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负性情绪、心理韧性的影响
2020-05-15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河南焦作454001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 (河南 焦作 454001)
洪碧云 赵 蓉
冠心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包括个人行为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最后导致冠脉及其分支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1]。如何进行有效的冠心病预防及控制是医学界研究的重难点,并且不少研究表示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住院期内完全依赖医护人员,部分患者可能抵抗治疗,因此在住院护理期间医护人员还需关注其心理状态[2-3]。本院采用焦点解决模式采用解决导向的主动思维方式,充分挖掘患者自身的潜能、优势以达到患者自己期望的结果,有助于其心理状态的养成。现以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焦点模式在心理状态改善方面的优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结果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年龄18~60岁;(3)意识清楚,具有良好的沟通理解能力。排除标准:(1)冠心病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预后不良者;(2)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精神病阳性家族史。最后选入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36~60岁,平均(53.2±6.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例,初中2例,高中及以上29例;婚姻:已婚30例,未婚4例;病程:<1年者11例,1~5年者15例,≥5年者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2~60岁,平均(54.3±5.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例,初中4例,高中及以上28例;婚姻:已婚27例,未婚7例;病程:<1年者13例,1~5年者16例,≥5年者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住院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住院护理,包括健康宣教、药物护理、饮食护理,正确指导患者。观察组则采取焦点解决护理干预模式。首先在患者住院初期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真诚、稳重、热情的向患者阐述本次住院的治疗模式及护理模式,保证患者对自己本次住院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法形式,组织4~6个患者为一个专题小组,培训调查人员,组织一个会话小组,讨论题目是:说出你当前面临的问题,并说出你的目标。记录员、辅助员应充分记录会谈情况,尤其是患者带有明显的批判性、感情色彩强烈的问题。此讨论目的主要在于说出自己问题,由于部分患者准确性的表达可能会压抑其他个体观点的阐述,或害怕被取消而不敢说出,因此研究者还需关注参与会谈患者的肢体语言,待会谈结束后进行一对一访谈。记录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后,再充分讨论自己对冠心病康复后的理想生活状态,研究者应充分鼓励患者,并正确引导患者,避免出现假、大、空的目标。本次专题小组讨论无需涉及出现问题的原因,仅挖掘患者问题、目标。了解患者的现存问题及目标后再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积极发现问题中的积极的一面,譬如针对抑郁、紧张但希望尽快出院的患者,护士可指导患者如何正确表达紧张及抑郁感情,参与其情感表达,并肯定其负性情绪,认为紧张、焦虑是正常反应。而不是劝说、指责。针对悲观、敏感的患者,护士通过患者的目标来激励患者,如患者多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悲观情绪,护士可鼓励患者丰富肢体语言,并请求患者就面对不同环境时该如何进行肢体语言表达,自觉身体不适时又该如何表达,当完成一项治疗项目后又该如何表达,以此刺激患者想象力、创造力,并主动去寻求治疗。两组均干预2周。
表1 两组负性心理情绪比较[(±s),分]
表1 两组负性心理情绪比较[(±s),分]
注:同组与干预前比较,aP<0.05;干预后组内比较,bP<0.05。
组别(n=34) 时间 HAMD HSMD对照组 干预前 65.3±13.1 62.1±11.8干预后 72.1±13.8a 64.3±9.4观察组 干预前 62.7±12.5 60.5±10.3 72.3±11.5ab 干预后 78.5±11.6ab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情绪,该量表24项,评分采用0~4分等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好,经转换后总分100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SMD)评估抑郁情绪,该量表包含14个项目,评分方式与上述一致,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好。采用高志华翻译并修订的心理弹性量表,该量表包括乐观(4个条目)、自强(8个条目)、坚韧(13个条目)3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强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负性心理情绪、心理弹性评分等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干预前后比较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 果
2.1 两组负性心理情绪比较 干预前两组HAMD、HS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HAMD评分均显著升高,但HSMD评分则与干预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心理弹性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心理弹性评分比较[(±s),分]
注:同组与干预前比较,aP<0.05;干预后组内比较,bP<0.05。
组别(n=34) 时间 乐观 坚强 坚韧对照组 干预前 8.3±1.2 23.5±3.7 44.6±7.3干预后 8.7±0.8 25.8±4.5a 47.2±6.5观察组 干预前 8.4±1.5 21.7±3.4 43.5±6.6干预后 9.1±1.3ab 52.3±5.2 32.4±5.8ab
2.2 两组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乐观、坚韧评分较干预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则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目前WHO提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治疗及护理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人的身体疾病,还应包括心理疾病。尤其是目前各类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结构因素及个人行为因素关联越发密切,仅通过常规的护理模式无法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而且患者常处于被动,医护人员主动地位,在慢性病的预防及防治中意义不大[4]。如护理得当,冠心病患者病情控制稳定,其预后效果将得到显著改善。但笔者发现,当前我国多数医院有关冠心病的护理模式仍以灌输健康知识为主,且医护人员往往充当着“专家”的身份进行护理,忽略了患者的其他社会角色,加之疾病的侵袭,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心理脆弱、敏感、畏惧等负性心理情绪。为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化被动接受治疗为主动寻求康复,本科采取焦点解决模式。该模式最大优点在于强调充分尊重患者,相信患者自身资源和潜能,利用非理性资源来维护患者健康[5-6]。本文中研究组首先通过专题小组讨论法,让患者提出自己当前的问题及康复目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首先充分肯定患者的负性情绪及问题,努力挖掘负性情绪中积极、主动的一面,强化问题中积极的一面,再慢慢引导其转向正常一面发展,继而潜移默化中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且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经干预后,其HASD、HMSD评分,以及坚强、乐观、坚韧评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仅焦虑、坚强评分有所改善,说明相比常规护理模式,焦点解决模式通过发挥患者主动性及创新性,更能有效的改善其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