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会类专业人才管理会计能力培养研究

2020-05-15刘一骏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财会财务专业

刘一骏 邓 林

(西南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财务管理领域,智能财务技术的应用逐渐替代基础的财务人员,审核、结账环节都经系统自动化实时完成,财务人员需要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管理分析、风险监控等方面[1]。传统财务核算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需要,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向着进行财务分析和管理会计方向改变。高校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大量财会类专业人才,在新形势下亟待改善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财会类专业的实践应用性很强,培养学生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力,需要改革实践课程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得到系统性、综合性训练。

1 管理会计含义

与财务会计不同,后者以目标为起点,以报告为线索建立的会计体系,而管理会计则需要财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和运用中得到发展[2]。财务会计的职能针对企业外部,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后控制[3]。管理会计实质是会计系统的另一个分支,与财务会计并列,是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紧密结合,对企业日常运营和管理做出的规划、决策、控制与评价的一系列活动,其职能针对企业内部,侧重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事前或事中控制。

2016年6月,财政部制定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作出了指导性的意见[4],明确指出财务人员需要转型升级,需要具备利用经济信息进行预测、决策,以及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分析和评价的能力。管理会计目标是更高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应用效果并不佳,企业缺乏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5]。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注重培养财会类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综合分析和管理能力、人际沟通与领导能力等管理会计的核心能力,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专业实验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

2 财会类学生管理会计能力培养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财务机器人”及智能财务等技术出现和发展[6],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逐渐被智能财务技术替代,会计人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长期以来,会计人员注重财务定期核算、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信息的录入与检验,而忽视对企业运营管理和长期发展的分析和判断,没有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对资金使用和安排做到合理的规划,未能充分挖掘市场信息进而分析财务风险、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活动,导致业务和财务严重脱节。

高校是财会类专业人员培养基地,而财会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教学和培养方案的完善。高校应该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完善财会类课程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大力提高学生的管理会计能力。

3 高校财会类专业管理会计能力框架

随着企业管理工作日益精细化,企业的管理实践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需要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7]。国外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较为成熟。2014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颁布了管理会计能力框架,2017年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相继颁布了管理会计能力框架。贾茜(2018)对两个管理会计能力框架进行了深入地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构建我国管理会计能力框架的初步构思[8]。基于相关研究,结合高校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对财会类专业学生管理会计能力框架,从职业价值观、胜任能力、专业技能等3个方面进行构建。

3.1 职业价值观

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被看作是会计职业的基本素养,也是企业和利益相关者最看重的方面。财务丑闻的出现会损害企业的社会形象,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对高校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应首先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恪守职业道德。

3.2 胜任能力

胜任能力是企业对会计人员能力重要性的评价,是在实际工作中对满足工作任务要求所具备的能力。管理会计人员需要熟悉企业的经营业务,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以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为基础,协调管理团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对财会类专业学生管理会计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运营能力、人际能力和领导能力。

3.3 专业能力

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而且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数据软件,通过搜集市场经营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整合,以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财务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信息挖掘能力等。

4 财会类专业人才管理会计能力提升途径

4.1 实践课程设置

“互联网+”管理型会计是我国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目标。高校财会类实践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将“互联网+”创新理念和技术资源的应用融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学生利用新技术和新工具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管理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调研国内高校财会类专业发展,在整合实践课程培养方案基础上,结合本科教学培养的特点和管理会计能力的发展层次,构建财会类专业人才管理会计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见图1)。

根据财会类专业特点和专业发展要求,在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4.1.1 循序渐进原则

实践课程设置不能够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范围,要按照夯实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基础实操能力、强化实习实践能力、训练综合管理能力的步骤层层递进,契合理论课程体系。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更深入的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图1 财会类专业人才管理会计能力培养实践课程体系

4.1.2 系统性原则

夯实财务基础能力、较强综合管理能力、良好数据分析能力、熟练业务操作能力是新时期管理会计发展的方向[11],是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此,高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注重财会专业学科的特点,在不断强化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课程的系统性和丰富化。

4.1.3 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原则

只有创新才会表现出源源不断的动力。对高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亦是如此,特别是财会类学生将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课程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对实现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4.1.4 信息化原则

在财务机器人和智能财务的发展趋势下,强调信息挖掘和整合的原则。熊焰韧(2016)等在对江苏企业负责人调研中发现,当前会计人员对传统的会计工作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地掌握,但对处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之下的分析判断能力、信息挖掘和整合能力还很薄弱,而这正是企业负责人特别需要会计人员具备的能力[7]。大数据时代下,财务人员迫切需要良好的数据分析和整合的信息化能力。在财会类专业实践课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传统的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掌握相关的数据库和编程语言能力的培养。

4.2 实践教学方式

财会类专业实践应用性很强,能否具备良好的实操能力是财会类学生能否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实践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接受到较为完善的实习实践训练,能够让学生学习系统性的管理会计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工具。对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做清晰的规划,确保学生有效地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成为复合型的管理会计人才。

当前,对于实践教学方式,一些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教学工具,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和丰富性;设置仿真的模拟教学,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企业财务管理的运作方式;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学生团队合作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人际能力和领导能力;深入拓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为真正进入企业工作打好基础。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1)充分利用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实现课后师生的互动交流。在实践课程中,由于课程内容多且时间有限,学生对于各项能力的掌握各有不同。利用雨课堂、微课等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及时发布课堂知识要点,梳理课程思路,让同学课后复习时对课程内容一目了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例如通过让学生在线完成数据库应用及知识的阶段测评,教师在后台查看学生完成测验的总体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计划下一堂课的讲授要点,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高财会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低年级阶段,通过实践课程训练,财会类专业学生具备使用数据软件、编程语言和决策分析的能力。高年级实践课程还需开设“第二课堂”的课外实践。通过学生在课外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类竞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学生综合使用专业技能。例如,财会类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解读信息、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在此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信息处理及应用能力、人际沟通和领导能力、决策分析能力等胜任能力。

(3)深入推进实习平台、实习基地建设。一些高校通过和企业合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升。积极和金融业、企业等展开广泛地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进入企业感受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学会处理不同行业背景的财务信息,为今后进入企业工作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4.3 实践效果考核

对财会类专业管理会计能力提升考核,应该坚持目标导向性,考察学生在职业道德、胜任能力、专业技能等综合情况。认识到对管理会计的考核应该按照学生的学习阶段来持续考核,把握不同节点下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划实践教学安排。

(1)大二学年考核。大一大二的学习阶段是学生夯实学科基础、掌握基本应用工具的时期。对此阶段的考核重点、对学生职业价值观念、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基础编程语言的应用能力等。考核形式可以是实践课程成绩、专业老师的评价以及参加相关的竞赛等。根据考核结果,为学生呈现专业能力的得分与排名,学生根据个人评分表可以查看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夯实基础,努力学习、迎头赶上。教师亦可根据学生能力的评价得分计算平均分、标准差及方差,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2)大三学生考核。大三学习阶段是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并进行创新实践的时期。重点考察学生的决策与分析能力、信息处理及应用能力、人际沟通及领导能力、财务分析及管理能力[8],考核的形式主要是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所获得的成绩,即相关的学科竞赛成绩、创新创业的成果等方面。大三时期是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其考核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财会类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管理会计能力的总体情况。考核结果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专业学习能力,有助于其进行职业定位和选择。

(3)大四实习期结束考核。大四学习阶段的校外实习,是学生进入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自我能力检验的时段。该阶段考核应该要全面具体,综合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成绩、实践经历、实习情况等方面。考察的形式要多角度、全方位,搜集各方面反映学生能力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综合评分。考察结果可以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管理会计能力的实际水平,分析当前教学设置的优点和不足,并结合企业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培养水平。

5 结语

以提升财会类专业学生管理会计能力为导向,从提升职业道德、胜任能力、专业能力角度,构建从大一到大四的实践课程体系。同时结合高校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特点,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系统性。通过完整的实践课程培养,财会类专业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分析、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预算、控制与风险监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财会类专业学生管理会计能力提升将有助于其实现职业发展目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财会财务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