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有助于学生学会感恩
2020-05-13胡春利寇晓娜
胡春利 寇晓娜
摘 要 在语文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感恩意识;在综合实践课堂上和在学校举行的活动中,也要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会感恩。
关键词 知恩;感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1-0164-01
感恩就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报答感谢别人,是在别人对你进行一些帮助后你给予的一些回报,是对一個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够亲密的人给予你帮助所产生的一种亏欠心理。它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课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认识感恩,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呢?
一、树立榜样,培养感恩意识
在平时的实践课中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先明白什么是感恩,从孩子身边亲人入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父母生养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大,在我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首先要使他们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对自己的关爱,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因为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感恩之心,他们认为父母给予的一切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要让他们明白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话,又怎能对他人、社会感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这时就需要给学生树立一些榜样,如写出“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的孟子,百里负米的仲由,以及学校评选出来的“校园之星”中的“孝敬之星”,还可以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让学生在榜样事迹的感染下,逐渐培养感恩意识。
二、举行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所有学科中的类似感恩课题,突出重点,凸现感恩思想,把感恩教育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重阳节等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在节日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在活动中慢慢去体会,增强感恩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
教师可以布置以下小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感恩教育中。
(1)观察父母每天的生活,翻看他们以前的老照片,并和现在父母进行对比。看看他们每天忙碌的生活,劳累的背影,每天为自己做了什么?看看他们为这个家,为自己付出了什么,再看看他们逐渐苍老的面容,让孩子在自己的观察中真正懂得父母的不易,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2)查找感恩的名人名言,收集有关感恩的小故事。让学生收集后在班级相互传阅,以小组形式相互宣讲,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感恩故事。在班会上,再一次让学生去讲最让人感动的感恩故事,让他们在讲述中再一次受到感恩教育,在听讲中感情再一次升华。
(3)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布置一些小任务,如给父母做次饭、洗洗脚、拖回地等。让学生在劳作中明白父母的爱是朴实无华,润物无声的。父母之爱是永远报答不了的,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作回报。还可以在父母生日时,给他们写一封感恩的信,这会让他们在写信时触动自己的心灵,激起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进而学会感恩。通过亲身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三、社会实践,学会感恩
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个人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学会关心、关爱别人,认识感恩,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街道进行感恩宣传,把感恩教育传播到社会中。到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到特殊学校关爱那些特殊的孩子,传播爱的火种。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明白: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帮助他们,那么,如果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这就是感恩最好的表现。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感恩,怎样去感恩。
感恩教育要体现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爱是相互的,只有付出了爱,才能获得爱。我们要常怀感恩的心,正如一首歌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十三五教科规划课题研究项目《有效开展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研究》(2018)jKGHyB一117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白玉堂.在学生心田里播下慈悲的种子——《大道之行也》之延伸[J].时代教育,2015(16):194.
[2]陶行知.教育的真谛[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3]王君,听王君讲经典名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