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刺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规范化技术研究

2020-05-13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壮医荨麻疹消失

张 云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发病原因广泛[1]。该疾病的壮医病名是笨隆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通常来说,是在食物、药物或是生理的多种因素下,导致患者皮肤或是血管发生的炎性充血、组织水肿等现象。在壮医理论中,慢性荨麻疹被称为笨隆病,是气血失衡引发的[2]。壮医刺血疗法的规范化技术中,要求在刺血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选择合理穴位,实施针对性治疗。为了明确壮医刺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规范化技术及应用价值,特此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壮医门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壮医门诊接受治疗的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为13~51岁,平均年龄为(32.47±0.34)岁;病程为1~4个月,平均病程为(2.45±0.39)个月。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为12~52岁,平均年龄为(32.62±0.41)岁;病程为1~5个月,平均病程为(2.84±0.6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慢性荨麻疹;②患者及家属认可本次分组方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②精神障碍、行为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敷脐疗法,采用多虑平(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32022163,规格是25 mg。用量与用法:将25 mg的多虑平药物研制成粉末状,将粉末敷在患者肚脐上,外贴无菌纱布。治疗后,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发现患者有轻度嗜睡或腹泻现象,及时停药并报告主治医生。

观察组为壮医刺血疗法,准备壮医刺血的药液配方。中药成分为:莪术40 g、铁包金80 g、田七20 g、肿节风45 g、飞龙掌血30 g等,将上述中药放置于容量为1 500 mL的45°米酒中浸泡,将刺血疗法中需要使用的针具浸泡在药液中,浸泡时间为10 d。选择刺血穴位时,从患者病症角度合理选穴。皮肤瘙痒的患者,选取最先出现风疹的部位,或是全身最大风疹部位,进行刺血治疗,或者根据壮医“唯有痒疾抓长子”“热抓背”“肿在梅”的配穴原则进行选穴。发热患者,以患者背部的风池穴、大椎穴、背八穴和肺俞穴为主;水肿患者,选取梅花穴,即在水肿部位的中央,选取主穴,在该穴位周围选取5个穴位,呈现梅花形状。治疗后,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发现患者有轻度嗜睡或是腹泻现象,及时停药并报告主治医生。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不良反应指标包括恶心、腹泻、轻度嗜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头痛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制定临床效果判定标准:①显效:无腹泻、轻度嗜睡等不良反应,症状完全消失,生活质量好;②有效:腹泻、轻度嗜睡等不良反应少且轻,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质量一般;③无效:腹泻、轻度嗜睡等不良反应多且严重,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生活质量差。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未出现恶心和轻度嗜睡的现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2例恶心、3例腹泻和1例轻度嗜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3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由表2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皮肤瘙痒消失时间为(4.43±0.17)d,对照组为(7.62±0.62)d,且观察组患者发热和水肿等消失时间也明显低于敷脐疗法。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例数(n)症状消失时间皮肤瘙痒发热水肿观察组394.43±0.173.54±0.656.39±1.43对照组397.62±0.626.68±0.9410.28±1.59t9.4538.43210.528P0.0020.017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由表3可见,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 [n(%)]

3 讨论

流行病学显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率为13.5%,男性与女性发病比例差异不大[3-4]。目前,临床中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普遍采用的是西医口服或是敷脐疗法。然而,上述方法在客观条件的影响下,药效发挥不足,治疗效果受限。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属于皮肤疾病,治疗应以抗过敏为主。壮医认为,慢性荨麻疹是风毒入肌肤,阻滞龙路火路,导致人体气机不畅引发的[5]。同时,壮医理论指出,荨麻疹是受气血失衡影响而导致的一种气血不足病症,治疗主要以刺血疗法为主,通过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方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曾有研究表明,将壮医刺血疗法应用到慢性荨麻疹疾病治疗中,可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6]。基于该研究成果的论述,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壮医刺血疗法的应用价值。

研究中,通过分析壮医刺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规范化技术,明确了上述治疗方法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应用方法、穴位选择依据等,证实了在规范化技术支撑下,壮医刺血疗法可有效提高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壮医指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年龄较为广泛,多以青壮年为主,虽不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其因瘙痒、水肿等带来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理论积累与实践研究中,提出了慢性荨麻疹的气血失衡说。气血失衡使患者体内气血不畅,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和水肿。从通经络、疏气血角度,促使气血平衡,可达到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对照组的敷脐疗法,采用的药物为多虑平。该药物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对慢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的疗效。药理作用为,通过抗H1和H2受体的作用,实现对炎症的抑制,达到治疗效果。观察组的壮医刺血疗法,主要是从壮医理论角度出发,对患者实施刺血治疗。浸泡针具的中药成分中,莪术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辛性温和,归于脾经和肝经,具有消积止痛、破血行气的功效;铁包金是鼠李科矮灌木,味辛性平和,归于心经和肺经,是消肿解毒、祛风除湿和止血镇痛的良药;肿节风是金栗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全株,味辛性温和,具有活血散结、抗菌消炎和祛风通络的作用[8]。将浸泡在上述药液中的针具取出后,根据患者的皮肤瘙痒、发热和水肿症状,分别依据壮医规范化技术中的“痒疾抓长子”“热抓背”“肿在梅”配穴原则,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刺血治疗。与常规敷脐疗法相比,壮医刺血疗法是在壮医规范化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症表现,为患者选择合理的刺血穴位,具有针对性。因此,根据壮医刺血的规范化技术,能够提高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壮医刺血疗法可降低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且能够提升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应用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为此,日后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可结合患者的病症及治疗需求,为患者实施壮医刺血疗法。

猜你喜欢

壮医荨麻疹消失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消失的童年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壮医刺血疗法和骨刺散外敷治疗颈椎病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
美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