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皇皇诗圣有遗篇
2020-05-14蔡武
蔡武
从长沙一路往平江,是近几年新爆红的一条旅游线路,因为有“爸爸去哪儿”节目摄制地而走红的白寺村及石牛寨、纯溪,每逢周末或节日,308省道上便车流如织。而就在距平江县城15公里处的一幅巨大的指示牌:杜甫墓祠,则几乎没人留意,没人停留。我带着朝圣般的心情,在一个早春的日子来到了平江安定镇小田村天井湖杜甫墓——车从指示牌处拐进去只有2、3公里就到了。
被连绵不断的幕阜山支脉凤凰山所包围的小田村中有一块台地,如同天井,名曰天井湖。据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有山有水有诗圣,这儿当然是块宝地,更是一块圣地,也是一块高贵之地。
杜甫墓祠由杜甫墓、祠及铁瓶诗社三部分组成,占地十亩,建筑面积为3865平方米。铁瓶诗社是清代两位平江名人李元度(曾国藩幕僚,曾任贵州布政使)、张岳龄(晚年自号铁瓶道人,曾任甘肃按察使及福建按察使)修建的,是供后人讲学、研究杜甫的场所。他们致仕回到家乡后不遗余力地考订资料、实地前往河南偃师、巩县等地考察,以求证实平江的杜甫墓就是唯一的杜甫真身墓。要知道当时乃至现在全国有八座杜甫墓。他们的努力似乎没有白费,1984年,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认定,平江杜甫墓祠为全国唯一杜甫墓葬,1988年,国务院公布这里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杜甫死后各地争相抢夺他的魂归处,而生前,杜甫甚至在陆地上都没有一处居所。“秋思归故里,孤舟入洞庭”,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2月),杜甫带着妻子杨氏、儿子宗武由湖北公安入洞庭湖,开始了他的湖湘漂泊期。此后的2年多杜甫就一直以船为家,在湖湘漂荡,直至去世。当我迈着沉重的步子进入墓庐前的“杜文贞公祠”时,想到杜公的凄凉晚景,不禁流出眼泪。
走进杜公祠,人们仿佛不是置身于庄严的庙堂,而是和谐温馨的民居。现存建筑平面布局、建筑形制、建筑用材、油饰色彩诸方面均具有鲜明的湘东北地方特色和审美意识。整座建筑没有雕梁画栋,没有斗拱飞檐,就连封火墙上的翘角也无常见的堆花彩绘。建筑材料完全采用本地的青砖、黛瓦、红砂岩、青石板、山杉、毛竹,取于自然而又顺乎自然,庙宇建筑群与建筑环境融为一体, 和谐统一。有如一首田园诗,清淡而恬静,就像杜甫诗里经常描述的那样。
晚年的杜甫遭逢诸多不幸,也一天比一天衰老多病。进入湖南后,他的眼也花了,但是他看湘江一带人民的痛苦,却看得和从前一样清晰:“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遣遇》)。这就是诗圣之所以是诗圣,自从40岁写下《兵车行》后,他的每一行诗都不再是为自己而写,而是为那些广大的劳苦民众。
杜文贞公祠和杜甫墓之间有个不大的天井,天井里有一棵五百年树龄的罗汉松,松树华盖参天,虬枝苍苍,似在庇护着天下苍生。穿过天井,就到了杜甫墓。这是一座江南常见的红石墓葬,墓坐北朝南,封土堆呈圆形,红麻石结顶,麻石墓园,墓前置青石碑,两旁有附碑,镶以红麻石柱,墓碑上刻“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之墓”。
肃立于杜甫墓前,第一次与诗圣相距这么近。用手摩娑着那墓碑上被岁月勒出的凹痕,仿佛抚摸到了大唐之梦;风吹松叶响,仿佛倾听到了大唐之音。杜甫的时代是从“开元全盛日”转变为“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的时代。杜甫的一生是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转变为贫病交加、流离道路的一生。
杜甫一生写了3000余首诗,流传下来在《全唐诗》里的有1149首,在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的《杜工部集》中收录共1405首。清代蘅退居士编纂的《唐诗三百首》中所选杜甫诗作达39首,数量第一。据清代仇兆鳌所著《杜诗详注》中统计,杜甫在湖南所作诗有95题99首,且有许多重要的代表作。大历三年(768年)冬,他登上岳阳楼,写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该诗气象宏放,含蓄深远,笔力可与洞庭湖争雄。
当然,在湖南他也有高兴的事,如大历4年(769年)暮春,他在长沙遇见了老熟人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写于长沙的七绝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内蕴的一篇。只二十八个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这岂能不勾起他美好的回忆呢?
然而好景不长,唐大历五年(770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珍举兵为乱。为避战火杜甫半夜溯江往郴州投靠舅父崔伟。船至耒阳方田驿,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耒阳县令闻之送其牛肉白酒。杜甫掉转船头返长沙赁居江阁。后决定由湘返故里,因重疾复发,资费用尽,只得溯汨罗江往昌江县(今平江)寻找好友裴隐及原来同在朝庭为官后隐居在平江的徐安贞、刘光谦、李安甫等人相助。冬,作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后不幸病逝于平江县,这位中华民族的伟大诗人,走完了他59年短暂而漫长的岁月。
杜甫葬于平江縣安定镇南向五公里的小田天井湖。公元前278年,屈原怀着报国无望的满腔悲愤怀沙自沉于汨罗江,而相隔1048年后的公元770年,杜甫把生命的最后时光也抛洒在汨罗江上,短短252公里长的汨罗江上,竟栖居着两代诗魂,唐代诗人徐介就曾写道:“故教工部死,来伴大夫魂。”真不知是潇湘大地的幸还是不幸?!但以后的湖湘文化兼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气质却是不争的事实。
唐元稹曾有文称杜甫之孙杜嗣业将杜甫迁葬于故乡河南偃师。据杜氏家谱所载及专家考证分析,因战火纷扰,实未能迁葬。现小田村有杜甫后人近2000人,杜姓迁平江的始居地就在小田村的杜家洞。
傍晚时分,夕阳落在杜文贞公祠内的“唐杜工部拾遗像”上,斑驳漶漫,老杜还是一如既住地瘦。我深深地向“诗中圣哲”牌匾下的杜甫雕像鞠了三个躬。我想,其实每个湖南人甚至中国人都应该到此致敬。从某种意义上说,杜甫是每个中国人的恩人,不仅是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接受过他的诗歌熏陶,更在于他那坚贞、热忱、善良、悲悯、乐观的高尚人格在无形中塑造着中国人的灵魂。没有哪个诗人像他那样失意,但没有哪个诗人写出了像他那样包容的诗歌;没有哪个诗人像他那样备受白眼,但没有哪个诗人写出了像他那样温暖的诗歌;没有哪个诗人像他那样身世飘零,但没有哪个诗人写出了像他那样心怀天下的诗歌。他就像我们邻居的一位可爱老头,一声“老杜”是所有中国人与他心灵相契的暗号。别人的诗歌写在纸上,他的诗歌钉在后代人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