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治理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基督教发展研究
——基于云南一个苗族村的个案分析

2020-05-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信教基督教教会

韩 芳

(北京农学院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北京 1022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和引导宗教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云南是边疆多民族省份,历史原因造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信仰基督教的群众较多。基督教既有稳定社会秩序的正向功能,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要理性看待宗教信仰问题,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处理好农村宗教信仰与基层政权的关系。

课题组选择了云南省F县S村,对该村的五个村民小组,重点是基督教信徒较多的苗族为主的J村民小组开展驻村调研,抽样调查问卷92份,走访基层干部、教职人员、信教群众、不信教群众和各类农户共80余人,现场观察礼拜活动,查阅相关资料,并在省、县、乡、村召开座谈会,通过多种形式对调研地区农村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情况做了深入了解。总体来看,调研地区民族分布广、信教人数多,情况复杂,但宗教事务管理整体规范有序,形势较为稳定。宗教在农村一些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对当地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民思想和生活等方面影响较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宗教工作的领导,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增加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基督教在农村的传播和发展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理论命题,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有学者通过对信仰基督教的苗族村寨村民的宗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和相互关联进行研究,认为作为农民群众的信仰和农村文化组成成分, 宗教部门加强管理,宗教能够在少数民族信教较多的地区发挥积极作用(何明,钟立跃,2007)(1)何明、钟立跃:《基督教信仰下的少数民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以云南三个苗族村寨调查研究为例》,《学术探索》2007年第10期,第107页。。有学者对河南省豫西地区X村进行的宗教信仰状况调查,认为基督教在农村的发展只有和新农村建设相互融合才能为农民服务,才能建设好农村(王冬,2011)(2)王冬:《不断发展中的融合:新农村建设中基督教的功能分析》,《理论前沿》2011年第9期,第316页。。有的认真总结农村基督教的社会功能,认为基督教具有有利于社会的功能(杨宏山,1994)(3)杨宏山:《皖东农村“基督教热”调查与思考》,《江淮论坛》 1994年第4期,第35页。,能够发挥心理疏导,社会控制、人际交往与认同等积极功能,但是容易产生宿命论,形成保守主义的价值观等消极功能(顾亚林, 侯星芳,2004)(4)顾亚林、 侯星芳:《逐渐走进更多农民心中的上帝——对农村基督教社会功能的分析》,《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第2期,第59页。。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实证研究,如有的学者通过对华北村落的研究,认为基督教对重构家庭关系和简化邻里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刘海涛,2006)(5)刘海涛:《透视中国乡村基督教》,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农村基督教的发展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应该从农村社区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文化娱乐生活和政治生活四个方面来看基督教信教人群的增长对基层治理的多元影响(胡叠泉,2009)(6)胡叠泉:《基督教信教人群的增长对农村社区公共生活的影响——以湖南h镇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2009年。。有学者在深入研究江苏省基督教的基础上提出,基层教会在某些方面的影响力和威信甚至超过当地基层组织,这会对当地基层政权组织的权威形成一定的竞争和威胁,这一问题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7)张全录:《江苏基督教现状及发展趋势》,《唯实》2010年第3期,第83页。。因此,对于经济发展较欠缺地区的宗教问题要格外地给予关注,尤其是对地方基层政权的影响问题,基层地方政府要妥善处理好宗教信徒与非宗教信徒、宗教组织团体与基层政权的关系(8)段琦:《对中国基督教发展原因分析的检验——以广东汕头和河南南阳调研为例》,《汕头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8页。。

综上所述,虽然学界关注农村基督教问题由来已久且成果丰硕,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从乡村治理层面开展宗教研究的相对较少。云南省F县S村基督教起源早,信众多。课题组选取F县S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开展蹲点研究,力争在研究过程中与村民深度接触,了解真实情况。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22份,占比81%,访谈省农业厅、昆明市民政局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县相关部门及村干部及村民共计50人。希望通过对云南省F县S村的个案分析,对了解云南农村基督教发展及其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进而对基层党委、政府做好农村宗教工作,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云南省F县S村基督教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基督教发展现状

S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北郊,海拔2300 米。全村有农户150户共450 人,有4户汉族,是昆明市较大的苗族村寨。村里80%的人信仰基督教。调研发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宗教与多种民族、多种文化相融合,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主要从问卷情况来看S村基督教发展的现状。

本次调查中有效收集的男女性比例分别为36.9%(45人)与54.1%(66人),未填写样本11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22份。从年龄层次来看,36—59岁的中年人群占了将近半数,共有57人(46.7%),其余19—35岁与60周岁以上人群占比相同,分别有27人。低学历者(低于高中)占大多数,共占比92.6%,其中小学学历55人,初中学历28人,无学历17人,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只有8人,有效占比1.9%。已婚者所占比例最高(93.1%),共有94人,而未婚和丧偶分别有4人和3人,不存在离异的情况。在调查被访者家庭人数时,家中共有4人的占比最高,有32户,其次下来是6人以上,3人,2人,5人和1人。问到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时,大多数被访者选择了不填写,而在填写的比例中2人比例最高,达到了34.6%,其次是1人。

(二)基督教发展的特点

1.农村宗教发展历史渊源深厚。信教群众和宗教场所数量较多,F县苗族村庄的基督教教徒比例远高于汉族村庄,汉族村庄多数仅有2—3户信基督教,30%的村民初一十五到佛教寺庙烧香。固定来S村教堂参加宗教活动的378名信徒中,苗族340人,汉族38人,主要集中在S村。1937年,S村教会成立,1958年停止活动,1980年恢复聚会。1982年,教堂建成,1998年重建。教会现已发展为一堂五点,信徒378人。每周星期天有两堂礼拜。S唱诗班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2005年受邀到澳门交流,首次坐上飞机。2012年,参加中国首届苗族农民合唱艺术大赛,获金奖。2018年应邀到美国、英国演出,在国际上获奖。唱诗班已成为F县乃至云南省的一张名片,并由唱诗班发展为“苗族农民合唱团”。

2.信教群众特征分布明显。从调研所在地看,农村宗教信徒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女性和中老年人群,文化层次普遍较低。F县S村教堂378名信徒中,苗族占总信徒人数的89.9%,女性人数占比为60%,小学以下文化程度66.1%。

3.农村宗教传播性较强。在访谈中发现,基督教在宣传孝敬父母、与人向善等道德的同时,往往掺杂一些“一切都是主的恩赐、信主能治病、能带来好运”等思想,不少教徒对此深信不疑。农村基督教徒因为父母、亲属、朋友信教而受到影响的情况非常普遍,S村教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4.6%的信徒是因为亲属信教而信教。村里一位10岁男童患白血病,跑遍云南医院宣布无法治疗,最后由上海来的牧师介绍到上海医治,情况好转,加深了村民认为信教可以治病的想法。

4.基督教信徒呈现家族信教现象。S村有教会唱诗班发展起来的苗族合唱团,其影响力、发放误工补偿和国内外演出机会吸引了年轻人加入。合唱团虽然是独立法人的社会团体,但是由于与教会的历史渊源,成员主要是信教群众,近几年吸纳的新成员也主要是基督教信徒,曾经发生过退出基督教的团员被清理出合唱团的事件,因此,信教成为默认的合唱团准入的门槛,这个原因导致S村信教的年轻人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5.农村宗教形势整体稳定。一是强化组织领导。F县成立了县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统战民族宗教工作会议。还制定了《F县领导干部联系(走访)宗教团体、活动场所以及宗教人士制度》,33名县级领导挂钩联系三个宗教团体班子成员和主要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二是依法管理宗教。F县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创新管理体制、开展创建活动等方式,依法加强对当地宗教的管理,通过推进宗教工作“一网两单”,与各镇(街道)签订了《民族宗教工作重点任务交办单》《民族宗教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了宗教工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加强教育引导。F县每年都举办宗教代表人士培训班,支持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伊斯兰教协会开展培训,选送年轻教职人员参加上级统战、民宗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

三、F县S村基督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核心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夯实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根基。从云南省F县S村调研情况看,面对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的新形势,农民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多元化的新变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农村宗教工作有待加强。从思想认识上来看,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对农村宗教事务管理停留在“不出事”阶段,工作重点停留在规范宗教活动阶段,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方面思想没跟上。同时,在党的领导下各部门之间形成工作合力不够,有的部门认为宗教工作是宗教部门的事情,少数基层党员干部普遍不熟悉宗教政策,对宗教活动“不敢管、不想管、不会管”。

(二)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在F县S村驻村调研中感受到,当地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总体较强,但也存在组织和工作不到位问题。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群众遇到问题一般会寻求多种渠道帮助,其中找党支部或者村委会的占比88.9%,找乡政府或有关部门的占比15.7%,找宗教组织帮助的占比8.3%,找其他组织或者个人的占比3.7%。访谈中发现,村民反映遇到生产、生活困难时,村委会能提供的帮助有限,而教会却能够主动提供捐款及精神上的慰藉,甚至少数村民对村干部做事不公平反映强烈。

表1 群众信仰基督教的原因

表2 基督教信众遇到问题时的求助对象

(三)村级组织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弱。在F县S村驻村调研中了解到,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村级公益事业主要靠上级财政支持,在帮助解决农民生活、疾病等问题上难有作为,而教会组织往往能够从多个方面获得收入,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F县S村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万元,而S村教会每年有来自于上级教会的拨款,村民每人每年约500元的捐款,外部企业或者基金的捐款,以及合唱团国内外演出的部分收入约40—50万元,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动员能力。

(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在农村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农村老人往往因为伤残病痛或者家庭矛盾难以调解,通过信教寻求安慰和寄托。调研数据显示,122名信众的信教原因中,承袭家庭传统的占38.52%,生活困难的占32.79%,生活压力的占31.15%,治病的占27.05%,打发时间的占1.64%。

通过调研分析,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公共服务不足以为村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信仰基督教具有很强的世俗化特征,信教群体不激进,不干预政治。但是,基督教信众连年增长的趋势也反映了基层公共服务不足,使得群众寻求宗教慰藉。例如,S村村民反映最大的困难是缺水和卫生问题,村里面的饮水工程年久失修,村里卫生环境较差,人畜混住。村民小组广场紧邻教堂,除了教会组织的活动,村民没有更多的娱乐项目,由于苗族村民教育程度低,农家书屋处于闲置状态。被问到喜欢哪些休闲方式时,村民提到希望多举办一些苗族特色的娱乐活动,如花山节、歌舞节等,需要建养老院和文化活动中心。信教群众以妇女、老人居多,主要是通过宗教寻求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

(二)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够紧密。以群众寻求帮助来判断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关系来看,总体良好,但存在部分群众遇到问题依然首先寻求宗教组织帮助的情况。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党建工作推进不平衡,存在软弱涣散和不作为现象。例如S村老百姓认为村委会七八年不能推进停滞的开发项目,危房不能改建,“天亮喝到天黑,做不成事,组织力弱,威信不够”,造成基层组织在体现职能方面出现折扣。访谈中发现,村民反映遇到生产、生活困难时,村委会能提供的帮助有限,而教会却能够主动提供捐款及精神上的支持。

(三)信教人数众多影响基层治理单元的公信力。通过对F县S村的蹲点调研发现,信众人数在村的规模越大,对治理单元的公信力挑战越大。S村的调研发现一个问题,该村教会信徒占比约80%,村小组长选举中教会成员获得高票,乡镇政府考虑到教会成员任村小组组长不合适,因此否决了结果,并由非信教人士担任了村小组组长,之后教会和村小组组长关系疏远,彼此之间互不信任。再加上征地项目建设烂尾,集体征地资金部分账目不够透明,村内部矛盾表现较为突出。中屏村和S村比较,信众规模小,选举中非信众投票权更大,村小组和教会关系融洽,并且能够引领教会开展村庄建设工作。

(四)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足以引领教会信众。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对群众生产生活的支持和帮助不足,这也是难以在基层引领教会信众的重要原因。S教会资金来自于上级教会的拨款,村民每人每年约500元的捐款,外部企业或者基金的捐款以及以教会成员组成的合唱团国内外开展的各类演出的部分收入。从调研来看,约90%的信众因为家庭和其它世俗化特征而信仰基督教。然而村庄集体经济薄弱,也无其它资金来源,难以在经济实力上与教会抗衡,并且在生活、疾病等问题上难有作为,缺乏引领村庄教会信众的资金来源。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组织没有资金和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导致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

(五)宗教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对教会管理工作方法和方向的盲点。需要全面认识到乡村教会信众信教目的,并以此为据把握好政策分寸。总体而言,调研的情况反映了教会成员封闭性较强的问题,因承袭家庭传统信教的占到38.52%,因此相当一部分成员既是教友、又是亲属。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宗教工作的意识不强、本领不足。教会与村干部(党支部及村委会)之间关系未理顺,缺少管理上的顶层设计。

四、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宗教事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放在“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去实施,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加强宗教管理,进一步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发挥党组织对农村宗教工作的领导作用。加强宗教工作的形势分析判断、研究部署和监督考核,宗教重点地区的乡镇设立专门的统战委员。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教育引导。加强基层宗教管理依法办事,完善教会规章制度,坚决遏制非法宗教活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工作上要慎重稳进,宗教问题的形成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时间过程,解决起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弯子不能转得太急,否则宗教敏感性会让信教群众心理承受不了而引发事端。要有依法管理、有章必循、违法必纠,思想问题不解决,这种表面上的稳定却会积淀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二)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旗帜鲜明地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督促各地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特别是要把“共产党员不准信仰宗教”作为一条严肃的政治纪律。加快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农民能力。

(三)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搭建村民代表、教职人员、信教群众、非信教群众等多方参与的议事协商平台。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继续深化农村扫黑除恶工作,完善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全面推进“网格化”等管理服务模式,强化重点地区、重点人员的精准化管理。要把绝大多数信教群众的纯宗教诉求、宗教崇拜与极少数人打着宗教幌子的政治诉求、经济诉求和政治追随严格区分开来。什么问题都要认真分析,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建设,持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弘扬文明乡风,传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丰富农村群众特别是农村妇女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对中小学生教育引导,教育学生爱国守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五)善于引导教职人员。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教职人员中华文化素养、拓展知识面、提高宗教造诣。使信众充分地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和法律,提高依法开展宗教活动的自觉性。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制定有针对性、对接需求的培训,培养一支爱国爱教的高素质教职人员。

猜你喜欢

信教基督教教会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初恋教会我们爱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