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2020-05-15黄咏梅
黄咏梅
我国3~5 岁儿童的EB病毒感染率为80.5%~ 100.00%,10 岁及以上青少年的病毒感染率为100%[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患儿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及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症状[2],其中约有90%患儿发病原因是由于EB病毒感染所致,EB病毒感染与常规感染的临床症状相似,早期病因诊断较为困难,因此确诊感染病原体十分重要[3]。本研究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 例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 例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70 例细菌感染患儿设定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男性36 例,女性34 例,年龄2~12 岁,平均年龄(6.98±1.36)岁;对照组患儿男性35 例,女性35 例,年龄3~11 岁,平均年龄(6.33±1.74)岁,对照组患儿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38 例,革兰氏阴性菌感染32 例。
1.2 观察组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存在发热、咽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眼睑水肿等临床症状中的任意3 项;患儿EBV-VCAIgM阳性和EBV-VCA-IgG阳性,且抗EBV-NAIgG阴性;EBV-VCA-IgM阴性但EBV-VCA-IgG阳性,且为低亲和力抗体;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0.1 和(或)淋巴细胞增多≥5.0×109/L;患者同意本次实验并签署相关同意证明。②排除标准:患儿存在先天性疾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性疾病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无法进行实验患儿;中途要求退出实验患儿。
1.3 方法 对两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安徽省合肥金域检验中心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YHLOBIOTECH,Iflash 3000)及相关仪器配套检测试剂及质控品进行检测,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3 mL于普通生化检测管中,设定仪器以300 r/min的转速进行离心5 min提取血浆,按照仪器相关规范操作采取Iflash 300 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检测血清EBV-VCA-IgM抗体、EBV-VCA-IgG抗体及EBV-NA-IgG抗体水平[4]。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情况等相关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儿病程为(4.81± 3.51)d,与对照组(4.59±2.61)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年龄(59.08±34.65)个月、住院天数(11.25±3.15)天,与对照组患者发病年龄(38.57±26.84)个月、住院时间(9.05±3.29)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临床表现比较 观察组患儿肝脾肿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皮疹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热、咽部渗出及眼睑水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例(%)
2.3 两组患儿血常规比较 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数水平、血小板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血常规数据比较(
表2 两组患儿血常规数据比较(
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 t P白细胞计数(109/L) 18.28±6.51 11.05±7.25 3.051 <0.05淋巴细胞比值 71.05±10.69 58.91±22.51 3.983 <0.05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 3.51±2.31 3.63±3.38 -0.239>0.05单核细胞计数(109/L) 1.05±0.71 0.98±0.86 1.351 >0.05血红蛋白(g/L) 125.06±11.08 125.51±15.31-0.192>0.05血小板计数(109/L) 201.86±76.59 251.5±10.95 -0.935>0.05
2.4 两组患儿肝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于对照组,总蛋白、谷氨酰转移酶水平(GC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门冬氨基酸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肝功能数据比较(x±s)
3 讨 论
临床上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大多数是由于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患儿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呈现增高状态,出现典型的异常淋巴细胞(>10%),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呈自限性。但部分患儿表现为重症病例,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肺纤维化、呼吸衰竭,嗜血细胞综合征等。常见于儿童与青少年,男女发病相近[5]。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EB病毒感染不同国家中发病年龄段存在明显差异,被认为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家庭常住人口数量存在联系。在发展中国家或社会经济较为落后地区,EB病毒感染情况更多发生于童年时期[6]。
本组资料研究表明,两组患儿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肝脾肿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皮疹明显少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于对照组,总蛋白、谷氨酰转移酶水平(GC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与普通细菌感染相比,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特征显著,其临床炎性症状更加明显,更易触发并发症,临床治疗应密切关注患儿的感染特征,并给予针对性的强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