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循证社会科学国际会议暨Campbell中国联盟成立大会专家观点集萃
2020-05-14
1 会议概况
2019年11月24日,2019循证社会科学国际会议暨Campbell中国联盟成立大会在南京理工大学召开。会议由国际Campbell协作网和南京理工大学共同主办,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承办。来自斯坦福大学、国际证据合成联盟定性证据合成联盟、南非开普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等30余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15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美国、英国和国内20个省份共计650名学者在线观看了会议。
会议围绕“践行新时代‘新文科规划,普及循证社会科学理念,提高社会科学转化水平”议题展开,会议成立了Campbell中国联盟,发布了国内首部循证社会科学专著和国内首个一站式检索循证数据库。国际Campbell协作网主席Howard White博士代表国际Campbell协作网对本次会议的召开和Campbell中国联盟成立表示祝贺,并表示这是中国循证社会科学发展与国际接轨的一大步,未来中国的循证社会科学研究必定大步流星地赶上国际前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幼平教授指出,提升证据质量,注重优质证据应用,是国际医学、社会科学的共同发展趋势,循证社会科学在国内的前景未来可期。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席占稳表示,Campbell中国联盟的成立是南京理工大学“理-工-文”跨学科融合与“精品文科”战略的新契机,也是国内开展循证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起点,学校会继续大力支持循证社会科学事业在南京理工大学的发展。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况志华感谢美国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南非开普敦大学、国际Campbell联盟等高校和组织对公共事务学院发展循证社会科学的鼎力支持,并祝愿循证社会科学在中国大地更好、更快发展。
2 专家观点
2.1 循证理念及方法在国际上的發展、应用及其在国内推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幼平教授:循证理念和方法的探索首先在医学领域开启,随后其思维范式和方法学扩展到循证政策、社会工作、教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循证科学遵循科学的逻辑和实践事实,为满足当前特定历史阶段对科学的新需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是必要、合理且可行的。
国际Campbell联盟主席Howard White博士:国际上80%的社会干预是无效的,在经济、教育和就业方面的服务效果都有确切的数据支持这一观点。即使有小部分干预有效,其多数影响范围也很小,需要利用已有的证据鸿沟地图识别不同研究的优点,关注长期效应和扩大有效研究的影响力。中国的社会科学领域应当重视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乔晓春教授:社会科学的循证并不是研究过程的循证,而是指应用过程的循证。循证有两个特定关注点:一是结果的实用性,关注实用效果的测量、归纳、整理和总结;二是证据的充分性,关注多项证据的整合,以及证据的可靠程度(证据分级)。要推动中国社会科学去“循证”,前提是推动社会科学的科学研究规范化,特别是针对社会政策和社会项目的科学评估,推动社会科学生产出更多有充分证据的成果。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秘书长邹学银教授: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大力支持Campbell中国联盟。他回顾了过去四年循证社会工作的活动与成果,并对Campbell中国联盟未来五年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提出“政-学-研”合作构想,对中国社工学会参与其中进行了展望。
广州大学心理学系杨文登副教授:科学使人理性地认识世界,循证实践使人智慧地生活。如火如荼的循证实践绝非昙花一现,它是整个社会科学实践领域工程化的肇始。循证社会科学会成为实践智慧,成为大众常识,为未来各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路径。
2.2 循证社会科学与细分学科、领域的深度结合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首席专家李刚教授:从政策层面说明了智库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中国智库对国家决策咨询制度建设的意义,接着从国家层面的智库建设递进到江苏省智库建设,详细介绍当前智库建设的现状,指出新型智库倡议给循证决策理念的普及提供了机遇。
兰州大学、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主任陈耀龙教授:以眼保健操为例指出德育工作指南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展示了指南如何帮助临床决策。用案例说明了随机试验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性。介绍了循证指南制定的基本步骤,强调循证指南应成为我国医学和社会科学临床实践的风向标。
四川外国语大学童峰副教授:用“小政府,大服务,多元购买”概括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从供需角度和各省份的社会服务购买资金量出发,描绘出了社会工作服务走向产品化的前景;从证据发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性角度阐述“社工产品”对于政府决策的重要性。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裴圣愚副教授:已有成果“高大上”的理论研究居多,缺乏系统的研究框架,缺乏各学科交叉的研究路径,缺乏多层面结合的研究维度。教师在实际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仍然仅仅依靠自己的主观感受、个人经验和专业认知“一条腿”走路。推广应用循证方法中的定性系统评价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抓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循证预转化医学中心副主任曾宪涛副教授:通过三个经典案例:1964年洛杉矶抢劫案,母亲杀子案和辛普森案件来说明证据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指出证据是决策的基石;讲述了人文社科证据在医学中与经济学、伦理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的结合。强调全民健康离不开社会科学,而循证科学是社会科学与医学之间的重要对话桥梁。
2.3 循证社会科学中的定性证据方法论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复旦循证护理中心主任胡雁教授:健康照护的精髓在于人文关怀,这与社会科学是共通的。以具体的案例介绍Meta整合步骤,提出对健康照护领域的质性研究开展Meta整合可为深化人文关怀的内涵提供方法学指导。
南非开普敦大学Christopher J. Colvin教授:介绍了定性证据合成在全球卫生政策制定过程发挥的作用以及所使用的方法,目前定性证据已经纳入全球妇幼卫生指南。说明了定性证据合成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和目前所面临的一些争议。指出将定性证据合成引入世界卫生组织决策过程中任重而道远。
斯坦福大学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研究员王欢:斯坦福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改善学生的教育表现,提升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所需的人力资本储备水平。农村教育行动计划采用随机干预开展社会科学实验评估政策的效果,对中国教育体系中各个阶段的教育方法进行影响评估。已在中国合作开展的评估项目共计超过30个。希望通过“行动研究”利用研究成果解决现实问题,推动政策改变。这是一个社会科学领域运用定性证据合成方法结合随机干预实验的典型实例,对我国开展类似的循证社会科学项目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南非开普敦大学Natalie Leon教授:全球政策和指南要解决的都是及其复杂的问题,制定过程中必须时刻平衡政策可接受性、可行性和公平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定性证据合成可以提供有力证据来平衡三者的关系;她通过运用两篇已经在Cochrane上发表的QES(定性系统评价),展示了定性证据产生并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在政策和指南的制定过程中,保持各类证据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是及其重要的。
3 会议总结
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务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循证社会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拜争刚教授作会议总结。本次会议从循证社会科学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了讨论。宏观层面:循证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和运用、发展方向,中观层面:循证理念如何跟一些具体的社会科学学科结合,微观层面:循证社会科学中的定性证据生产方法该如何向卫生、政策领域借鉴。在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大健康领域或可成为循证理念快速发展的一个契机,可以作为串联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大量社会科学学科往一处发力的“火车头”,使循证社会科学在中国快速铺开。
Campbell中国联盟的成立是国内循证社会科学发展的一次重大飞跃,是今后国内循证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今后联盟应围绕推广循证理念、循证研究方法这一重心,积极完善国内循证社会科学生态,促进循证与各学科领域交融碰撞,培养壮大具有循证专业视角和方法的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供稿:拜争刚 黄泳淇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