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教研室建设的思考

2020-05-13任善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研室教学管理人才培养

任善英

摘 要 高校教研室是教学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在教学运行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要求。大学教研室的成立有利于塑造团结合作、互相进步的教学文化氛围,今后应积极完善教研室的制度建设、建立优秀教研室优秀考核机制和实现老中青的“传帮带”机制。

关键词 教研室 教学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8文献标识码:A

高校教研室是教学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学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执行者,承担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实施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及其师资培养等工作,在教学运行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工作水平。在教学评估中与教研室工作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评估指标和主要观测点占到整个评估指标体系的80%以上,其建设水平和工作成效,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及其评估结果具有决定性意义。

201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2019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又一次强调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要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发挥教研组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教学研宄。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也强调教研室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研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教研室建设现状

高校教研室源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教学研究组,是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模式的产物。是大学院系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基层学术组织。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看,大学教研室发源于德国的“讲座制”,“讲座制”的发展,促进了西方高等教育提倡的“学术自由,教授治学”的思想的形成。

在我国高校教研室发展状况上,学者们做了多角度研究。黎明(2014)提出要摒弃传统的工作模式,创建规范、有序的教研室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吴梦婷、张继河(2015)从激励视角出发,探究高校教研室机制的优化问题。提出建立“动力—培养—考评”三位一体的高校教研室综合激励机制。王丽红等人(2015)以石河子大学农机教研室为例,重点介绍了其在教学管理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与实践教学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韩新才(2016)认为目前我国高校教研室工作存在权责不清、管理制度缺失及组织人员松散化等问题。吴梦婷(2016)借助激励制度的视角,探究了本科高校教研室的建设策略。洪志忠(2016)从我国高校教研室的历史演化,强调了重建教研室的必要性及相关思路。李俊(2017)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视角,对我国高校教研室的建设策略进行了思考。

从现有文献看,大多数学者对大学教研室职能的研究主要归结为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科研工作组织与师资力量培养这几方面,总体来说,大学教研室的发展问题正逐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然而对大学教研室的性质、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仍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现有研究没有从高等教育学角度探讨教研室成立的初衷与宗旨。教研室设立的制度、教研室组织的保障是什么等问题仍值得思考与探究。

2新形势下加强教研室建设的原因

2.1内涵建设的根本要求

近年来,随着大学教学育才能力问题的不断突出,大学教学教育质量的发展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发展中比较关注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要求。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一步,为此,2018年8月,教育部对我国高校本科教学的工作问题提出“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要打造‘金课,淘汰‘水课以及落实大学教师教学主体责任”等具体要求。因此,大学教研室的建设发展关系着大学教学质量的发展,关系着大学教师责任意识与教研水平的双向发展,更关系着大学整体办学水平的发展。

2.2教学文化回归的需要

大学教研室的成立有利于塑造团结合作、互相进步的教学文化氛围。教学文化是大学教研室发展的组织精神,是教研室发展的精神动力。大学教研室教学文化有利于三种教学意识的培养,一是教学的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是教研室工作开展的精神纽带,是教研室汇聚人心,发挥集体智慧的精神动力。在集体意识下实现同伴互助,有利于教研室师资力量壮大发展,营造团队协作的工作氛围。二是教学的反思意识,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教研室成员在问题探讨过程中关注教学,反思教学,形成教学钻研的问题意识,从中提升自己教研水平。三是教学的进取意识,在教学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是对大学教学质量的高度负责。

教研室应经常性地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使院系教师之间互相认识,彼此交流切磋。鼓励教师科研合作攻关,以团队形式集中优势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探索人才培养制,塑造爱教乐教的教学文化,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

2.3有利于培养“四有”好老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大局出发,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提出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要具有“四有”标准,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要达到“四个相统一”,同时要求教师在“六个方面”下功夫。这些标准一脉相承、系统完整,形成了对广大教师思想、道德、学识、能力、作风、纪律等方面全方位的要求,赋予了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使命,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行动指南。唯有大学教研室得到充分发展,大学基层院系才能真正彰显大学教学学术的价值与理念,才能打造“四有”好老师,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3新形势下加强教研室建设的思考

3.1完善教研室的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研室作为一个高校中完整独立的基层组织,仅仅依靠高校中现有的一套规章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不同教研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应当在考虑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制定符合自身建设现状的规章制度。最根本的是应在制度上保障教研室的主体地位,处理好行政和教学、科研的关系,减少教研室工作的行政化,合理配置教研室的专任教师团队,着力教研室的教学研究功能,突出教研室在本科高校教学领域中的作用。完善的教研室制度应包括《教研室主任选聘制度》《优秀教研室评选制度》《教研室工作开展制度》以及《教研室档案资料归档制度》。

3.2建立考核机制

要真正激发教研室的活力,绩效考评制度必不可少。完善的考评制度是教研室管理的依据,对教研室教师的起到重要的激励、督促和导向的作用,不仅可以鼓舞优秀的教师,还能鞭策工作落后者,从而引导教师在以后的教研室工作中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保障和协调教研室职能的发展。

3.3重拾教研室老传统

新世纪以来,教育部先后实施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高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学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科研至上”考核指标的引导下,高校在“硬”实力得到强化的同时,教学质量的“软”特性使得教学工作越来越成为教师的个体自觉行为。基于此,为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有必要重拾教研室的老传统,通过组织手段加强教研室建设,提升教师的组织归属感,提倡和恢复老、中、青教师在教学业务上的“传、帮、带”优良传统。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青海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青海大学标准化教研室建设研究》及课程建设项目《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资助。

参考文献

[1] 王丽红,坎杂,王维新,江英兰,王吉奎.优秀教学基层组织——农机教研室的建设与实践[J].科学创新与生产力,2015(03):32-34.

[2] 吴梦婷,张继河.高校教研室激励机制的优化研究[J].科教导刊,2015(06):24-26.

[3] 洪志忠.高校教研室的演化与重建[J].大学教育科学,2016(03):86-92.

[4] 吴梦婷.激励理论视角下本科高校教研室建设的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

[5] 韩新才.高校教研室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21-22.

[6] 李俊.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我国高校教研室建设策略[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05):57-61.

猜你喜欢

教研室教学管理人才培养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趣闻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