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0-05-15天津市实验小学

天津教育·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价值观

天津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48年,70多年来,学校秉承“实验、创新、发展”的校训,坚持“依法治校,名师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润校”的办学思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全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促进“生命教育”融合创新,拓展“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根铸魂、奠基未来,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提高政治站位,整体谋划思政课建设

学校党总支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带领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召开党总支会议和领导班子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总结实践经验,聚焦突出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将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把中央精神和市委部署融会贯通起来,整体谋划思政课建设,制订了“时代新人”思政课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把思政课建设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师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融人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当中。完善“一把手”巡课制度和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书记、校长深入课堂任教思政课,“点对点”与思政课教师结对研讨,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营造“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的育人氛围,打造立德树人的校园环境,凝聚抓好思政课的强大合力。坚持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推动、制度化保障,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全面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二、聚焦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

(一)构建生动有效的思政课程体系

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在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的同时,注重思政教育与其他各门学科的融合,开设好思政协同课程。结合校本课程、素质拓展类课程,开设了思政校本课程、思政实践课程,主题涉及节日系列、心理健康、安全自护、生态环境、亲子体验、科技创客、国学品读、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20余个学校特色课程,作好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在课程内容建设上,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开发教育资源,以“牢记一理解一践行”三部曲,帮助学生确立国家意识、形成社会责任、培养公民素质。通过音乐、美术、电影、戏剧、体育、科技、文学等表现形式,让学生通过看、听、说、唱、演、画、做等学习活动,时时处处讲文明、懂礼仪、知感恩、提素养,为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固本一铸魂一打底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根据小学阶段特点,重点开展启蒙性学习。结合学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在“提升人的精神生命”部分,不断优化课程内容。

(二)强化思政课堂主阵地作用

认真落实“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关注价值观引导与知识传授的关系,综合运用问题导学、情境教学、活动一体验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探索“少年版”思政课模式,努力实现从“教导模式”向“引导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从“长辈”向“朋辈”转换。为此,我们提出两个“下工夫”:第一,在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上下工夫。倡导教师吃透理论并紧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以平等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讨论,帮助学生学会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第二,在授课技巧上下工夫。教师要学会用学生熟悉的话语体系、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去解疑释惑;把教师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同学生喜闻乐见的演讲、绘画、竞赛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其中。同时,课堂教学切实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让思政课更生动、更活泼、更有趣,让学生更加喜爱思政课,着力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把事关信仰信念、理想追求、道德情操、是非选择、价值取向等关键问题融入知识教学,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刘坤在讲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美丽文字民族瑰宝——古老而优美的汉字》一课时,引导学生以文字为切入点,领略汉字的魅力,体会祖国历史文化及民族思想精华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刘旭睿在执教书法课《习字与做人》时,立足小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多元立体的方式,融合信息技术,挖掘传统美德内涵浸润。教师王万江在执教科技校本课《亲子创客科技强国》时,整合家庭、社会和学校思政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发明创新为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精神和科技文化自信。

(三)推进学科思政融合创新

注重学科渗透,推进思政课程重点突破和学科课程思政化,深度挖掘其他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将其融合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探索解决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童谣、微型话剧、合唱等形式展示学科德育课程及活动成果,涉及语文、科学、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涵盖家长助教课程、共建单位助教课程、社会力量支持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等。语文课上,在课文学习中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数学课上,在解决数字问题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音乐课上,在歌曲演绎中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科学课上,在动手实践中抒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体育课上,在奔跑运动中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量;美术学科,通过教材内容、特色校本美术课程、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多元的美术教育评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义。

(四)拓展思政课实践路径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多元文化为载体,在电影、戏剧、课本、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文学作品、学科领域、班级管理、亲子共育中提炼教育内容。研究小学生喜欢的、有趣的、有昧的、有质的学习方式,使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家庭生活紧密结合。积极整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家庭与学校的融合,德智体美劳诸育的融合,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各自优势,形成整体适宜的教育思路。注重理论建设、人文建设、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家庭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家校协同建设,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整合各方面资源,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与高校共建,协同推进社团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丰富教育载体,探索开放式思政教育,增强育人合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

办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学校专门成立了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组,组长由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担任。配备政治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为专任教师,强化教研支撑,建立常态机制,安排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中心组每周进行一次专题研讨活动,书记、校长、德育副校长亲自参加。每次会议专题,围绕“如何上好思政课”“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展开,引導广大思政课教师在“四有”“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基础上,坚决做到“六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天津市实验小学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形成全校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执笔人:商长胜

(责任编辑:左毓红)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价值观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