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走班制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0-05-14邱丽红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选课走班校本课程农村小学

邱丽红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局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积极顺应这一形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立足点,结合学校实况,利用走班制模式对校本课程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选课走班

一、立足校本,构建走班制教学模式框架

学校的教育教学要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既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又要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校本课程就是一门具有个性特征、可供选择的课程,结合校本课程施教,能够切实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促使其成长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由此可见,开发校本课程对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开展学习活动不可小觑的内因,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等实际情况,积极开设形式多样化、内容个性化的课程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依喜好选择的平台。目前,笔者所在学校不同年级,以及同一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的课程不同,原有的固定班级授课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校本课程的开展。走班制教学作为一种新近发展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的班级授课形式,充分体现了自主选择、以学定教、合理安排、分类指导的特点,这些特点与校本课程个性化、多样化的精神相契合。在走班制的模式中开展校本课程,不仅能够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对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学校为了确保校本课程走班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制定了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每学期初,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校本课程,教導处根据学生人数和课程数量,确立相应班级。每周二、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学校课程时间,学生根据课程表到相应的课程班级或课程地点上课。为了完善相应的教学管理流程,学校确立了学生学习情况的相关考核办法,建立了走班制教学教师责任制,并积极倡导和实施教学改革,按照“以学定教,分类指导”的原则,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走班制教学模式。

二、立足师本,创设走班制教学的软环境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学会合作,已然成为了现阶段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和机遇。教师是课程的实践者和开发者,学校可以把教师课外的特长吸收进来,开发成校本课程,借助拓展课程的平台予以实施。而作为农村小学教师,自身资源不够丰富,特长技能更是匮乏,那么怎么放大资源,实现校本课程多样化呢?我们尝试以下几个途径,实现了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1.自我发现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同时也对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起决定性的作用。结合时代赋予校本课程的特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客观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情况,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和目的性的教育活动,确保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校本课程的有效性。因此,在制定校本课程方案前,教师要多途径、多维度了解学生能力形成的趋势,同时还要精准把握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和需求。基于此,深入挖掘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资源,实现地区资源、学校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优化,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可操作的资源。

2.本土培养

现阶段,课堂教学的聚焦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分别是预设与实际之间存在的差异;师生、生生之间存在的不一致性;同一学生与不同教育行为之间的反应差。换言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扮演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这一角色。例如,当学生探究流于形式时,教师要适当地进行示范,指导学生由“小”见“精神”;当学生处于疑惑处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疏通,使学生的思维重新流淌起来;当学生满足于现状时,教师要适时抛出问题,使学生继续思考探索;当学生出现误差甚至错误时,教师要适时引导,有效牵引。简单来讲,教师要认识到问的价值和意义,通过适当地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悟思考的美丽,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促使学生掌握思考的技巧。通过查阅文献与访问学者发现,学生思维对其今后的创造能力、研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有非常直接且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摒弃不良情绪,抖擞精神参与到学校开展的本土培养中,认识到本土资源的可操作性,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名胜古迹、企业、历史名人等课程资源,如惠东地方文化、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文化、港雅新农村建设文化研究等。

三、优化过程,构建走班制教学自由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过程可以视为选择过程,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时时刻刻按照学生的选择,积极、主动地开发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才能够真正地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校本课程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拥有相对的选择权,促使学生的发展披上个性化的色彩。

1.互动对话,了解需求

校本课程的设置,要避免学校或教师一言堂的情况,促使学生、家长积极参与。为了确保学生和家长意见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教师可以采用调查问卷、一对一访谈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客观、真实地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这样一来,学生潜移默化地参与到了“自我成长”的项目中,同时也提高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保驾护航。

2.自主选择,灵活自由

课程选择是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也是对于授课教师的选择。笼统来说,课程选择是由选课和选师两部分组成。选课就是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兴趣,选择出适合自己、有意义的校本课程内容;而选师就是结合自己对指导教师的认知,选择出自己较为喜爱、崇拜的教师。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班主任的帮助,充分了解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而通过分析、观察等方式,选择出适合自己并且自己喜欢的课程,从而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

目前,学校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大致设置分为四大类:“我会动手我创造”“我会学习我智慧”“我会运动我健康”“我会才艺我快乐”。每一类里又分为多少不等的小项。例如,“我会动手我创造”:剪纸、泥工、智慧七巧板等;“我会学习我智慧”:科技、象棋、围棋、数模等;“我会运动我健康”: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等;“我会才艺我快乐”:古筝、合唱、电脑美术、葫芦丝、软笔书法、舞蹈、经典诵读、南音等。

四、立足生本,分享选课走班的精彩

在教学校本课程时,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完成学习过程向交流过程或者体验过程的转换,强化学生的多重感官,同时还要将校本课程作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媒介和材料,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要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且确保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互动性,使校本课程学习化身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心灵家园。因此,学习活动要注重强调学生的内核作用,也要强化活动的自主性和体验性,确保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培养与发展。学校有一年一度的校本课程学习展示周,是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合作,引导其校本课程学习的大型平台。在展示周期间,全校性的活动与各课题校本课程学习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觀。特别是每年的“元旦文化艺术节”活动,更是校本课程大放异彩的平台。

校本课程走班形式,打破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平台,真正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教师从只会拿着教材上课,到实现活动项目的建构,最终促进了其专业化成长,实现了课程的发展。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深受学生欢迎。

虽然走班制教学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需要,是一种值得肯定和探索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我们及时给予分析、总结,探索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走班制在给学生带来了选课的自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的同时,也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而不稳定,可能出现选课的盲目性。校本课程的课程类型和班级设置一般不容易发生改变,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校本课程后,一个学期内要按照课程上课,如果兴趣难以维持,便会产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小学生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虽然求知欲强,但是自我控制力较差。他们往往对新异的、有趣的刺激较为敏感,长时间的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这个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例如,校本课程经典诵读选择的诗文多为名家散文或古诗词,晦涩难懂的文章意蕴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学习读文的过程中,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足,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失去阅读经典的兴趣。

其次,走班制打破了原来的班级组织,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组织到一个班级里上课。学生之间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各不相同,每周两节课使任课教师对学生也缺乏深入的了解,这势必会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另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不一,如何让任课教师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何使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等,也是走班制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落实走班制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出有益的解决方法。例如,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配备选课指导教师,建立合理的选课制度;引导学生合理认识自身,并制定长远的学习发展计划,避免选课的盲目性;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班级管理制度,使校本课程有制可依,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总之,通过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将是我们继续研究与探索的命题。我们将继续以校本课程为试点,对走班制教学在理论思辨与实践探索两个方面继续努力,相信走班制教学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朱峰,惠锋明.儿童课程主体意识的觉醒:以“走班制”下的项目型科技校本课程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2016(28).

[2]姚传印.走班制在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5(6).

猜你喜欢

选课走班校本课程农村小学
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选课走班教学思考
选课走班形势下的分层化学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分层-分类”选课走班复习策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