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深度教学思考与设计

2020-05-13谷晓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积极评价多元学生发展

谷晓艳

摘 要 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工智能、STEAM教学兴起,信息技术教学在动手制作领域的学习平台日益丰富,在其技术型学科特质日益强化的同时,与以应用软件操作学习作为基础的传统教学之间如何平衡,寻求信息技术教学的内涵,笔者从主题设计、内容整合、活动组织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度教学,挖掘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方法,以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与社会责任。

关键词 小组合作 多元 积极评价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上周五南京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活动,适逢热门的机器人教学项目,笔者有幸观摩学习了走在机器人教学前沿的同行在精致办学的南京HG中学倾情演绎的优质好课,先是“慕名而去”,而后“收获颇丰”,深感不虚此行。以《机器人》主题教研活动为例,笔者结合平时教育实践,基于学生发展进行信息技术深度教学的思考与设计,如下:

1从“上好课”到“做好教育”

柏拉图说,“学习是要进步,不要完美。”

公开课上,授课教师对课程深入研究和倾情演绎,只见课堂中教师教态亲和稳健,语言精准,知识梳理透彻,讲练结合,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四人一组,小组合作有序,富有趣味,45分钟的学习一气呵成,课堂环节从复习回顾,设置情境,新课引入,知识讲授……到总结、拓展无一疏漏,甚是完美。

作为市级公开课的观摩者,我们多数人能深深理解“备好”、“上好”一节好课的个中艰辛,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常常对优秀好课心怀崇拜与敬畏,同时更能体会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甚至担心“不确定性”会否让这节公开课变得“不完美”?……

“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节课45分钟能展现的内容非常有限。教研活动富有群体的智慧,评课质量不输于讲课质量,“不一样的声音”给教师成长带来了更多思考的角度,不会让人有“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高冷,亦不会使人困顿于一时的“成败”,总会让人感受“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开阔,平衡的生态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引发了积极的自我反思和勇敢的自我剖析。

一节好课能“透露”出好的教育,一节节好课能“演绎”出真正优质的教育,对于不同教龄的教师来说,好的教育永远“在路上”,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不松懈、不放弃,用行动拉近一节节“好课”到“好的教育”之间的距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以小见大,探寻学科本质

2.1做中学,实践出真知

L老师教授的这节《蟑螂机器人》深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他智慧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思考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是一节优质课,一节好课,而引起笔者共鸣是L老师的课堂小结,他向学生呈现了机器人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属于知识与技能层面,包括:搭建机器人→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传感器的测值与阈值的确定→算法分析与程序编写,随着机器人学习的深入,掌握这些方法并非难事;在机器人学习中,更重要的是实践层面,包括:调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将是始终持续的,也正是机器人学习的核心意义和真正难点所在。

“不断进行‘调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如此循环往复,最终获得机器人工作的成功”,这样的总结正如杜威所说,“学习的目的从来不是其他,而是学习的过程本身。”生活中,时常有学生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生气、抱怨……消极面对问题。一个人如若事事容易退缩、轻易放弃,那么责任担当意识何来?学习就是培养个性、塑造品行,不断进步的过程。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通过通过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坚持不懈的毅力,这两者是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奠定了学生发展的基石。

2.2同伴互助,增进交往经验

评课阶段,对这节优质课并非完全溢美之词。一位细心的老师关注到学习过程中的有趣细节,他描述道:一个学习小组中出现了一名“强势”的女生“霸占”了组里唯一的一台EV3乐高机器人反复钻研不得要领,并以“打”的方式驱赶了小组成员的手,后来又“霸占”了组里唯一的一台iPad进行编程……其他组员很“郁闷”和“无奈”。

机器人学习常常采用小组合作互助方式,部分囿于硬件设施不足的实际困难所致。在这节公开课上,为避免小组合作过程中因为只有‘一台iPad、‘一只手电筒、‘一台机器人的条件而造成有同学无事可做的情况,L老师精心设置了使用纸笔绘制流程图的环节,可培养学生规划与设计流程图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可以缓解教学硬件的缺乏,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而關于合作学习的情况记录是教师教学组织中的重要工作,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情况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维度。学生学习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学生之间交流情况,教师应实时关注,洞察在心,对学生进行个别或全体指导。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老师会更易于发现合作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在公开课场合因为上课任务重,听课老师众多,所以在学生合作交往方面的问题有时会被忽略甚至隐藏起来。不过即使这样一节完美演绎的公开课中,学生合作方面的真实问题还是那么悄悄地、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再一次验证了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繁杂与辛苦,也提醒着老师们从做“经师”——传授知识技能到做“人师”关心学生成长之间的藩篱。

3基于学生发展 思考信息技术深度教学

3.1肯定机器人教学的普适意义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填充与完善积累,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终身要坚持做的事情。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若课堂活动形式单一,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电脑常用操作技能,则无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知识与体验,无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机器人教学,因其软硬件结合与动手操作特性,从过程到结果直观能动,所以深受学生喜欢,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机器人、空中机器人(无人机)……的构成都符合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包括输入设备、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输出设备,与传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贴切,融通,可以弥补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偏“软”的不足。其实,信息技术领域的各类软硬件系统结构与“仿生”的研究息息相关,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具有很多共通性。

胡适说:“从十九世纪到现在,从现在回到孔子时代,差不多都是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把自己训练、培养、教育好。”修身能否可得?在于内心思量的能力与在实践中不断地体验实践。信息技术学科属于综合实践学科,也不外乎“修身”,实现自我,服务他人。依托各类软硬件工具,开展学习,在过程进行与方法研究中产生“一系列思维与实践活动”,可提升脑力与行动力,提升学生的程序性策划与制作能力,深化本学科教学的文化意义与实践作用。

3.2创造多元的环境,强调积极评价

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说,“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要对孩子的成长怀有爱心与责任心。用心打造多元的学习环境,发现孩子的多元个性,鼓励学生从思维锻炼到表达自我。

通过实践,笔者认识到“相信孩子”、“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些不是口号,不只是情怀,却是真理与方法,而达到这点认识的过程需要勇气与智慧,需要不断实践、反复调整与最终确认。

现实生活中末尾淘汰法比比皆是,在应试教育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不良的评价方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成就一部分功名、功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心理隐患。每一个孩子都是鲜活的,都是个性化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人学习快、有人学习慢、有人学习巧、有人活泼、有人强势、有人慢热……情况多样,本属正常。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评价方式的单一,造成了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困惑。

下面笔者通过进行多年的文档编辑学习活动来陈述教育过程中由“相信”和“爱”生发教学智慧的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形式:文档编辑的素材与主题由教师筛选而定。

活动结果:由于主题限制较大,学生作业效率高,但作品风格雷同、结果单调、缺乏个性。

第二阶段:

活动形式:(1)文档设计与制作环节完全由学生自主。主题自定,学生自行选择了喜欢的主题,包括明星、流行文化、动漫、游戏……作品风格多样,富有个性,百花绽放。(2)再完成个人2页电子杂质后,教师汇总全年级几百份学生作业。学生身份从制作者转换成杂志编辑,编撰一本个人DIY的杂志。

活动结果:大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一批学生编辑出优秀的杂志并脱颖而出。活动耗时长,随时间推移,学习困难者越来越多,课堂成了少部分优秀者的学习空间,班级学生情况分化严重,学生整体达成度低。

第三阶段:

活动形式:各小组在杂志项目制作之初,加强小组领袖的培养和团队建设,每小组目标明确地制作一本小组杂志,人人参与,自始至终在强调“每个人都很重要!”的认识。

主题风格与杂志版块的确定采用组长分配和组员自行申报相结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讨论、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并落实组长督促、评价制度。

组长评价制度提醒组长认识到,打造健康的同伴合作氛围、调动每一位组员积极性的重要性——因为一本杂志20页,一人2页,人人有份,“缺一不可”。小组运作中,组长好比未来社会中的老板、经理、管理者、组织者、励志讲师、……从社会分工和心理学的角度,学生预见了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无论是不配合、或基础差的同学……都应尊重个性差异,用心做好帮助、督促、拉扶、肯定等积极的执行方案。

活动结果:学生主动参与,收获更多成就感。每个班4~5个小组,最终每个小组的作品都发布成功。虽然耗时长,但“不抛弃 不放弃”的原则,营造了健康浓厚的学习气氛,很多同学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成长,而‘不放弃自我的学困者也感受到了自我尊严。同学之间平等友爱互助,令我在初中孩子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华。

杂志教学过程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学生自主参与,全局思考,谋篇布局。杂志主题采取组长分配与组员自主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过程中的交流合作,最终的成果发布,都是学生主动参与。经过十几年,三轮次的调整与确认,笔者至此初步打造出多元互动的课堂环境,让孩子们在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发挥学习的能动性,拥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作为教师,我很庆幸、很欣慰,也更让我笃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相信孩子”、“每个人都很重要!”……这些美丽的话语,真的不只是口号,而是人本主义的真理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基于同伴互助的天性与善良的本性,教师运用积极的语言,鼓励每一名同学“真实、善良、热情、有行动和敢担当的……”正是有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和生活,更加勇敢和有担当,身边越来越多学生的进步验证了“皮格马利翁”效应、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4结语

公开课余,意犹未尽之時进入了评课环节,通过评课老师的介绍,我们得知机器人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初三信息技术教材上的“纸上谈兵”,也不再只是非常小众的“竞赛活动、选修或社团”而已,南京市已经有多所学校正在进行机器人主题项目的常态化教学,印证着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稳健的细化落实,身为信息技术老师的我为之振奋。

其实,信息技术课程博大精深,不仅仅是机器人教学,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在《信息的获取》领略到互联网之父——伯纳斯.李的“网络中立”、“扁平化管理构架”,了解互联网点火人——安德森“未来预言家”的成长之道;通过《信息的数字化》拓展到“易经”,生活中的各类进制;在《认识计算机》中感受到冯诺依曼的思想……信息技术课程富有人文的魅力与科学的严谨,开拓着人们认知的视野。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工智能、STEAM教学兴起,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技术的认知与应用也带来了生活与情感上的剧烈改变。然而正如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立足长远,时刻思考人之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本真”问题,深入实践使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基于学生发展进行信息技术深度教学,其核心在于对“人”的理解与尊重,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培养信息意识与信息社会责任,任重而道远,行胜于言。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D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12cd9e9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c.html,2017.

猜你喜欢

积极评价多元学生发展
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