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抗击疫情的希望所在
2020-05-14
3月中下旬,有关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不断传来新的进展,这无疑给我们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带来了莫大的信心。事实上,疫苗一直是人类对抗各种传染病最有力的武器。但对于疫苗预防接种,很多人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一些人认为只有儿童才需要预防接种;一些人认为疫苗接种之后就能为所欲为,对疾病诱发因素不再小心翼翼;而有更多人则不清楚自己是否该接种疫苗,该接种何种疫苗……
4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借新冠肺炎疫苗开发进入临床试验的契机,我们在疫情警报未解的大环境下,来了解以下疫苗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世界各国都高度关注,倾注了极大的努力来研究抗击疫情的关键问题——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过去数百年,人类利用疫苗消灭了天花,制伏了霍乱,控制了脊髓灰质炎、白喉等多种疾病……实践证明,疫苗为人类筑起了一道预防疾病的免疫屏障,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疾病特别是传染病最简便、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相信经过此次疫情,公众对于疫苗接种的观念将有所转变,这也将有效提升公众整体预防各类疾病的能力。
基础篇:为什么要预防接种
1.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抗体。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2.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是一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一般来说,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微生物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类型。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在实验研究筛选获得候选疫苗后,再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
3.疫苗产生的免疫力比自然感染更好吗?
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接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相反,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力可能会付出高昂代价,例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会导致认知障碍,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癌,麻疹则会因并发症死亡。
4.疫苗是否安全?
任何获得许可的疫苗在准予使用之前都会经过多个试验阶段的严格检测,并且一旦投放市场,还会定期重新评估。科学家还在不断监测来自多方面的信息,以了解疫苗可能导致的任何不良事件。疫苗接种后的大多数反应,如胳膊酸痛或轻度发热,通常都较轻微且持续时间短,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异常反应(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近几年,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经过调查诊断发现,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
5.预防接种有哪些禁忌症?
目前,除接种狂犬疫苗,接种其他任何疫苗都有禁忌症。比如,正患有严重器官疾病,尤其是处于活动期的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正在发热;对疫苗成分过敏;免疫缺陷儿童等,不能接种活疫苗。
6.常见的预防接种形式有哪些?
常规接种:是指预防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服务周期,为适龄儿童和目标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
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威胁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的预防接种活动。
应急接种: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
7.接种疫苗就能保证不发病吗?
接种疫苗对疾病的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是100%的,个别受种者由于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另外一种情况为偶合发病,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已处在该疫苗所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仍会发病。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種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症状要轻很多。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衰退,当低于保护水平时,人也会感染发病,这种情况被称为抗体衰退。一般疫苗在接种3~5年后,效果就基本没有了,需要再去接种。因此,成人需去医院检查是否还带有抗体,如抗体已经消失,则需补种。
实用篇:成人的预防接种
1.成人也需要打疫苗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小时候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已经慢慢减退,加上病毒变异等因素,成人以后还是要有接种疫苗的意识。目前成人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主要有:乙肝疫苗、甲肝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狂犬疫苗、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以及肺炎球菌疫苗等。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根据抗体水平在人体内变化、疾病感染风险、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详情可参考上表。
2.孕妇可以接种疫苗吗?
在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偶合症的发生,建议怀孕后3个月内和分娩前1个月内尽量不要接种。但在长达10个月的妊娠过程中,有时免不了会遇到需要接种疫苗的情况,如被狂犬或可疑狂犬咬伤,就需注射狂犬疫苗;密切接触乙肝患者,或被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便需注射乙肝疫苗。
3.成年人接种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接种前请注意皮肤清洁,不要空腹;如实向医生提供近期身体状况,是否患病、是否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以及医生询问的其他情况。接种后请在原地休息30分钟,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开(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体原因,极少数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就容易发生生命危险);接种当天不要洗澡,不要剧烈运动,注意休息。接种后如有不適,请向接种医生咨询并及时到有关医院就诊。
4.出国旅游前,该打哪些疫苗?
对于想要出国旅游的人来说,接种疫苗更有针对性,目前能够通过疫苗来预防的传染病有20多种,但究竟应注射何种疫苗应视情况而定。目前,出国前预防接种可以分为3类:
第一类为国际卫生条例和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要求的预防接种。目前只有黄热病疫苗一种。到达或途经黄热病流行区的旅行者,必须出示黄热病国际预防接种证书,否则将不准入境。从黄热病流行区回来的旅行者也必须出示该证书。
第二类是有些国家要求必须接种的疫苗。如部分西非、中非国家要求旅行者接种脑膜炎菌苗,有些国家要求接种霍乱菌苗等。
第三类是根据目地国传染病疫情流行情况建议推荐接种的疫苗。非洲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有疟疾及霍乱、流脑、伤寒、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血吸虫病、狂犬病等传染病,这些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虫媒传播等方式传播。短期前往北非的埃及、突尼斯和南部非洲的南非、纳米比亚等地,只需接种甲肝疫苗;而前往东非的肯尼亚、坦桑尼亚,西非的科特迪瓦,中非的刚果等地,则需要接种黄热、甲肝、霍乱、伤寒疫苗。当然,如果您的旅行地正在发生某种传染病爆发流行,如非必须,建议终止旅行。
5.新冠肺炎疫苗什么时候能上市?
目前全球共有20多种新冠肺炎疫苗正在研发阶段,主要分为4大类: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载体疫苗、蛋白疫苗。
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并于3月16日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但即使是特事特办,疫苗也要经过三期的临床试验。按最短时间算,临床一期不少于20天的时间;对于临床二期来说,测试临床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手续,大概需要200~300人,招募完成最短需要1个月的时间;临床三期实验是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如果患者发病率比较高,需要的样本量少一些,最短也得要3~5个月。也就是说,如果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最后得出结论疫苗有效,最短也需要6个月的时间。
解惑篇:击破疫苗5大谣言
1.改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就能远离疾病,就没必要进行接种了吧?
虽然改善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使用洁净饮用水能保护人们远离传染病,但无论环境多么清洁,许多传染病依然能够传播。如果不进行免疫接种,一些已经不常见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和麻疹,会很快重新出现。
2.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在我所在的国家几乎已经消灭,就不需要再接种了吧?
尽管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在许多国家已经不再常见,但引发这些疾病的传染性病原体依然还在世界的某些地方传播。在相互联系极为密切的当今世界,这些病原体可以跨越地理疆界,感染缺乏保护的人群。例如在西欧,自2005年以来,麻疹疫情就曾发生在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和英国的未接种人群中。因此,选择疫苗接种的两个主要原因是要保护我们自己和保护我们身边的人。
3.疫苗当中有水银,接种可能造成中毒?
我们所说的水银就是重金属汞,一些疫苗中的确含有硫柳汞(一种汞的有机化合物)。硫柳汞被添加到疫苗用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是一种防腐剂。乙肝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病疫苗中都含有不同浓度的硫柳汞。世界卫生组织对这些使用硫柳汞作为防腐剂的疫苗进行了10余年的密切监测,最后得出结论:没有证据表明疫苗中的硫柳汞会对健康构成风险。
4.进口疫苗比国产疫苗好?
现在的情况是,有一些疫苗,只有进口的没有国产的,或者只有国产的没有进口的,这可以互通有无;有一些疫苗,国产和进口的生产工艺不同,如甲肝疫苗,进口的只有灭活工艺的,国产还有减毒活疫苗疫苗;进口疫苗,联合疫苗剂型更丰富一些,如五联疫苗。
但无论是国产疫苗还是进口疫苗,都严格按照国家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要求,进行严格的上市前临床研究,生产符合GMP要求,每批疫苗经过严格批签发检验合格后才能上市使用。国产和进口的同种疫苗,在质量标准、安全性和使用上没有明显的差别。近年来,我国已上市疫苗的质量标准均达到WHO对疫苗产品要求,部分品种关键指标甚至高于欧美要求。
5.“群体免疫”能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
目前,新冠病毒仍在世界各国蔓延,有些国家的应对措施千奇百怪。3月13日,英国首席科学顾问瓦兰斯在采访中表示:目前采取的防疫措施中,包括需要约60%英国人感染轻症新冠肺炎,来获得群体免疫,从而达到保护全体英国人的目的。此言一出,网上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
“群体免疫”一词,多用于描述疫苗的作用——当多数人已接种疫苗,其他人的感染概率也会降低。之所以发明疫苗,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得对病毒的免疫力。而直接让人们在毫无防护之下感染一种新型病毒,以期获得免疫力,无疑相当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