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剖析,使说理更深刻
2020-05-13李秀萍祝振全
李秀萍 祝振全
议论文是高中作文的重头戏,也颇受学生的青睐。
一篇好的议论文,应当具备论证的思辨性和说理的深刻性。但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笔者发现许多考生的议论文说理还比较浅显。在这里,笔者通过纵深剖析的论证方法为学生讲解如何提高议论文说理的深刻性。
一、何谓纵深剖析
所谓纵深剖析,即是对文章进行层层深入地说理——说理能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其中包括界定概念、分析現象、把握本质、阐明意义、探究背景、明晰原因、分析利弊、提出对策等。简而言之,纵深剖析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进式思维过程。
首先,提出问题,点明“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既能够亮明自己的观点,也能够明确指出自己的观点所涉及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进行性质的探析。
其次,分析问题,指出“为什么”。这个环节,我们可以从历史背景、现实现状等方面着手,也可以从意义、弊端、原因等维度展开思考。
最后,解决问题,阐释“怎么做”。这一步,基于以上概念和原因的分析,我们便可以给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最后一步能让我们的论证落到实处,也能使我们的议论说理更具说服力。
类似这样的文章结构,可以从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的《劝学》中得到启发:
文章开头,荀子点明中心论点,“是什么”——学不可以已 。接下来,指出“为什么”要“学不可以已”,即学习的两大作用和意义,分别是:一、学习,知明而行无过矣;二、学习,弥补不足成为君子。最后,指出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一是逐步积累;二是坚持不懈;三是专心致志。非常巧妙地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
这种层层深入的论证方式,使得荀子的论证说理更为透彻深入。文章逻辑的严密周到,也使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更加深入人心,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由此可见,我们若想让议论文的论证说理更为深刻,就要善于利用纵深剖析这把利刃。
二、纵深剖析的具体方法
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一般到特殊,这不但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也是增强我们论证说理思维缜密性的重要法宝。
使用纵深剖析的论证说理方法,需要在下笔前安排好各层次的先后关系。
常见的层次结构关系,一般分为正向切入和反向切入两种。正向切入即“点明论点—正面论述—反面论述—联系现实—提出对策—收束全文”,这种切入形式一般适用于对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者作文材料持肯定态度时;反向切入即“亮观点—联现实—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做结论”,这种切入形式一般适用于对所给材料持否定态度时。
以下,分别就正向切入和反向切入举例说明。
示例1(正向切入):一学生的议论文题目是《国际地位靠实力说话》,开篇引述材料后便亮明中心论点:“中国唯有拥有自己真正的实力,才能成为一个实至名归的大国”,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提出此论点的原因,正面是“有实力成就泱泱大国”,反面是“没有实力只能丧权辱国”,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分别是“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全民素质”“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利益”等。这篇议论文,以论点“实力成就国际地位”为中心,依次论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纵向而下,层层深入,比较符合议论文论证说理正向递进的规范。
示例2(反向切入):一学生的议论文题目是《快时代中的阅读》,开篇先亮明论点“现代的生活那么忙,哪有时间读书啊?”,接着论述快餐式阅读的弊端和危害,即“非黑即白,没有任何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对稍有异议者口诛笔伐”等,最后联系现实,提出三条对策——“多阅读经典”“保持理性阅读”“将时代的快与巧和经典的深沉厚重结合起来”。文章的结尾,提出呼告,并表达希冀:阅读的明日会是更蔚蓝清澈的。这篇议论文,从快餐式阅读的现状和危害入手,论述了自己对于快时代阅读的观点,层层递进,鞭辟入里,比较符合议论文论证说理反向递进的规范。
此外,为了避免逻辑顺序的错乱,建议在写作前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提纲。
例如,某个同学的作文题目是《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就此绘制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
题目: 《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
从上面的导图可以看出,本篇议论文以“坚持梦想,实现梦想”作为中心论点,先说梦想本身“是什么”,接着论述坚持梦想的意义和价值,最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根植现实、攀随机遇、保持恒心三种方式来实现梦想。整篇论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深刻而不失逻辑。
【示例】
在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演讲中,李华为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演讲刚结束,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有人说书本中的主人公自私,有人说改编的电视剧剧情老套,也有人说故事情节烂透了……激烈的讨论声中,有个女生却表示:“我们应该看完书再去评价”……争论戛然而止,大家陷入了沉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本则材料谈论的是快时代中的阅读,这是作文审题的重心。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对象:几个同学。接着,我们通过重点语句,分析这几个同学的不同立场:前面几个同学未加阅读和深入思索,便对这本书进行了评价;而最后那个女生则强调应先仔细阅读再来发表评论。最后,我们要确定材料审题立意的重心倾向:很明显,这则材料中前面几个同学听完简介后便加以粗暴评论,是一种快餐式的、不全面的、不负责任的阅读态度,这反映了我们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阅读弊端;而女生强调先阅读再评论,她的态度是我们应持有的比较正确客观的阅读态度,那么材料的重心自然也偏向她了。把握住材料的审题立意,再从现状、危害、根源、方法等角度谈谈快时代中的阅读,或者从理性发声、实践出真知等角度展现自己的思考,就可以完成这篇议论文了。
适用主题: 放下冲动,理性发声; 实践出真知,评论须有据; 亲历在先,评论在后; 快时代中的阅读;
【佳作展示】
这个时代发展得如此之快,紧跟而来的便是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在快時代的快节奏生活下,阅读便成了可有可无之事——现在的生活那么忙,哪有时间读书啊?
于是——
微薄140字限制的碎片化阅读兴起,自媒体公众号近乎“邪教”的意识传输,短视频潮流大大稀释阅读厚重感,郭敬明的拜金伤痛文学普及一代人……
而阅读这些的结果是什么呢?
见识上,非黑即白,没有任何自己的思考与见解;网络中,对长一些的文章断章取义,对稍有异议者口诛笔伐,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重则举报,轻则满口污言秽语。我们甚至养成了只听一个简单的书介绍,便 对该书大发评论的习惯。
这不是文化交流的激情澎湃,而是因阅读不多、见识太少、思考太浅导致的戾气横生,是快时代碎片化阅读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思考方式的阉割。
所以,每天“阅读”的这些,真的是阅读吗?在我看来,这些阅读资源和媒介的介入,实则不过是一场打着阅读幌子对用户宝贵阅读时间的商业掠夺罢了。
忙并不是不阅读的借口。古人早有“枕上、厕上、马上”读书的习惯。今天,我们也完全可以在茶余饭后、在旅行途中、在一切闲暇的时光里见缝插针地读上几页书。“70后”私企老板的司机李光华,每天在车上等待的大量时间,他都用来看书。他说,生活中自己的社交面很小,主要的业余生活就是阅读,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到图书馆“弯一弯”。所以,在快时代中,我们依然可以平心静气地利用适当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忙并不能成为不阅读的借口。
那么,在快时代里,我们应如何去阅读呢?
阅读经典。博尔赫斯说:“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在经典的书籍中,我们能够看到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图景,能够知道人类生存的普遍境遇与重大精神命题,也能够清楚人类的困扰与绝望、焦虑与梦想……经典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在快时代阅读中有更厚重的知识面。
理性阅读。“书为无限,生命有限;以有限应无限,只能采用此策。”此策便为理性阅读。书海无涯,我们不读“死”书,即不读那些毫无生气的书;也要不死读书,要在读了书之后,跳出书外,静观默想,分析对比,有自己的见解。理性的阅读,能让我们在快时代的阅读里有更深入的思考。
将时代的快与巧和经典的深沉厚重结合起来。时代的快与巧和经典的深沉厚重不该是矛盾的,老一代张艺谋与余华、苏童、阿来的合作奉献了无数荧幕经典,也点燃了先锋文学的高潮;近有改编自冯唐原著的《春风十里不如你》《万物生长》让懵懂的一代看到青春文学也不尽是伤痛的模样,还可以在奇瑰想象中述说担当与成长。
于己,我们该学莫言,多读少“咋呼”,名家尚以“莫言”自警,我们何来颜面书不大读却夸夸其谈呢?于公,我们要相信阅读的明日会是更蔚蓝清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