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有效防范校园欺凌发生
2020-05-15李勇
李勇
[摘要]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自进入知识性时代以来,各国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和发展。但是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因此校园欺凌作为学生发展阶段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校园欺凌问题现状,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是当前重要任务。
[关键词]班级管理;防范;校园欺凌;特殊群体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凌辱事件,其后果通常会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严重的会导致被欺凌者辍学或自杀。将校园欺凌问题解决在“欺凌萌芽”阶段是校园欺凌预防的主要策略。要在欺凌的萌芽状态就解决校园欺凌的发生,就要抓住校园欺凌易发人群。校园欺凌一般都有群体性和隐蔽性,也具有易发人群。一般发生的原因都是小矛盾、小冲突的报复行为或者无所事事寻找乐子的活动方式。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只要摸排抓准校园欺凌的易发人群,对他们进行精准关注和帮扶,就能有效地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一、研究调查分析。抓准校园欺凌易发人群
(一)单亲、再婚重组等特殊家庭学生
家庭的完整和温馨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关系紧张,家庭成员四分五裂会使孩子心理上、精神上受到伤害。单亲家庭或再婚重组家庭由于家长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多采取专制或溺爱,粗暴或放任,导致孩子普遍有内心窘迫、不安、羞耻感。且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特别强,总认为生活对自己不公平,继而产生极强的报复心理,报复父母,报复生活,仇视比自己过得好的人。对于和自己有点小矛盾的同学,感觉对自己不尊重的同学,过的或学的比自己好的同学很容易发起攻击或者欺凌。单亲子女由于享受不到完整的父母双方的爱,其人格形成环境与情感成长不协调,在人格形成上也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个别的学生有偏执性人格,一根筋,认死理,更容易对同学或同伴发起暴力攻击或校园欺凌。
(二)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从现阶段农村的现状来看,家长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的取舍上出现严重失衡。外出务工,进城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严重冲突。要么长期在外打工,要么进城务工。早上学生起还没起床,就出门上班,晚上孩子睡了才下班回家,与孩子的交流,对孩子的关心关注处于空白。此群体的学生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个群体的学生往往出现被爱的情感体验不足,家庭监管缺失,学生放任自流玩手机,外面乱窜,网上聊天成天打游戏,学习不上心,成绩不值一提。有的同学脾气暴躁,情绪自控能力差,好冲动,蛮横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成为校园欺凌的实施者,以欺凌别人来显示自己的厉害。还有的同学畏惧自卑,多愁善感,胆小怕事,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三)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者
当今世界网络技术的潮流势不可挡,青少年与互联网有着天生的密切联系,互联网对学生群体有着内在的强烈吸引力。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对现实有特别多的不如意,内心的苦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与日俱增。而网络使他们获得满足感,游戏使他们获得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感。他们过分依恋网络的心理障碍,人格障碍,行为异常等,损害身心健康的症状就极易在他们身上出现。
二、深入了解学生,摸排校园欺凌的易发人群
校园欺凌的发生往往针对某一特定的对象,多次实施且不容易被教师发现。由于被欺凌者害怕让其他学生知道被欺凌的事实,自己没有面子,基本都放弃告诉教师或者家长。有效地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及时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和隐患因素,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及时深入了解学生。及时摸排校园欺凌的易发人群,发现并化解学生间矛盾纠纷和欺凌发生的燃点。了解摸排办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法——关注学生变化
校园欺凌发生,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学生生活、心理、行为动作和同学教师的关系上,自己携带的物品上都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或反常。被欺凌的变化更为明显,更容易发现。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身体上有无法解释的伤口划伤,学生突然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经常做噩梦、睡眠质量不佳,突然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头疼、胃疼等病症。心理上出现情绪低落、少言寡语、焦虑胆小,害怕去某些场所如厕所、车棚、教室后面的拐角处,眼睛不敢与同学教师对视,目光飘忽不定,严重的有抑郁自杀倾向。行为上出现上学不愿意到校,无故迟到或旷课放学不愿回家,有意寻找或避开某些同学,上下学路线发生变化,用时明显变长。生活上出现突然变得花钱大方、零花钱用得快,经常要零花钱。携带刀具、鞭、棍等物品。个人物品出现异常如书包,文具、衣服出现损坏、损毁。自行车无缘无故地出现故障,物品常常出现丢失。对学生有这些反常变化的情况,教师要进行全面关注。例如:小伟同学,周一到校发现眼圈下方青黑,就将他叫到办公室询问原因。他说:“骑自行车不小心,在沟里,碰树上了。”教师就不太相信,总觉得碰树上不该是那样的伤。随后对其周围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遭受社会不良青年围殴所致。随后及时联系派出所对此问题进行及时跟进处理,防止了欺凌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二)谈话法——了解学生内心
通过观察对有变化的学生要进行进一步的谈话了解。对学生变化的原因,是否存在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内容,参与人员,围观人员,场所目击者进行详细记录,便于随后的跟进处理。个别谈话要有目的性、有指向性。通过个别谈话旨在发现问题,暴露问题。一定要注意方法、技巧、口气和策略。谈话时目光与学生充分接触,始终要面带微笑。学生在讲述问题时要有及时的言语响应、肢体响应,例如时不时地点点头,身体向前倾。要对学生讲述的要点: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具体事件的细节进行记录。必要的细节和重点要进行复述,对于所有的谈话要点在谈话后要进行整体、分析和思考,找到处理办法,并及时跟进制止。
三、加大情感投入,帮扶校园欺凌易发生人群
在校园欺凌的事件中,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大多都不善于与家长教师沟通、交流。真诚地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他们才能打开心扉,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想到教师,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这些校园欺凌易发生人群学生身上付出真心和诚心,投入充分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一)当他们心情郁闷时,及时询问开导
无论是单亲家庭孩子、重组家庭孩子、留守儿童还是沉迷网络的孩子,普遍存在内心孤独,心灵空虚,缺少家人真正的关心和爱护。渴望有真诚的陪伴,期盼得到心灵的慰藉。特别是他们遇到烦心事时那种需求更为突出。他们的喜怒哀乐是写在自己的脸上的,所以班主任教师看到他们情绪不佳时,应该主动和他们谈心聊天。了解心里的想法,解释生活中的困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人,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扉。
(二)当他们需要资助时,及时慷慨解囊
特殊群体学生相当一部分面临着家庭贫困,囊中羞涩的情况,如有交书本费资料费时,总是困难重重,每当这个时候,班主任都要主动询问了解情况或联系资助或帮助减免。若确有困难,班主任就必须主动垫付资助。资助时还要顧及学生的情况,注意策略。可以私下将钱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公开的场合,交给教师或负责同学。将钱、物交给学生时不能说:‘你交不上我给你垫上……”。学生可能无法接受。可以告诉学生:“我先借给你,等你方便的时候还给我,如果实在不行到工作后挣钱了,双倍还我教师,这是投资”。这样说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尴尬,也让学生觉得更有尊严。
四、结语
总之,有效防范校园欺凌的发生,必须抓住盯紧单亲、重组家庭学生,孩子留守儿童和务工人员子女,沉迷网络的学生。这类特殊群体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关爱和帮助,和他们真心的交朋友,真正走进他们心里去。也会让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