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教师网络空间为载体的高中英语教研模式
2020-05-13林志伟
林志伟
摘 要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教师网络空间为载体的教研模式身为传统教研模式的扩充,成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但是,目前以教师网络空间为载体的教研模式在开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对这种教研模式认同度不高,导致发展速度越来越慢、实践范围越来越窄,没有达到理想的实际效果。本文以高中英语学科为着力点,对以教师网络空间为载体的教研模式的优势、开展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 网络空间;教研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1-0020-0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指出:“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新平台,改造现有教研模式,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网络教研,这在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中是一项新型探索性的工作,富有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度融合,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教育行业理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融入信息技术。随着“三通两平台”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使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喜爱。
一、以教师网络空间为载体的教研模式的优势
(一)即时性和广泛性
一般来说,传统的教研模式只局限于本校教师之间展开,时间上一周一次。相对传统的教研模式,以教师网络空间为载体的教研基本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参与对象的制约,校内外甚至天南海北的同行、专家、学生、家长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其中,使参与者更具广泛性,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地学习研讨、获取信息、共享资源、交流成果。
(二)开放性和包容性
传统的教研模式是一种面对面展开的教研,因碍于同事之间的情面,教研过程中容易只说优点,不说缺点、不谈问题,使得教研过程只是走走过场,没有达到实际效果。而以教师网络空间为载体的教研模式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性,避免面对面说人家缺点和问题的尴尬,能够使参与的教师畅所欲言,讲不足、讲问题,话题更加开放,效果更好。
(三)便捷性和高效性
因教师平时教学工作任务较重,要想外出教研要涉及请假、课务调整等,如果遇到大量教师外出,还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这些弊端使得教师参与校际教研的积极性和可能性都会大打折扣。网络空间教研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用舟车劳顿、不管各自身处何方就可以进行高效的教研。比如,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请县域内外包括省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名师骨干对本校教师的课题研究给予援助、指导;同一课题组的教师围绕一个主题各抒己见,可以达到很好的研讨效果。这里面,课题研究、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研讨交流、校际合作等教研要素都涵盖其中。
二、以教师网络空间为载体的教研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完善网络空间的功能
很多人把“教师网络空间”简单理解成在资源网站上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混同于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这是一个误区。这里所指的教师网络空间是指利用各地教育部门相关网站提供的平台,比如依托“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的,展示个人工作、学习等内容的网页。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教研、课题研究、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等若干个栏目,完善教师网络空间的功能,将其开发成一个教学型和研究型的专业空间,一个汇聚优质资源的“资源超市”、互动交流的平台,帮助教师、学生、家长依托空间快捷地获取合适的资源,参与教育教学话题的讨论,使得他们有更多机会进行更多形式的“面对面”答疑解难、经验分享、互动交流等。
(二)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师网络空间具备强大的资源储备功能,是一个海量储存的信息储备库,为教师个人信息资源的存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现实性和便捷性。每位教师可以在个人空间上开发完整的,在广度、深度上都高于高中英语课程,有针对性的教案、课件、微课、练习、试卷、阅读材料、美文佳作、英文报刊等高中英语学习、教学、教研资源,形成具有空间特色的网上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对课程拓展性学习需要的同时,方便同行借鉴使用。此平台还可以建立与教学研究相关的栏目,定期发布课题研究成果、教科研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等,链接有关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学术研讨、高考等方面的资讯信息、资源网站,努力将个人空间打造成一个开放、动态的资源库,为网络教研提供非常方便的资源服务。
(三)提升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如同传统模式的教研,以教师网络空间为载体的教研也要设立教研管理团队,要有主要组织人员及管理人员服务于各位老师,为每一位老师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与空间,促进教学活动的不断创新[4]。要让老师从思想上重视网络教研的必要性、便捷性,让广大教师主动地学习和利用便利的网络空间,发挥网络空间教研的优势。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网络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教研深度融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相关能力。学校要重视对教研成果的展示,这不仅是对教研活动开展的肯定,也是对教研活动过程中努力付出的教师的肯定,从而提升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可以让英语教师利用秒拍等视频软件进行教学录制,这样其他的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地下载观看、参与点评,学生也能够进行开放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意见。通过组织各种评比、比赛,评选出最佳教案、最美空间、最优课题、最佳论文、年度空间贡献奖、空间研讨积极分子等,提升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学质量。
(四)提高网络教研的计划性
虽然开展以教师网络空间为载体的教研活动可以提高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这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却不是随意的,应该制定相应的计划保证每一项活动都能有序进行。教研活动组织者可以提前拟定阶段教研计划,然后组织其他同行根据计划积极参与,保证整个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及有序性。例如,若干空间好友组成跨越地区、学校的“集备组”,他们轮流“主备”。主备人针对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制作课件、编制练习并发布在个人空间上,其他同行针对主备人的教案、课件、练习提出个人不同见解,主备人充分修改后形成“共案”再次发布在个人空间上供他人下载使用。这样经过讨论、修改过的教案,含金量一定大于个人设计的教案。
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参与者必须共同遵守的制度。比如,教师空间发布的内容必须与学科教育教学内容有关,发布的言论必须具有正能量,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决杜绝不法言论与不当言论;参与讨论时必须围绕主题,谢绝讨论与主题无关的其他话题,在论坛上不能发布广告、花边新闻,不能推销产品,不能链接非法网站等。
三、结语
以教师网络空间为载体的高中英语教研模式有效拓展了各地高中学校英语教研时空、创新教研模式、优化教研方法、提高教研效益,有效整合各地高中英语教师的力量,促进不同地域的高中英语教师开展跨越时空的教研活动,使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得以实现与同行、名师、专家在线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的愿望,促进自己专业成长。这是一项新型探索性的工作,不仅是一种参与形式,而且是一种行为变革,更是一种思维创新,它对教研的动力、教研的质量和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会产生深度催化的作用。
基金项目: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以教师网络空间为载体的教研模式研究》,课题编号:FZDJ2018B11。
參考文献:
[1]佚名.教师开展互联网+教研方法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8(10):18-19.
[2]方红缨.基于信息技术背景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7):43-44.
[3]佚名.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实现途径探索——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为导向[J].西部素质教育,2019(1):18-21.
[4]徐绿萍.浅谈学校网络教研模式与创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