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二年级部编教材课堂中渗透中华文化
2020-05-13李云峰
摘 要 部编教材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元素,这是一个风向标,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刮起了传承和振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风”。作为语文教师以此为己任,要认真解读教材,了解教材背后厚重的文化背景,使语文教学有深度有厚度,更有传统文化的深度!
关键词 部编教材 渗透 中华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部编教材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元素,这是一个风向标,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刮起了传承和振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风”。作为语文教师以此为己任,要认真解读教材,了解教材背后厚重的文化背景,使语文教学有深度有厚度,更有传统文化的深度!
1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1.1插图体现中国元素
教科書中的插图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理解语言文字,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部编教材的插图选用了大量的中国味浓厚的插图,对儿童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渗透。教材中所有古诗词的配图都采用水墨画,与经典诗词相配,意韵和谐,相得益彰。翻开部编教材,充满中国风元素的插图,俯拾皆是。这些插图的意义绝非仅仅在于帮助儿童学好语文,更是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的宝贵资源。
1.2选文凸显中国传统文化
1.2.1以传统文化为选文背景
二年级教材中很多课文以传统文化为选文背景。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而能入选教材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比如“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的课文,就讲述了大禹为造福于民,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如《传统节日》和《中国美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节日,以及中国文化瑰宝,这样的课不仅仅是为识字而教,而赋予汉字教学及课文文化传承的使命,教学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1.2.2以传统文化为诵读内容
部编教材极为重视引导学生诵读积累。二年级安排的 “和大人一起读”、“日积月累”两个版块。内容有传统童谣,金典故事,中国名人故事等。利于对儿童进行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如《鲁班造锯》为儿童启开对中国古典名著的悦读期待。二年级上下册的所有“日积月累”内容都以传统文化形式呈现,其中包括:古诗、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传统名言等多种形式,如同传统文化的万花筒,激发儿童对丰富的传统文化形式的喜爱之情。
1.3汉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学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向小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小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形成。除了识字之外,利用写字教学,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内涵,了解中华民族汉字的发展过程。汉字书写讲究笔顺与整体结构,在讲解这些书法技巧时,渗透一些做人的道理,不仅丰富了写字学习的内容,也能让传统文化来到小学生身边。像在引导学生写“美”这个字时,在写一撇与一捺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将自己的品格落实到笔上,讲究下笔的力度,促进小学生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2教师教学渗透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2.1积极营造富于传统文化氛围的课堂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最先要考虑的,就是要营造好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宣讲”,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比如,我学校开展午读活动,我就鼓励学生选择传统文化相关的材料,比如《弟子规》《论语》等。然后对其中的内容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对照,比如《弟子规》里讲“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指导学生,平时与老师打招呼、回答问题时要声音洪亮,但也不能“大吵大嚷”,需要适度调整声音的大小,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
2.2有趣故事畅游国学长河中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共性。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粒明珠,正确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年级部编教材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大禹治水》等,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国学故事的无限精彩,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2.3带学生在诵读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代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让学生懂得惜时;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奉献的远大抱负。
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4课内、外相结合,让传统文化教育得以延展
小学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需要课上的渗透、影响,还需要课后的延伸、补充。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实践等进行引导,鼓励他们从多方面接触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耳濡目染,时时沉浸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中,形成自己对传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将传统文化“内化”为他们自己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他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为学生以后的知识积淀作铺垫,更是提高个人文化底蕴及修养的重要手段。
作者简介:李云峰(1976.9-),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本科,乌鲁木齐市市第三十六小学,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