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手婆心”与毛南族中医药

2020-05-13卢伟益

文史春秋 2020年8期
关键词:毛南族云锦医药

卢伟益

环江毛南族博物馆收藏有一块特殊的木制大牌匾,上书“妙手婆心”4个大字。史料记载,此“妙手婆心”牌匾的拥有者,为环江下南乡毛南族医学先师谭妙机的第一代门徒谭清修。

毛南肇医先祖

谭清修,下南乡波川村高川屯人,生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师从毛南族肇医先祖谭妙机学习医术。谭妙机,下南乡波川村高川屯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年少时苦渎磨砺,胤承父业,钻研医术:中年时为寻名师深造,单身一人步行去四川峨眉山学医。他不畏艰难困苦,进入深山绿林,穿过崎岖隘路,步行羊肠小道,跋山涉水,一边采药,一边悬壶济世。经过6个多月到达峨眉山,并拜蜀中名医黄明捷为师。在峨眉山期间他开馆行医,邂逅名师黄明捷之孙女黄氏,二人情投意合,结为伉俪。谭妙机学成携妻回到家乡后,两人共同研究医术开堂设教,传授中草医知识,培养了第一代门生弟子谭清修、谭云锦、谭翠品、谭忠英等。

谭清修刻苦钻研医术,内外科俱通,善于攻克疑难杂症,擅长治便血、血晕、崩漏。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汲取中医之精髓,搜集历代医案,结合实际,深入临床,提高医术。他走遍南丹、庆远,悬壶济世,弘扬医德。清光绪年间,庆远府协右总管三司李把总得了一种怪病,虽请很多名医、吃无数种药,总不见好转。后听闻谭清修医术高明,就派人请他出诊,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李把总的多年痼疾竟然被治愈。李把总感激万分,赏他八千元大洋,并赠赐一块上书“妙手婆心”的木制大牌匾,令县差用两匹马护送谭清修到家。从此谭清修芳名流传,轰动毛南山乡,也提高了毛南族中医药的知名度和地位。

毛南族的中医药

清代以前,毛南族地区只有原始的刮痧、扯痧、针刺、拔火罐以及采取吃植物的根、皮、茎、叶或用捶碎的树叶敷伤口等民间草药治疗的医疗方法。清代后,开始出现利用草药治疗疾病的草医,并逐步形成一定规模,中医药得到较快的发展。1930年代,毛南族地区开始接触西医。从1949年到1960年代,是毛南族地区中医的兴盛时期,先后成立下南中医联合诊所和中南村合作医疗室。从1960年代到1970年代,毛南族地区实行中西医结合。1980年代以后,以西医临床治疗为主。

相关资料记载,1949年以前,毛南族人民生活困苦,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由于人畜杂居,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各种传染病时有流行,人民生命健康经常受到威胁。加上毛南族居住在偏僻的大石山区,与外界交流甚少,封建思想较为严重,患病后除了靠刮痧、拔火罐等简单的方法处理外,多以求神拜鬼来祈祷消病消灾,因此,霍乱、天花、疟疾等恶性传染病时常袭击毛南山乡,毛南族人饱受病灾之苦。如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霍乱在下南、波川等村流行,短短时间内,病死者占全村人口的36%至40%:1938年,天花流行,仅玉环村下开屯一天内就死了12人:1941年,霍乱再度流行,下塘村的100多户几乎全部死亡。

面对各种疾病的肆虐,毛南族的有志之士对大山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进行发掘和利用,在发掘和利用过程中,涌现一批勇降病魔的民族肇医。除上述的谭妙机、谭清修等,还先后涌现出谭云锦、谭翠品、谭忠英、谭玉厚、谭砥同、谭履宜、谭省等20多位名医。他们开所行医,编写医书,传带弟子.传播医术,救死扶伤,在传承民族中医药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

谭妙机的后裔谭云锦,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他刻苦钻研,总结祖先的经验,亲自编写《医方摘要》等手抄本,这些手抄本是毛南族医学库中的珍藏品。他还开设谭云锦永安堂传授弟子,培养了谭履宜、谭有恒、谭砥同、谭省、谭宝初、谭仁昌、谭玉厚、谭岳飞、覃孟熊等一大批中草名医学徒。谭云锦传承祖业,青出于蓝,医德高尚,人称“圣医”“仙翁”。他的学生谭履宜、谭省两人同时考取贡生,轰动全县。随后师生同荣,在下南开设谭履宜、谭有恒、谭砥同、谭省、谭宝初、谭仁吕等中医诊所,大大提高了毛南族群众使用中草药治疗疾病的意识,促进了中医药学在毛南族地区的传承和发展。

1950年后,党和人民政府帮助毛南族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防病治病工作,毛南族医药得到发扬光大。政府还派遣医疗队深入毛南山乡,为群众免费治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卫生所、中医联合诊所、草医组,培训医护人员,消灭长期以来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霍乱、天花、疟疾等几种主要传染病。同时,卫生部门加强对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1950年代,在毛南族山乡搜集毛南族医师常用草药140多种、秘方及验方80多条,其中不少秘方及验方被选人《广西民族药简编》一书。毛南族聚居地的乡卫生院和一些村卫生所也充分利用当地中草药资源来防病治病,白采、自产各种药材,通过研究,自制成丸、散、液、粉、片等多种剂型,经临床应用疗效很好。1970年代至1980年代,有关部门进行广泛的中草药调查,仅环江毛南族聚居地发现的药用植物就有190多科1230属4000多种。有医药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包括中草药)主要有木耳、香菇、灵香草、皂角树、龟鳖甲、罗锅底、红花倒水莲、黄花倒水莲、续断、岩莲、黄连、高山枫、香茅草、钻地风、大钻、小钻、千金子、首乌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毛南族的民族医药文献只能在民间流传,有的甚至已经散落或失传。1985年以来,有关部门开展对广西少数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一些社会团体也多次组织专家到环江进行毛南族医药调查。他们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专访有名望的毛南族老医师、对部分毛南族医师使用的药物进行实地调研等形式,获得丰富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下南乡的谭恩广(乡卫生院原院长)、谭光黎等医师对本乡享有极高声誉的已故医师谭云锦的医药论著进行全面的挖掘并整理成册,使这些宝贵的毛南族医药财富重见天日。

人民政府不断下拨资金给环江建设卫生院、卫生所,购买先进的医疗没备,改善医疗条件。1964年,下南乡建立民族医院,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不断得到充实。1989年8月,在原思恩镇卫生院的基础上成立自治县民族医医院,1999年10月,该院并入自治县人民医院。2013年,县里成立全县振興中医药民族医药领导小组,把振兴中医药民族医药列入全县“十二五”和“十三五”的发展规划,在全县9个乡镇卫生院成立中医民族医科,配备一些中医民族医科的设备及器械,对在职医生进行中医药民族医药适宜技术知识的重点培训。

从2006年起,根据毛南族民间医药资源丰富的特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拨出专款并组织人员编写《毛南族医药》一书。2006年12月,白治县人民政府与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共同主办毛南族医药文化保护与开发研讨会,向区内外宣传、推介毛南族传统医药文化,并邀请区内外专家共同探讨毛南族医药的保护与开发,对毛南族医药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从而拉开毛南族民族医药纵深发展的序幕。此后,中国民族医药协会领导多次率队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开展民族医药发展调研、指导工作,有效地推動了毛南族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

为了使民族医药事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决定新建一所中医医院。目前,医院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其他附属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完善之中,不久将正式投入使用。

毛南族医学文献

白清代以来,毛南族涌现出许多中医名家。他们在行医过程中注重医学研究,撰写大量的医学书籍(手抄本),促进了毛南族中医药的发展。主要的中医著作有:

《永安堂医方歌诀》(手抄本)。谭云锦整理谭妙机的秘传,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其中包括治症歌诀100首、断死歌诀10首以及药物性味、药物用途24段。

《思恩共和堂医方摘要》(手抄本)。潘耀明编写,其中包括切脉方法7种、病症施治19种、药用植物60种、药用动物40种。

《医方摘要》 (手抄本)。谭云锦编写,记录毛南族医家治疗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疾病、外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妇产科疾病、男性病、儿科疾病等5000多个医方。

《保安堂治症歌诀》(手抄本)。谭云锦编写,收集歌诀近100首,内容涉及各科、各类病症的治疗。

《祖传接骨秘诀》 (手抄本)。谭云锦编写,记录祖传治疗骨折、外伤的方法与选用的药物,是毛南族骨伤科医者必读的教材。

《毛南族医药献方献宝选编》 (手抄本)。谭达志、谭金田、谭光黎记录。1961年,在政府发动发掘民族医药遗产、号召中草医师将祖传秘方向社会奉献的活动中,毛南族17名中草医生献JLIJ,秘方621个,其中包括内科门16类,妇科门5类,儿科门15类,外科门8类。这是一本极为珍贵的毛南族医学文献。献方者为谭履宜、谭砥同、谭有恒、谭仁吕、谭正东、谭金田、谭岳飞、谭体耀、谭怀瑜、谭峨冠、谭敏、谭志丰、蒙泗英、黄缉义、谭先计、谭光黎。

《病例观方药》,谭玉显撰写,记录百余个病例,近200个处方,内容为病例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毛南药涛龙生配合针刺放血治疗毒蛇咬伤危重症30例》。谭光黎编写。作者将白己从医数十年以来,用地方药材涛龙生(毛南语)配合针刺放血治疗毒蛇咬伤危重症取得的显著疗效的大量医例中,选出30个典型医例,详细介绍伤者的状况、用药施治的经过及其效果。该文1999年发表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毛南族医药》。谭恩广、谭光黎、谭辉璧编著,2007年7月出版、约40万字。内容包括毛南族医药史、历代毛南族名医传、毛南族传统医德医风,毛南族诊病法、采药法、制药法、用药法,毛南族八卦疗法、气功疗法、太极针疗法、饮食养生疗法、精神养生疗法,毛南族特产药材等。除了编入前人编写的众多药方,编者还克服种种困难,收集整理散落于民间的5000多个毛南族药方,这些药方大部分是经几代毛南族医家多次临床应用,验证确有显著疗效的验方,其中一部分为编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考证,屡试屡验后方收录入册。该书具有极其鲜明的毛南族文化特色和医学价值、史料价值。

《毛南医药》。2015年6月出版,约42万字,由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副主任医师谭俊在2007年版《毛南族医药》一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该书增补了毛南族历史文化概述、毛南族传统医药近代发展史及现代研究内容,重点增加毛南族医药基本知识章节,论述毛南族医药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对风、寒、湿、热、毒的认识,更完整地收集、论述毛南族医药的诊病方法、治疗方法及最常见的标志性中草药。

清代以来,特别是谭妙机从四川峨眉山学成回乡后,以业医为主,将中医与民间草医结合起来,促使毛南族地区的医药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毛南族中医人才一代传承一代,涌现出许多中医名家。目前,毛南山乡仍然有30多人在从事中草医药的研究和临床使用,为毛南族的中医药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毛南族云锦医药
明清云锦色彩符号的探究及应用
毛南族傩面:精雕细刻的民族非遗
南京云锦的故事
民俗主义视域下的毛南族分龙节考察
天工云锦继梦涟漪佳地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