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频次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2020-05-15江金凤
江金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特点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持续发病为特征,病死率高。根据统计显示,我国超出40 岁以上的人群中,疾病出现的概率约为8.2%,而且每年逐渐上升[1]。COPD患者肺部功能逐渐衰退,对患者的劳动能力以及生活品质都有很大干扰,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2]。呼吸功能锻炼对COPD患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差,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并呈进行性发展。为了探讨开展延续性护理期间,在患者出院后通过加强宣教增加随访频次,从而提升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改善生活品质,我们科室开展了相应的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7 年2 月-2019 年2月接收的60 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都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3]。观察组患者中男22 例,女8 例,年龄46~87 岁,平均年龄(72.73 ±10.5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53~88 岁,平均年龄(75.10±8.66)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吸氧prn等对症处理。通过示范、图片、多媒体演示等多类型、多渠道的方法让病人获得准确的呼吸功能锻炼手段,实现最好的练习成效[4],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等。①缩唇呼吸:通过缩唇生成的细小阻力去增加吸气时间,气道压力增加,气道塌陷延缓。病人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慢慢呼气,同时腹部收缩。吸呼比为1:2 或1:3。每日训练3~4 次,每次8~10 遍。②腹式呼吸:患者采取站立、平躺或者半躺的位置,两只手依次放在前胸与上腹。通过鼻子缓慢吸气,呼气时经口出气,腹肌收紧,膈肌变松,随着腹部压力提高而把肺中的空气排出。③全身呼吸操:把腹部、缩唇等呼吸与扩胸等系列动作融合于一体的锻炼办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出院后1 个月常规电话随访1 次。
1.2.2 观察组 加入科内成立的随访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是2 名接受过培训的高年资护士,1 名呼吸科专科医生。患者出院后增加随访次数,监督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分别为第1 个月2 次/周,第2 个 月1 次/周,第3 个月1 次/2 周,为 期3 个月进行随访,每次随访时间15~20 min,随访内容:①患者能不能准确的再次叙述“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等呼吸作用锻炼的方法。②呼吸功能锻炼的时间和频次。③患者现在呼吸功能状况,迅速找到患者暂停呼吸功能锻炼的原因,进行充分的解释。④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程度。⑤及时帮助患者解答疑问和困惑。
1.3 评价方法 ①使用我科室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通过电话随访分别从每天锻炼、中途停止、偶尔锻炼,不知晓人数4 方面对两组患者依从性开展比较。②从患者呼吸功能改善、生活自理、再次住院人数等生活质量方面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每天坚持呼吸功能锻炼的人数超出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生活自理、再次住院人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生活自理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住院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生活自理、再次住院人数比较 例(%)
3 讨 论
COPD是一种不能彻底逆转,逐渐演化的慢性病,没有特别的诊治办法,故呼吸动力学逐渐受到重视。慢阻肺患者进行相应的呼吸功能锻炼,肺功能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增强患者对于运动的耐受力,减缓疾病的恶化[5]。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由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沟通能力较好的高年资护士进行定期随访,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正确的康复方法,并坚持长期练习,提升坚持呼吸功能锻炼的自觉性、依从性,切实实现延迟疾病发展,增强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减少再次住院的次数。
综上所述,COPD患者开展呼吸功能锻炼是非常经济、高效和简便的方法,能够有效延缓疾病的发展以及病情的恶化,缓解症状,增强体质,降低患者住院的机率,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