黑色侗布,只分宽、窄筒,不同的是上衣。上衣有对襟、右衽两种。衣服竖领、布扣、窄袖,长至臂下,扣子数只能为单数,年龄不同,布扣和衣袋数不同。盛装有“寨老”服、芦笙踩堂的百鸟衣、抢花炮的“武士”服、“拾官人”的芦笙衣等。百鸟衣因地区不同又有一些差异,三江独峒的百鸟衣为无领右衽大襟、黑色长裤、织锦腿套;林溪程阳的百鸟衣是直领对襟、白布裤、绣花绑腿、白袜黑布鞋或皮鞋。穿百鸟衣者头部以紫黑色长巾交卷或盘叠为饰,头巾一端外露高耸,旁插l根或3根雉鸡毛。梅林乡石碑、车寨村青年男子穿的芦笙衣,上衣用蓝色棉布缝制,长袖、对襟,左肩往右斜披粉红绸带一条,在腰部与同色的腰带相系成大花结,余飘带长至脚踝;右肩往左斜背精致绣花鸟枪子弹袋一个;腰以下围包宽裙,裙长至脚踝;包裙上镶形状不一、大小和颜色各异的绸缎补子团花,补子团花上绣有精美的图案。林溪、程阳一带“花炮节”上,仪仗队男子穿的服装为“武士”服,上衣紫黑色,直领对襟,7-9粒布扣;下身穿白色筒裤,黑色绣花绑腿套在小腿部裤子之外;脚穿黑色布鞋或皮鞋。梅林石碑、车寨等村寨每年正月初八祭祖节活动,青年男子穿的“武士”服又略有不同,上衣用黑色侗布或白色布缝制,长袖、对襟,白衣外加一件马夹,有肩往左斜披粉红绸带一条,在腰部与同色的腰带相系成大花结,余飘带长至脚踝;左肩往右斜背精致绣花鸟枪子弹袋一个;下着长裤,套脚套,脚套用三角绣片装饰;头戴银帽或围黑色头帕;脚穿黑色布鞋。
侗族儿童服装款式与大人服装一样,不同的是儿童戴帽子,一般不包头巾。衣服尺寸小,布扣、衣袋数量少,一般是布扣3-5颗,衣袋2个。当代侗族的孩童服饰已很少用白织土布,多用各色化工布制作。侗族的各式童帽最为有趣,有虎头帽、狮头帽、狗头帽、鱼头帽、莲花帽、爪顶帽、燕尾帽等,帽子前额钉玉制或银制“十八罗汉”,或银制“寿星老者”,帽后装饰银制响铃6-8个,左有帽绊为银片、玉片,上刻龙、风、麒麟和花鸟图案。
侗族服饰制作十分讲究,穿戴也十分讲究场合。从服饰上可以看出明显的民族特征,因此侗族服饰可以说是侗族的族徽。在三江县侗族村寨里,年长的侗族妇女一直沿袭传统的染侗布、晒侗布和制作侗衣的习俗,因为在节日盛会罩,喜爱穿侗装的人越来越多,所穿的侗族服饰越来越漂亮,也越来越有特色,这促成了侗族服饰制作及侗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侗绣的传承与发展
纯手工制作的刺绣,需历经剪纸、作模、打面浆、粘布、拟模、贴面、镶边和绣花等数十道工序。以前,对于侗家姑娘来说,学刺绣是没有老师-门教的,靠的是一个人的模仿能力与悟性以及勤学和苦练。千百年来,侗族妇女巧手绣锦图,使得侗绣能够传承下来。然而,随着刺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机绣的出现,侗绣手工从业者越来越少,侗绣的传承面临断代的危机。
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有一个刺绣传承之家,手工传承、百年执着,享誉四方。该乡平溪屯覃家三代人1 1名女子全都精于手工刺绣工艺,家族中90歲的老人覃乃时清,耄耋之年眼不花、手不抖,她主要从事刺绣的第一道工序——剪纸,她的剪纸极富想象力,图案栩栩如生。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她曾被邀请到南宁进行刺绣表演。覃乃时清的二儿媳、50多岁的韦清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项H代表性传承人,她创建了“侗族刺绣传承基地”;2017年12月,她受邀到英国参加“传承匠心·百年绣梦”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交流活动,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亲切接见。韦清花20多岁的女儿覃桂珍,是新生代侗绣传承人,大学毕业的她,在母亲的影响下毅然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协助妈妈从事侗绣事业。
为了更好地传承优秀的侗绣文化,_三江侗族自治县致力于将侗绣作为一种特色文化产业在传承中发展,让侗绣技艺造福侗乡人民。三江侗绣主要分布在同乐、良口、洋溪、富禄、梅林乡等苗江河、溶江河流域的南部侗族地区。侗族刺绣主要以家族传承方式进行保护和传承,最有代表性的,除了同乐侗族刺绣艺人覃奶时清、传承人韦清花,还有同乐乡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甜、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韦江风,以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韦凤仙和老堡乡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梅仙、良口乡产口村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覃风清、富禄乡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培有、石明娟、梅林乡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罗群香等10人。
2008年,三江侗族刺绣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项珍贵的民族民问文化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保护。之后,三江侗族刺绣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传承方式扩大到师徒传承、社会传承等。2010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在同乐苗族乡同乐村平溪电建立“侗族刺绣传承基地”,将刺绣技艺引进课堂,以师带徒,通过开展系列展示活动,推动侗族刺绣的传承发展。同年,该县近300件侗族刺绣作品被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组委会指定为“国礼”,赠送给与会代表;侗绣作品“侗族嫁农”被送到上海世博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展示,吸引数万中外游客驻足欣赏。2012年以来,自治区国资委、自治区扶贫办和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先后到该县对侗族刺绣进行深入调研,进一步挖掘侗族刺绣产品精华,联合多家企业共同打开侗族刺绣产品市场,侗族刺绣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好时机。该县大力推动侗绣技艺传承,组织技艺传承人将侗绣技艺传授给当地妇女,并将她们的侗绣作品销往国内外,以传承非遗技艺助力群众脱贫增收。
2016年,新生代侗绣传承人覃桂珍在三江县城开设侗族刺绣坊——清花绣坊,并在同乐、洋溪、良口3个乡镇建立刺绣基地,通过“企业+基地+绣娘+市场”的模式来发展侗族刺绣,带动当地妇女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清花绣坊以韦清花为技艺传承主导人物,以培训更多技巧精湛的三江侗绣传承人为目标,同时,韦清花经常受邀到区内外各地及各高校进行侗绣技艺讲学和传播。2018年,清花绣坊组织培训人数达468人次,带动当地185名妇女就业。同年,清花绣坊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授予自治区级侗族刺绣生产性保护示范户。清花绣坊在传统手艺传承和发展中,引导侗寨妇女发展侗族刺绣、织锦等“指尖经济”,多渠道拓宽非遗产品销路,让侗族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实现顾家、传艺、脱贫“三不误”,逐步走上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道路,开辟出一条“产业扶贫+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的特色多赢“锦绣脱贫路”。2019年,清花绣坊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授予H治区级非遗扶贫工坊。
2020年5月,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刺绣协会成立,100多名绣娘加入协会,以“协会+公司+基地+绣娘+订单”的模式,引導更多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为侗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这是三江侗族刺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成立三江侗族自治县“侗绣协会”,是县委、县人民政府着眼于乡村振兴大业,顺应时代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将进一步帮助侗族妇女掌握技艺,实现居家就业,助推侗乡脱贫攻坚,助力侗乡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