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假期后入园焦虑的心理适应性研究

2020-05-13田婵婵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入园幼儿

田婵婵

摘 要 新入园的幼儿存在心理压力,这一问题中所周知。但入园后的幼儿,在周末双休,或是五一、十一小长结束后入园的幼儿也存在心理压力,这一问题经常被成人所忽视。幼儿表现为哭闹,不肯来园。而家长或是暴跳如雷,或是抱着哄半天也不见效果。为顺利的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幼儿渡过假期后的焦虑期,尽快产生心理适应性,是此次研究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 幼儿 入园 焦虑期 心理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为了减轻公职人员和学生的压力,使大家领悟节假日的文化内涵,我们有了双休日,有了小长假。这本是一个好的现象,但幼儿园里的老师倍感压力。在双休日或是小长假结束之后,孩子们陆续返回幼儿园,但是哭闹的戏码总会上演。

1假期后幼儿心理适应性的研究的迫切性

1.1幼儿的心理需要

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幼儿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他们活泼好动,但思维却不成熟,情绪表达较为直接,自控能力较差,对成人有依赖性。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外出游玩,呆在家里看电视,都会让孩子在放纵中忘记幼儿园里的养成教育内容。

1.2家长对幼儿假期后入园适应态度的需要

很多家长并不是学前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对于孩子的心理不理解。往往在发生事情的第一时间反应激烈。会怀疑幼儿与教师或其他幼儿发生冲突后导致这一结果。这样的思维一旦形成,容易对幼儿园的班级的常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1.3教师日常工作的需要

幼儿园的重点工作为教育和保育。若在假期前幼儿的各项工作都走上正轨,但在假期后,幼儿作息时间、行为习惯都要重新开始培养,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因此,综合以上三方面的理由,这个选题是必要且恰当的。

2幼儿假期后入园焦虑的心理适应性研究

2.1幼儿假期后入园心理压力的外部表现

通过访谈和座谈发现,幼儿假期后入园焦虑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哭闹不止,家长劝说后仍不愿意入园,最终由教师抱入园内,但幼儿大声喊叫,对老师进行踢打。

二是入园后,第二天家长会找到教师,声称某某教师打骂孩子,并与教师发生矛盾。

三是家长送幼儿入园后,幼儿坐到楼梯口隐蔽處,不进班级,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

2.2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的来源

为深入开展此次研究,我迅速在我园班主任中间进行了统计。小班平均每班8名幼儿出现哭闹情况,中班平均每班5名幼儿出现哭闹情况,大班平均每班3名幼儿出现哭闹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下几点原因:

(1)通过与小班5名,中班5名,大班5名,共15名幼儿座谈,并对座谈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一是听不懂教师说话,找不到归属感。

二是晚上没有睡醒,早上起床有起床气,心里不舒服,不愿意来园。

三是与父母相聚时间不多,都是爷爷奶奶照顾,想要让父母回家陪伴。

(2)发放教师问卷25份,回收问卷25份,有效问卷20份,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一是幼儿父母不配合工作,对幼儿出现的问题,以孩子太调皮了不好管理为由来应付教师。

二是自己未当父母,又非本专业教师,经验不足,难以应付幼儿哭闹。

三是工作繁忙,没有业余的时间来照顾班级中脆弱的幼儿。

(3)访谈小班家长5名,中班家长5名,大班家长5名,共15名幼儿家长,分析家长层面主要是认为原因出现在这里。

一是教师责任心不够,不能够时时刻刻关注孩子,忽视了孩子的情绪,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老师没有及时解决,孩子不愿来园。

二是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了,所以不愿意来幼儿园。

三是幼儿教师的年轻化,是现在幼教行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教师们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际经验不足。

(4)综合以上原因,分析得出结论:

一是园所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够,教师素质提升缓慢,专业化水平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教育教学方法单一,不具有游戏化,对幼儿吸引力不够。

二是教师与家长沟通不到位。存在家长不了解幼儿教育重要性和重难点,教育观念滞后。

三是幼儿习惯养成不到位,导致幼儿在园归属感不够,找不到家的感觉。

2.3相应建议

一是园所对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有一个具体的规划。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切实学习到其他园所优秀的教师团队建设和先进教育理念,将这些理念结合我园实际来运用,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加强园本培训,分年级组进行教研。并且在教研中要积极听取教师的有效建议,让教研促进我园教师的经验提升。

三是注重幼儿心理工作。建立悄悄话岗亭、幼儿心理辅导室、与幼儿交朋友等设施及活动,让幼儿心里的压力有地方去宣泄,找到突破口,从而改善幼儿假期后入园焦虑情况。

四是人和人之间的相处讲究的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教师在平时沟通时,应更多的从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了解家长的需求。在幼儿出现一些问题时,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电话,QQ等方式多与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及时掌握幼儿在园情况,请家长配合工作。还可以充分发挥家长会、家长半日观摩的作用,向家长宣传教育理念,转变家长观念。

相信只要足够重视,倍加努力,我们的幼教事业一定会有更加蓬勃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入园幼儿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孩子入园焦虑,家长莫要恐慌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