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推进疫情防控中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0-05-13郭春甫罗尼宇
郭春甫 罗尼宇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1]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是国家治理在市域层面的具体实施,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从这层意义上说,抗击新冠疫情也是对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一、市域社会治理提交新冠疫情防控的优质答卷
新冠疫情防控是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课堂答卷,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图景与路径。系统性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问题导向的市域社会治理能力为应对新冠疫情提供了优质答案。
(一)系统化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
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包括协同高效的市域政治体系、民主开放包容的市域自治体系、系统科学高效的市域法治体系、体现本土文化的市域德治体系等部分。[2]新冠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需要一整套紧密相连的体制机制来应对这场战争,系统化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是疫情防控的有力手段。
第一,协同高效的市域政治体系。市域政治体系主要由党委领导体制、政府负责体制以及部门齐抓共管体制共同构成。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域层面各级政府在各级党委领导下,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疫情防控的部署,协同相关部门,分别形成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等不同类型的联防联控机制,动态合作,相互协调,形成了协同高效的市域政治体系。
第二,民主开放包容的市域自治体系。市域自治体制由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企业自治机制和社会组织自治机制构成。市域层面各机构部门充分发挥疫情防控中群众的积极性,从物资保障、后勤供给等方面重点多渠道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由市域层面的相关部门在社区建立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社区商超服务一体化销售配送平台”,由公司、社区居委会、物业、业主委员会、相关企业等多方参与组成平台管理团队,按照“应急管理+日常配送”的方式,优化物资链条运转流程,做好“最后一公里”的物资分配,保证重大疫情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危机情境下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第三,系统科学高效的市域法治体系。市域法治体系包括建设市域法律规范体系、市域法治实施体系、市域法治监督体系以及市域法治保障体系。从市域层面来看,相关法律法规与经济建设挂钩、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相关,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为市域法治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教育支撑。
(二)问题导向的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市域社会治理能力主要包含统筹谋划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政法改革能力、创新驱动能力、破解难题能力、依法打击能力和舆论导控能力等七种能力。[3]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级政府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提升风险防控、群众工作与破解难题等能力,从市域层面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多种创新做法。
第一,科学规划风险处置流程,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是指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能够有效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风险防控能力直接反映了市域社会治理应对新型社会风险的防范水平。[4]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在“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防控要求下,通过强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风险沟通、风险监测等风险治理的五个主要环节[5]来防范化解市域层面的疫情防控风险,运用流量控制、技术检测、物理各类等方式,避免局部风险发展为系统性风险,防止疫情从市域风险上升为国家风险。
第二,畅通沟通渠道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首要是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掌握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重点是要善于结合、引导和沟通。[6]疫情防控期间,各级政府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市长热线、政府留言信箱等方式,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意见的信息渠道;搭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群众工作平台,创新群众反映问题表达意见的沟通方式;发挥网格员、楼栋长、小组长等信息汇总作用,提高群众反映问题表达意见的协调效能。
第三,提升破解难题能力。破解难题能力是指在解决市域社会范围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过程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治理难题,市域范围内各治理主体不断创新治理手段和方法,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针对人口流动难题创新“健康码”共享方式,针对复工复学难题,创新“错时、分层、分区域”治理方法,着力消除疫情影响,积极恢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
二、以“学习”整体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提出,在这次应对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7]在防控新冠疫情的治理实践中,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这场大考的后续阶段,通过持续“学习”,总结经验,反思教训,补足短板。
(一)“坚持党的领导”统领市域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
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要要求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道路。创新党建引领方式,凸显区域化党建、开放式党建的制度优势,以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式,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物业党支部、业委会党组织及居民党员的引领作用,创建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统一部署安排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形成“问题共商、困难互帮、信息共享”的协同机制,有力彰显党的领导对市域社会治理的统领力。
(二)努力达到“收放自如、进退裕如”的市域社会治理治理水平要求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杭州运用城市大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考察调研时,提出“收放自如,进退裕如”是治理水平的表现。在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各级政府和部门娴熟切换施策重点,管起来迅速有力,放开来稳妥有序:既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也能打通“堵点”、补上“断点”,疏通复工复产的各种阻碍;既能坚持全国一盘棋,服从中央统一指揮、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也能灵活精准、差异化把控低中高不同风险地区的恢复尺度。这都为迅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正轨创造了根本条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