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蝗灾虽可怕科学应对可防治

2020-05-14子素

青春期健康 2020年8期
关键词:蝗灾蝗虫沙漠

文/子素

蝗灾

今年1月,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遭遇了蝗灾,其中肯尼亚的蝗灾是70年来最严重,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则的蝗灾是25年来最严重。随后,这些蝗虫向东飞去,穿越大沙漠进入了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中东多个国家,给这些国家的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此期间多个国家甚至还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虽然目前蝗灾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得到了控制,但东非很多地区都被蝗虫肆虐到寸草不生。

专家展示沙漠蝗虫体内的虫卵

据英国《每日邮报》等媒体报道,东非地区的蝗灾肆虐面积巨大,监测设备曾发现一群蝗虫,覆盖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密集的地方每平方公里达1.5亿只,仅这一群蝗虫的数量就有1000~3000亿只,凡是蝗灾经过之处,铺天盖地,太阳为之失色,其翅膀飞行振翅之声可穿达数里之外,如同电影中的末日景象。专家警告,蝗灾如果不加以遏制,非洲东部和中部6月将迎来更干燥天气,届时蝗虫规模可能比现在增长500倍。

非洲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这次蝗灾的主角是恐怖的沙漠蝗虫,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

1.生活习性

在繁殖能力方面,它们需要在一些空旷的地方产卵,例如沙漠,从交配到产卵的过程只需1.5~2个小时。雌蝗虫一次产很多卵,这些卵被起泡的分泌物结合在一起,形成卵荚,卵荚所覆盖的面积,从几平方米到一平方公里或更多,被称为卵田。一个卵荚的卵数可以从20个到100多个不等,成群的蝗虫第一次产卵的数量通常在70到80个之间,第二次产卵的数量在60到70个之间,第三次产卵的数量少于50个,可见沙漠蝗虫的繁殖能力惊人。

在食量方面,一只沙漠蝗成虫每天可以消耗和它体重相当的新鲜食物,也就是2g左右。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基于一个人平均每天吃2.3kg的食物,1平方公里的蝗虫群约有4000万只,每天的食物食用量相当于3.5万人、20头骆驼或6头大象的食用量。

在迁徙能力方面,沙漠蝗虫的飞行速度可达16~19公里/小时,飞行能力强,而且通过滑翔可以在空中停留很长时间,这使他们能够在海上作长途旅行,流动性很强。实验表明,悬挂在风洞中的蝗虫可以不间断地扇动翅膀6~17个小时,最长的时间可能长达20个小时。就肯尼亚而言,长60公里、宽40公里的大型蝗群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就入侵了该国北部所有的县,一些中部地区也受到侵害。据联合国估计,肯尼亚有约2400平方公里土地受灾。

2.主要危害

首先,危害区域大。沙漠蝗虫属于暴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害虫,其生存时长约为3~5个月,且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在近千年的历史上是引发非洲蝗灾的头号害虫,其大暴发年份的侵袭区可波及整个非洲大陆、中东以及地中海沿岸的57个国家,总面积达2900万平方千米。

其次,对农业生产、生计和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沙漠蝗虫可以严重危害各种栽培作物,如棉花、豆麦、小麦、大麦、玉米、亚麻、烟草、番茄、马铃薯、瓜类;野生植物如骆驼刺、唇形花科;以及野生和栽培的木本植物,如葡萄、杏树、桑树、柑橘、木瓜等。

最后,它是昆虫过敏原。沙漠蝗虫体内有蝗虫信息素或交配期间产生的激素,如果又有大量的尘埃或其他化学物质(如酚类化合物),蝗虫的角质层可以作为过敏原使人类引发过敏反应,容易使人患上哮喘。

防治蝗灾的措施

1.监测技术

蝗灾国家近年在积极开发蝗虫防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GPS和GPS技术在沙漠蝗虫监测和信息传送中逐渐应用成熟,根据蝗虫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在任何沙漠地区都能迅速输入数据并在几分钟内通过卫星直接到达全国灭蝗指挥中心,可以提前进行沙漠蝗虫的预测。

可利用包括欧空局土壤湿度与海水盐度(SMOS)卫星等提供的卫星数据来监测可能导致虫群形成的条件,如土壤湿度和绿色植被。

2.生物、化学防治

短期考虑用飞机和地面移动作业等高效施药器械喷洒化学农药应急防治,长期考虑协调应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推进蝗灾可持续治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人和鸟类经常吃蝗虫,但通常不足以显著降低大面积的蝗虫数量。

现代蝗虫斗士的武器还包括一类被称为昆虫生长调节剂(IGRs)的产品,它能影响蝗虫的蜕皮能力和正常生长。它们对脊椎动物没有直接的毒性作用,且在使用后几周内有效,可用于所谓的屏障治疗。然而,IGRs需要在蝗虫飞行之前的早期阶段使用。这需要高级的监视和情报收集,以确保蝗灾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3.建立国际协调组织

沙漠蝗虫的治理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往往需要在非洲、亚洲和近东及西南国家大规模的开展控制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就专门成立了“蝗虫及迁飞害虫紧急行动小组”,指导和协调非洲的蝗灾等重大虫灾的防治工作。从塞内加尔到印度,现在已经在30多个国家都设立了蝗虫监测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每年还制定“蝗虫应急防治预案”。并组织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未来的控制活动。

4.多方筹措防治资金

在蝗灾爆发期间,通常需要来自捐助社区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外部援助。蝗虫跨越国界大规模的迁移、传播、蔓延往往对农作物的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历史上曾经引发过饥荒和贸易危机,许多沙漠蝗虫发生国家对这样的情况缺乏足够的应付能力,提供快速、广泛的国际援助和紧急行动是极其必要的。

沙漠蝗灾紧急援助是通过“灭蝗紧急行动中心(ECLO)”实施的,总部设在粮农组织总部意大利的罗马。ECLO重点对沙漠蝗虫发生国进行监测,组织协调国家间的防治工作,根据植保部门提供的蝗虫动态制定援助计划,提供药品、设备、环境监测和技术咨询等。

面对此次非洲蝗灾的大规模迁徙,国内也出现了担忧这些蝗虫会不会侵入中国的声音,据专家介绍,沙漠蝗生存和繁殖须依托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我国西南同纬度地区没有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新疆、内蒙古虽有广阔荒漠,但气温降雨不能满足其繁殖条件。基于生活习性、发生危害记录、迁飞路径,专家普遍认为周边国家的沙漠蝗迁入我国几率很低,但也应加强防范。近日,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联合制定印发《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要求各地严防境外沙漠蝗入侵危害。专家也表示已制定了防控预案,一旦发生沙漠蝗虫入侵将立即组织防控。

猜你喜欢

蝗灾蝗虫沙漠
你真的认识蝗虫吗
我国历史蝗灾发生与防治研究取得新进展
沙漠之旅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蝗灾:至今仍令全球头痛
蝗灾又来了
走进沙漠
人多势众的蝗虫
走进沙漠
跟踪导练(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