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 离火星还有多远
2020-05-13冯华
冯华
在4月24日举行的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正式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为什么取名“天问一号”?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何时实施?我们离火星还有多远?
名称源于屈原长诗
寓意探求征途漫漫
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葛小春介绍,“天问”的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据了解,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于2016年8月启动,共收到工程名称35912个,工程图形标识7439个。经专家评审筛选,分别产生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前8名,之后又在网络上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公众线上投票。这8个工程候选名称分别为“天问”“凤凰”“追梦”“朱雀”“凤翔”“腾龙”“麒麟”“火星”。经过网络投票,“天问”排名第一,得票31.7万余张。
专家表示,“天问”出自《楚辞》,作品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进行想象与发问,从宇宙之本源,到阴阳之俱化;从天地之构造,到星辰之往亘。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易于广大群众接受,便于记忆和传播,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引导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理想情怀。
火星探测的图形标识同样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同时组织了专业设计团队和知名专家进行优化设计。标识呈“揽星九天”图形,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呈现了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体现着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标志着深空探测进入太空能力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
专家特别介绍,此次标识设计以行星探测重大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统一命名并设计标识。根据不同行星探测任务,标识下方的“Mars”(火星)标志以行星英文名称进行替代。
与地球环境相近似
极具基础研究价值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探测火星?
作为太阳系的行星之一,火星距离地球的距离最近5000多万公里、最远4亿公里。出于对外太空和地外生命的好奇,以及火星与地球在环境等方面的相似性,人们对火星探索一直抱有浓厚兴趣。
专家表示,研究火星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启示。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行星,火星不仅有大气,也有适宜的温度,还和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研究火星与地球的异同,互为参考,是极具价值的基础研究。
此前曾有国外媒体发表文章称,科学家在火星南极冰盖下发现了液态水存在的证据。这一发现再次点燃了人们对于火星这颗红色星球的探索热情。有科学家曾从5个方面分析了火星探测的科学意义,如研究火星磁场长期演变,研究火星的大气和气候的演化过程,对火星地形、地貌特征与分区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义。
专家介绍,受地球和火星运行规律的约束,基于现有运载火箭的能力,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机会,人类可以使用较低的成本将探测器送往火星。火星探测,可以说是当前国际前沿的科技创新活动。
2020年首次实施
开展全球性探索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又在何时实施?
创新探索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0年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
专家表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过程复杂、技术跨越大、关键环节多、挑战巨大。如在测控通信方面,相比登月所跨越的38万公里,更加遥远的距离对飞行器的测控通信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再如安全着陆,探测器发射之后,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的时间飞行抵达火星,最后在火星降落只有7分钟的时间。而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比,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3,这些都成为安全着陆的困难与挑战。
专家表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里程碑工程。火星探索的起步,代表了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已确定了下一个方向,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