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钢琴启蒙教学中的完整性和演奏质量

2020-05-13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0年4期
关键词:琴童钢琴演奏手臂

□ 王 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钢琴这个西洋乐器已经慢慢地在我国庞大的中产阶级家庭中普及开来,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学习钢琴的人群已经达到千万。伴随着学琴人数的激增,业余钢琴基础教育的师资也出现了空前的压力,同时在各类行业协会钢琴考级的驱使下,我国的业余钢琴基础教育开始出现一种工厂式(每年为了考级只弹三至四首作品) 的教学模式,学生演奏出的钢琴作品连正确都难达到,更不用说优美动听了。其实将钢琴演奏好听不是一件遥不可及、不可思议的偶然事件,如能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完全有可能将自然乐感不佳的学生训练成具备良好的钢琴演奏的能力,且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学生。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钢琴启蒙阶段一直牢牢把握钢琴演奏的完整性和钢琴演奏的质量,那么学生把钢琴作品演奏得优美动听将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一、钢琴演奏中的完整性

钢琴演奏的完整性是演奏质量的前提,简而言之可以归纳为三个正确一个流畅:音符正确、节奏正确、指法正确、演奏流畅。其实平心而论,以我国目前的业余钢琴水平来看,一个琴童能够做到这四点已经是十分优秀了,以我多年担任钢琴考级和钢琴比赛的评委经验来看,有70%以上的琴童在这四点上都会出现问题。当然大部分教师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始终很难完全解决学生演奏完整性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大部分考级琴童都存在“拔高”现象,也就是其实只有3 级的水平通过突击“拔高”想要通过6 级的考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想让学生的钢琴演奏达到一个基本正确的状态是很困难的,但是钢琴演奏的完整性肯定是演奏好听的前提。这就像古诗朗诵比赛一样,如果将“床前明月光”朗诵成“床头明阳光”亦或是将“锄禾日当午”朗诵成“锄禾月当空”,哪怕你朗诵再有感情恐怕也只能换来听众的嘲笑而不是掌声。

如果一个学生解决了钢琴演奏完整性的问题,那么代表他已经走完了将钢琴演奏好听的第一段路。这段路不长也不短,而且时不时还会反复地走弯路和回头路,完整性的问题可能是一个琴童学习钢琴三至五年中还会反复发生的问题,但只要老师和学生同心协力,相信这个问题的解决只需要时间和耐心而已。

二、钢琴演奏中的演奏质量

在钢琴启蒙教学中学生的演奏质量绝对不是等到完整性解决之后才开始重视的,而是要将质量这个意识从第一堂课、演奏第一个音就开始强调,要求学生只要会弹一个音就一定能将这个音演奏成有质量的声音,也就是好听的声音。我们可以在一个学生的钢琴启蒙阶段着重训练学生的四种基本演奏法、乐句处理、正确的节拍律动、合理的力度设计,依托这四个方面能力的提升来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质量。

1.四种基本演奏法

钢琴演奏质量的开始其实也就是学习不同钢琴演奏法的开始,只有科学正确的演奏法(发声方式) 才能获得有质量的乐音。非连奏、连奏、小连线、断奏四种基本演奏方法,就是我们钢琴启蒙教学中最重要的弹奏方式。

(1) 非连奏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钢琴启蒙中使用非连奏演奏法作为第一种演奏方式。非连奏演奏法最大的意义在于解决钢琴演奏中的第一个对立问题“紧-松”。这里说的“紧”是在演奏中的手指需要紧张起来,起到支撑手臂重量的作用。而“松”指的是手臂和手腕要完全放松,将重量挂在手指上,做到力灌指尖。掌握正确的非连奏之后,学生应该可以在钢琴上演奏出自然且有共鸣的声音,而不是通过挤压、砸落、生硬的敲击获得类似“噪音”的琴声。

“重量转移”是非连奏演奏法可以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当学生能将手臂的重量用手指挂在键盘上后,便可以开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手指来转移手臂的重量。通常经过一至两个月的非连奏学习,学生基本能熟练地掌握用手臂和手腕进行重量转移。此外,我们在刚刚开始学习非连奏的时候,最好从三指开始而不是大指,因为三指处在中间位置,手臂放松后重心越靠中间越容易把重量挂上键盘,而大指处在最外侧,偏离重心最多,是最难放松的手指。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例外,比如有些琴童手指特别软,三指完全无法直立,这时候从最强壮的大拇指开始学习也是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因人而异”与“对症下药”是两个在钢琴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法则。

(2) 连奏

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了一至两个月的非连奏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连奏的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是否掌握重量转移作为能否开始学习连奏的标准。非连奏与连奏这两种演奏法本质来讲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实现手臂重量的转移。它们唯一的不同点在于,非连奏是用手臂提起实现重量转移声音不太连也不太断,而连奏是抬起手指进行重量转移,如果演奏正确声音是连贯和歌唱的。当然连奏的难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前面提到“紧-松”的升级,在连奏中手臂要在放松的同时还能尽可能抬高手指并以较快的速度爆发下落(一般在刚刚学习连奏时先使用较快的落键速度进行练习),这种“紧-松”的对立肯定是不好协调的,但是重量转移的感觉与非连奏是相通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连奏的难度,也让我们的教学有了一定的延展性。

在启蒙时我们可以从《小汤姆森1》的《火车》和《伞兵》这两首曲子开始学习右手与左手的连奏。建议分为三周、四周来练习,从四拍一次连奏到两拍一次连奏最后到一拍一次连奏这么来循序渐进地练习连奏,也就是抬起手指的重量转移。通过这两个曲子近一个月的练习,基本可以掌握大指与二指的连奏技巧,有了这个基础,余下的手指只要按部就班地学习,便不会出现太大的反复。

(3) 小连线

小连线也被称为二音连线、落提或者落滚,在熟练掌握非连奏与连奏后我们可以开始学习它。小连线的技术动作要点为落下和提起两件事,也就是先落下第一个音将手臂的重量挂在琴键上,然后将要演奏第二个音的手指轻轻地贴放在对应的琴键上,最后自然放松地提起手腕同时发出第二个音。小连线大多数时候表达一种叹息的语气。重音一般在第一个,类似我们语言中的“哎呀”。在演奏中很多琴童容易把提起这个动作做成用力推或者僵硬的抬起,导致第二个音过于强,背离了这个演奏法想要实现的音乐效果。

(4) 断奏

断奏的学习一般情况下放在非连奏、连奏和小连线之后进行,因为前三种演奏法大多数情况强调手臂和身体的重量挂在键盘上,而断奏的关键是重量要离开键盘。断奏演奏法和非连奏演奏法非常相像,两者的区别在于非连奏下落后手指不离开键盘将手臂的重量挂在琴键上,而断奏下落后要求手指立刻离开键盘,获得一个干净且有弹性的声音。大多数业余琴童在演奏断奏时会出现自下而上的断奏,也就是先将手指放在琴键上,然后生硬地向上推动琴键来发生,这样发出的声音是紧张僵硬的,缺少弹性与共鸣。

2.乐句的处理

我们都听说过“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这句话,其原因在于音乐是有语言属性的,它就好像我们说话一样也是要呼吸和断句的。我们在掌握四种基本演奏方式后,就可以把基本的音乐语汇弹好听了,大概可以理解为我们已经可以把一句话里的主语、谓语、宾语等等单个词语说得非常优美,下一步就是要想办法将这些词汇组成的乐句表达得优美动听。

乐句的处理主要建立在两个能力之上那就是读谱能力和音乐感悟力。光有乐感没有读谱能力容易把乐曲诠释得脱离了作曲家的本意,而光有读谱能力缺少乐感也容易让音乐缺少语气。大部分业余琴童比较集中的问题在于,乐句的起始不够深,乐句的结尾不够弱。就像我们正常情况下说话都是弱收尾的,试想一下如果我在说“你今天好吗?”、“我今天很好”这两句的结尾“吗”和“好”字时都用重音收尾,这是不符合我们语言习惯的,也就是不好听的说话方式。在乐句的处理中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在初学的时候没有把乐句的弱收尾学会,那么我们的音乐语言也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

3.正确的节拍律动和速度

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经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把节拍律动和速度统称为“节奏”,其实节拍律动(rhythm) 和速度(tempo)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指音乐的强弱规律,简单的理解就是什么音应该强一些,什么音应该弱一些;而后者指的音乐的快慢,也就是应该用多快的速度来演奏。音乐的节拍律动和速度是否正确,往往也直接影响所演奏的音乐是 否 好听。

王 鹏 近照

在钢琴基础教育中我们应该先给学生建立强拍强位和弱拍弱位的概念,让他们明白演奏音乐的强拍在什么位置和强拍里并不是每一个音都应该弹强。其次应该让学生们理解逻辑重音的概念,也就是在一些连续演奏的快速音群中不要把每个音都弹得一样响,可以把音分为若干组,找出组与组之间有逻辑关系的音稍稍加以强调即可,这也是处理节拍律动的一个重要准则。

4.合理的力度设计

在钢琴基础教学中关于力度的教学往往存在“一视同仁”的误区。所谓的“一视同仁”指的是比如一个力度记号F(强),它无论出现在乐曲的引子、呈示、高潮、结尾等等段落都用同样的强这个力度来演奏。音乐的强弱记号其实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同时在不同的音乐段落同一个力度记号应该使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奏。比如在音乐刚开始呈示的段落中的F(强) 与音乐高潮部分的F(强),我们在演奏中大多数情况都会将高潮部分的强弹得比刚开始的强要多一些,如果要用力度来表示高潮部分的F(强) 至少会弹成FF(很强)。钢琴演奏中的力度设计是否合理,也是能否将钢琴演奏好听的一个关键因素。

简而言之,一个学生从零开始经过这些技术与音乐训练之后,应该可以掌握一定的手指跑动能力,具有多种不同的触键方式,具备较强的音乐分析能力和正确的读谱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打开钢琴演奏完整性与完成质量的钥匙,进而让钢琴演奏者演奏出打动人心的美妙乐章。

猜你喜欢

琴童钢琴演奏手臂
手臂上的抓痕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完美的手臂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
大树为什么有那么多手臂
7个动作,还原纤细手臂
琴童风采
琴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