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城市记忆融入自然景观的探究
2020-05-13吴鹏飞
【摘要】一个城市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依賴于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城市记忆不仅仅包含城市的建筑等实体,更蕴含着城市的人文情怀,而自然景观在城市的建筑景观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景观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有别于城市钢筋水泥的别样体验,针对城市记忆融入自然景观,就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加深城市记忆中对于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印象。
【关键词】城市记忆;自然景观
1、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在不断扩张的同时,城市景观变得越来越相似,失去了以往城市之间鲜明的特色,而这严重影响了城市记忆的延续,如何延续原本的城市记忆,然后在延续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城市记忆,成为了新的难题。而将自然景观融入城市记忆之中,这样使人们能摆脱城市钢筋水泥的困扰,亲近大自然,在喧嚣闹市中开辟一片净土,以避免城市记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逐渐消失。
2、在城市记忆中融入自然景观的原因
人和自然其实是统一,人本就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但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再和谐,城市的人们开始逐渐远离自然。各种各样的工业材料已经占领了整个城市,悄无声息的改变了我们居住的环境。现代化的城市在高度发达的同时,也渐渐远离了原本的城市记忆,人们被包裹在水泥、钢筋、玻璃和塑料所制作的城市之中,逐渐忘却了城市原本的自然样貌,无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我们的城市在创新的同时,不能忘却了原本的城市记忆。在钢筋水泥的都是丛林中不断穿行的人们,也渴望亲近自然,也会怀念老城的岁月。
3、“城市记忆”的定义
城市记忆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们主观的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另一方面就是城市中客观存在的建筑景观,自然环境等等。城市记忆可分为物质性记忆和非物质性记忆。每个城市的记忆需要每个载体呈现。物质载体的城市记忆主要包括客观存在的资源,包括动植物资源、建筑、自然条件等。城市记忆不是物质载体,是指城市的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城市荣誉等。因为城市的记忆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而产生的,所以可以长期延续,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城市的记忆,重要的是要展现城市的特色和风貌。
4、针对城市记忆融入自然景观的具体路径
对于这样的记忆元素,最好的方法就是保存原始的自然地理景观,而自然的原始景观在现代城市中所存较少,在这一点上,可以通过模拟来重建城市的记忆。最后一种比较高端的再现方法是抽象隐喻,通过理解要表达的记忆元素,来模拟相关自然的形式。而在人文建筑方面,再现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性地保存和构造模拟物的方法。每一座城市的历史都截然不同。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遭的自然环境,我们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扩展,使之适应现代化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设计师可以根据城市记忆的延续性、游憩性和现代城市设计理念之间的关系,更新设计理念,做好设计工作。
5、具体实例
坐落于湘西经济开发区的吉首,其湾溪河两侧滨水景观带的城市记忆区主要以生态修复为原则,着重打造一个生态野趣的游玩环境。秉承山为骨以水为脉以城为依以人为本,河流浸润城市,自然融入生活的主旨。采用自然驳岸的手法修复城市河道景观给热闹的城市添加一条惬意的绿带,同时满足人亲近自然及亲水的需求,同时将湘西特色的建筑融入其中达到人文与自然的共存。详见图1
5.1河道景观
沿河高差变化丰富,多级观景平台满足不同时期水位变化时的使用需求,河岸线进退流畅。充分利用桥下挡墙作为文化展示墙,将湘西民族文化镌刻其上,诉说湘西历史与记忆。仿木平台延伸至水域,增加人与水的互动,营造出幽静冥想的空间氛围。站在一级平台可远眺对岸生态的水岸一线,由此处遥望远景,可以望见入口广场、观景挑台观鸟台、风雨桥层层延伸,极富视觉感染力;站在二级平台可亲抚水岸,潺潺流水,碧波荡漾。
5.2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主要是突岀特色、协调统一,与周边环境相结合,运用乡土植物,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利用植物的特性营造自然水系景观和收放有序的林冠线。在游路旁利用地形高差的变化打造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自然驳岸采用退台式的设计手法,为水生植物搭建一个生长空间,常水位线区域采用草坡入水的形式点缀自然石材,力争达到自然和谐。利用场地现存高差,设计多层次的立面交通串连各个功能空间及不同级别的道路,在道路两旁种植各种花树,实现步移景异的效果。运用适应性强、耐水湿的品种,加入当地区花紫薇为点缀,保证常年有绿,四季有花,通过植物的多样性展现热情的吉首文化。
在适宜的园路上,设计有小平台的空间、坐凳,满足游人的休憩需求;以水为镜以山为影引导游客与山峰、历史、自然进行沟通、对话、陶冶情操。保护和再造自然环境,在人工环境中努力还原自然。
结语:
修复自然景观同时融入城市记忆,延续原有的城市记忆,并在延续的基础上,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需求,这才是新时代的城市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谭静.地区发展模式下老城区建设中“城市记忆”保护研究[D].
[2]周玮,黄震方.基于城市记忆的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与机理研究——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C].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 0.
[3]董雅,蔡青.融入现代公共建筑空间的城市记忆——北京地铁站厅环境中的城市艺术元素[J].混凝土世界,2014(12):94-99.
[4]白佳尼.城市更新过程中居民构成变化对城市记忆的影响研究——以天津市估衣街地区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7(24):109.
[5]倪睿贤,陈剑飞,林绍康.基于集体记忆的当代乡村文化建筑形态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8,304(35):75-77.
作者简介:
吴鹏飞,男,(1987.9-),本科,主要从事风景园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