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力:广西人的骄傲与自豪

2020-05-14潘琦

文史春秋 2020年7期
关键词:王力语言学广西

潘琦

王力先生是广西博白县人,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由于我对文学的爱好,早在中学时期,就读过他的一些书,上大学后上诗词课,每当老师提到王力这个名字,我都为广西出了这么一位文化名人、语言学大师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近些年我潜心从事桂学研究,对广西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作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解读,对王力先生的生平事迹有了更进一步地深入了解。那年在修建桂学园时,我们把王力先生作为桂学代表人物,为他立了一尊铜质雕像。

几十年来我有一个习惯,当有感情想倾吐时常常求助于纸笔。我与王老先生属隔代广西人,他是老前辈,客家人,我母亲也是客家人,我与王力先生算是半个客家乡亲,可惜我们从未谋面。也许是对王力先生的崇拜和敬慕,总想写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一直未及动笔。正好自治区政协《文史春秋》为纪念王力诞辰120周年筹备专刊,编辑部来电向我约稿,尽管要稿的时间很急,我还是满口答应,暂时把手头其他事先放下,专心酝酿此稿。

王力先生,字了一,于1900年8月10日出生在博白县一个普通的家庭,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14岁那年因家境贫寒辍学在家自学。24岁独自到上海,先后入南方大学、国民大学学习,26岁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广西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他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在汉语语法、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领域有独到见解和诸多突破。撰写了近1000万字的学术论著,出版专著40多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内外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王力先生一生还致力于语言学教育事业,在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批语言学专门人才,为我国语言学事业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西自古虽然是穷乡僻壤,但仍出了不少名人志士,文人墨客,近代王力先生便是杰出代表。一个能孕育丰富、充沛的文化硕果的民族,必然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精神昂扬的人民,培育出杰出的人才!历史事实增添了广西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与自豪!

自从我走上文学之路之后,读过不少王力先生的散文和诗歌,特别是他抗战时期的诗文。他创作的诗歌和散文大都收集在《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诗论》与《龙虫并雕斋琐语》里。渎王力先生的书感觉特别津津有味,因为除了给人以理性的享受之外,还有一种不可言状的人生感悟与真实生活的回味。王力先生无心当作家,做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读了使人心悦减服。他早年在法国曾用旧体诗翻译过《恶之花》,在译序中写道:“为信诗情具别肠,平生白戒弄词章”,他还常说:“会讲格律的人白己不一定是诗人,正如同会讲运动规则的人不一定是运动健将一样。”暮年他依然感叹“白愧庸才无寸功,不图垂老受尊崇。”王力先生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语言学大师、散文家、诗人,曾被誉为抗战时期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但他却如此谦逊虚怀,我们为他这种高尚品质深感敬佩!

王力先生白幼即诵读唐诗、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所遗手迹,白成风格。王老书法既继承传统书法笔法章法工整秀丽的书风,又独具学者书家精致典雅的个性。朴质而不拘谨,洒脱而有法度。据说他的讲义全用工整的蝇头小楷写成,一笔一画都是功夫,一招一式都是积累。爱好书法的人都知道,书写蝇头小楷是件难事,王老先生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可见功底不浅,毅力非凡。每个字里都透出他对治学和育人的敬业与刻苦。

1984年,王老先生已84岁高龄,应邀回广西为桂林写下138字的长联:

甲天下名不虚传: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佳拟紫金,高若鹫峰,穆方牯岭,妙瑜雁荡,古比虎丘。激动着倜傥豪情,志奋鲲鹏,思存霄汉,目空培凄,胸涤尘埃,心旷神怡消块垒:

冠寰球人皆向往: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放歌叠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赏雨花桥,赋诗芦笛。引起了联翩遐想,农甘陇亩,士乐缥缃,工展鸿图,商操胜算,河清海晏庆升平。

此联后在《北京日报》登载,得到众多学术和楹联书法界的学者书家的好评。桂林市园林部门用木料精工雕刻此联置于七星公园月牙山小广寒楼门前廊柱上,但凡看过这副长联的人,都赞不绝口。长联把桂林的自然景观和今日之风貌赞美得淋漓尽致。上下联不论内容、词句、韵律、对仗都非常工整,书法远看清丽而大方,近赏潇洒而自然。从中不难看出王力先生在诗词、书法和楹联方面深厚的功底,也体现出他对家乡的深爱之心,怀念之情,这是他留给家乡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乡梓之爱,人皆有之。王力先生对广西的深切情怀常流露于文字之中,写有不少佳作诗篇。乡愁是中国文化中最深厚也最动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王力先生的一些作品,表现出一种久远的乡愁情怀,不衰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值得我们每个广西人的敬畏与学习。

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踩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王力先生是一个从南流江畔走出来的年轻人,之后能走进世界语言学那座金碧辉煌的学术殿堂,成为一代宗師,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是他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勇敢攀登,不懈追求的结果。早期他为养家糊口,长年在外乡教书,后来到外求学都省吃俭用。1927年去法国留学,由于是白费留学,加上家底并不殷实,在巴黎面临着生存问题。后在恩师和朋友大力推荐和帮助下,为出版社翻译、给杂志社撰稿,以卖文稿换钱,走上一条勤工俭学之路。可以说,王力先生是依靠著书的稿酬,支付留法的费用,一年内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12部译作。据有关统计资料介绍,王力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译作达17种之多。也正因他译作之高产,成为1930年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虽然有此成就,但文学翻译只是他的副业,其语言学研究的主业并没有荒废。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才智于1932年顺利地拿到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王力先生刻苦钻研学术的韧劲,在学术界是出了名的。对时间他是分阴必惜,生活节奏明快紧凑,但又从容不迫。每天只要没有学术活动,就一头钻进书房伏案笔耕,持续工作10多个小时。有学生问他,如何能写出那么多宏富著作,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是勤奋造就学问。”正如苟子所言:“世上没有多少不懒惰的人,那些勤奋的人,都是一些意志力量在推动他们。”王力先生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成功的一生!

耄耋之年,王老先生依然宝刀不老,照旧每天坚持工作,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佳作迭出。1983年5月,王老已83岁高龄,中华书局约请他编写一部《古汉语字典》,他很乐意地接受了。每天坚持用毛笔在八开稿纸上字斟句酌,开始每天能写两三千字,后来因患了白内障,只有借助高倍放大镜,每天才能写上一千来字。他常对身边的人说,暮年逢盛世,人生大快意事。他说还有好多书要写,可以再出100本书,真想多活几年啊!还写诗自勉:“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新篇。”每个人都希望能够长寿,可惜岁月不饶人。王老先生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国家和民族文化事业,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体现了中华民族一代文化精英勇于担当,敢于探索,乐于奉献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的精神、气度和胸怀,将立之当世,传之后人,永远激励中华儿女去开创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明天!

王力先生1986年5月在北京病逝。他临终前嘱咐子女:“要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要把为人类造福当作最大的乐事,最大的幸福。”王力毕生致力于知识创造,以别开生面的研究,用永不止步的创造力,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端正的学风,铸造了一座令人无比敬仰的学术丰碑,最终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在于突破局限进行超越,而这需要敢于追求的勇气,更需要开拓思维的智慧。今天我们纪念王力先生,就要学习他这种无私无畏的创造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学术追求,从平凡中发现伟大,在质朴中发现崇高,在荒野中寻觅珍贵,以他为榜样,为国家和民族积极进取,淡泊名利,以勇于开拓的志气、勇气、灵气和锐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多贡献!

(作者为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

猜你喜欢

王力语言学广西
王力手迹
艺术百家:王力
为王力先生一辩
广西广西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