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求学之路
2020-05-13廉鹏举
廉鹏举
古人云:学不可以已。这是说学习永无止境,没有终点。可是,学习的起点又在哪里呢?
宽泛地说,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学习,学习怎么哭、怎么笑,学习万物的触感,学习饥饿和困倦。但这么说,又似乎降低了学习的含金量——学这些东西,就能叫学习了吗?也许踏进学校的那一天,才是我们学习的起点?
其实,当我们真正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感受到了学习的责任之后,根本无须任何的监督和管理,这一刻,才是学习真正的起点。这一刻到来之前,我们在父母、老师的督促下,或许也能学会不少知识,但那不是我们学习的起点,而是父母、老师督促的起点。总之,有一天醒来,当耳边的“你要学习”渐渐被心中的“我要学习”取代时,我们才真正踏上了属于自己的求学之路。
上高中之前,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也属于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摸爬滚打”的那类学生,靠着一点小聪明,成绩虽然不算突出,但也尚可,于是顺理成章地养成了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之余打篮球、玩游戏,深夜里偷偷和喜欢的女生发短信。那时候,这些事可比什么解析几何,什么“右手螺旋”定则重要得多。
这样的日子延续到了中考结束后的暑假,终于迎来了这类故事中必不可少,也是俗不可耐的转折——在那个博客盛行的年代,我上网冲浪的时候,随手点进了一个叫孔庆东的人的博客。然后,我的转折到来了。
孔庆东,北大中文系的一位老师。他在博客上写了很多文章,回忆他在北大读书的岁月。那段岁月是那么的纯洁而火热,那段岁月里的故事又是那么的不可思议而令人神往。对照之下,我忽然觉得自己的生活,包括我现在正经历的,和我所能预见的,都是这么的平庸、无聊而没有意义。在这个世界上,竟然存在著那样一座园地,发生过并且仍然发生着那样一种生活,若不去体验一番,岂不是白来人间一趟?
夏天过后,我彻底成了一个坚信“生活在别处”的人,而且这个“别处”就是在北大。我的中考成绩一如既往,不太突出但还尚可,足够考进市里最好的高中,却考不进重点班。但是,作为普通班中的一员,我在我每一册日记本的扉页,或潦草或工整,但都极认真地写下:我要上北大。
立下决心之后,就该在无尽的挫折中让决心接受考验了。一开始,我努力弥补和成绩排行榜上那一列列“学霸”的差距,却一度越弥补差距越大。没办法,只好再努力一些,更努力一些。曾经玩过的一个个游戏,在篮球场上过度消耗的一寸寸光阴,和手机里那一条条不眠不休的短信,都是我实实在在的差距。
到了高二,需要赶超的“学霸”,从一列列变成了一个个。但是我也遇到了瓶颈,连续好几次考试,分数和排名都在原地踏步,我的成绩又变得尚可。但如果现在都只是尚可而已,我又怎么能在北大的未名湖水中劈波斩浪呢?
于是,我人生中一段最忘我的生活,悄悄开始了。我知道北大糊弄不得,于是用了最笨的方法——每次考试如果发现了新的知识盲点,就把那整本书从目录到脚注全都背下来。背完教材背教辅,背完教辅背题集。在之后的考试里,我简直就像作弊一样,在心里哗啦哗啦地翻着书。作为回报,高三第一次全市统考,我每一科的成绩都是全校第一。
如果说在这故事中有什么不那么俗套的内容,那恐怕就是结尾了。直接来说,就是高考失常,数学和文综成绩都比平时有所下滑,与北大录取线相差14分。遗憾吗?遗憾,但没有任何借口。我收拾好行装,南下求学。
我知道,学不可以已。求学之路没有终点,只要坚持走下去,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前方。后来,那样忘我的生活又重复了数百个日夜。四年后,我通过了北大的研究生推免考试,在那个金子般的十月,我终于在未名湖中,望见了自己的倒影。当然,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