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2020-05-16白日虹
白日虹
甲状腺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内分泌器官,其周围分布着丰富的神经以及血管,若在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下手术,极易由于牵拉气管、切除甲状腺等操作而增加患者的术中疼痛与不适[1,2]。全麻是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另一种麻醉方式,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镇痛及镇静效果理想等特点,但单纯全麻下实施甲状腺手术仍存在一些不足[3]。为了解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本文就100 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麻醉资料作了相关研究与比较,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在本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由临床症状、B 超及甲状腺功能化验等系统检查明确病情;②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③有手术麻醉指征;④患者及家属已签字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并且本研究已由医院伦理会批准;⑤资料完整患者。排除标准:①伴肝肾功能异常;②恶性肿瘤;③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④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期、哺乳期等)。按照随机数表模式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50 例。A 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最大46 岁,最小22 岁,平均年龄(35.4±6.2)岁;体质量最大74.2 kg,最小50.8 kg,平均体质量(64.2±6.5)kg。B 组中,男25 例,女25 例;年龄最大45 岁,最小23 岁,平均年龄(34.8±5.9)岁;体质量最大74.6 kg,最小51.2 kg,平均体质量为(63.8±6.8)kg。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常规禁食饮8 h 后入室,给予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处理,并为患者提供盐酸戊乙奎醚1 mg 静脉滴注。
全麻诱导: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3 mg/kg+芬太尼2.5 μg/kg 静脉滴注,完成后给予气管插管辅助通气。
B 组患者在全麻后同时实施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体位取头偏一侧的平卧位,穿刺点定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垂直进针至颈阔筋膜,且回抽无血后,经肌筋膜注射0.375%罗哌卡因(与0.9%氯化钠溶液混合)2 ml,再于枕后、耳后、颈前以及锁骨上方4 处各注射2 ml,完成后给予丙泊酚4~8 mg/(kg·h)+瑞芬太尼1~3 μg/(kg·h)微量泵注维持,同时给予5~10 mg顺式阿曲库铵间断性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测定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生命体征(T0、T1、T2、T3、T4 的MAP 以及HR 水平)变化情况、呼唤回应时间、完全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胸闷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 T0 时点,两组患者的MAP、HR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 时点,B 组患者的的MAP、HR 水平均优于A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呼唤回应时间与完全苏醒时间比较 B组患者的呼唤回应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B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A 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不同时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不同时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A 组比较,aP<0.05;1 mm Hg=0.133 kPa
表2 两组患者呼唤回应时间与完全苏醒时间比较(±s,min)
表2 两组患者呼唤回应时间与完全苏醒时间比较(±s,min)
注:与A 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是既往临床广泛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一种麻醉方式,由于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以及基本不干扰全身循环系统等特点而深受患者的青睐。但单纯经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后,患者术中仍保持清醒,极易出现精神紧张或产生不适感[4]。并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麻醉效果逐步减退,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还需再次进行神经阻滞或追加局部浸润麻药[5]。
全麻是甲状腺手术患者最常采用的另一种麻醉方式。在该麻醉方式下手术,不仅可获得较理想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对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管理也较方便,相对更利于手术操作,特别是胸骨后甲状腺肿、严重甲状腺肿大以及伴气管压迫或气管移位等患者,更适合在全麻下开展手术[6]。不足的是,单纯全麻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还可能由于麻醉药物代谢过快而让患者在术中感知疼痛,进而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7]。
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麻是近年临床针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提出的一种新麻醉方法,二者联合麻醉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术中执行各项操作时,不易导致循环系统波动,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②外周局部镇痛效果较单纯全麻更好,能够防止术后疼痛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血压增高、心率加速等;③麻醉用量较少,并且患者术毕时的手术耐受性也较高,对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有帮助[8]。
本文通过对100 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进行研究分析,T0 时点,两组患者的MAP、HR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 时点,B 组患者的的MAP、HR 水平均优于A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对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更有助益,相对更利于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B 组患者的呼唤回应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肯定了该麻醉方案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实施可行性、安全性,能够有效减少术后12 h 内恶心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舒适度。
综上所述,在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全麻下对患者实施甲状腺手术,相对单纯全麻更利于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并且术后苏醒苏醒更快、麻醉安全更可靠,可作为今后临床行甲状腺手术的的一种推荐麻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