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悯信书写对大专生班级团体依恋的作用

2020-05-13黄艳芳郭明春

关键词:后测控制组团体

黄艳芳,郭明春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大专生属于比较特殊的大学生群体,而大学阶段往往被认为是个体在一生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转折期。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发展理论中指出,大学时期是个体与他人建立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很好的建立亲密感就很容易感觉到孤独感从而影响到其生活中的日常交往[1]。在这一阶段,他们如何看待自己,是其应对挫折的基础,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2]。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以及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他们倾向于使用消极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评判,希望通过苛责自己,使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3]。

一直以来,学者都认为高自尊是优秀的心理特质,因为高自尊对个体而言,意味着好的人际关系和较高的成就。最近,有研究表明,过分追求高自尊会导致自恋、自我中心、偏见等一系列问题,正是由于自尊的消极影响,Neff[4]汲取了佛教的思想,提出了自悯(self-compassion)这一新构念来描述自我观[6]。Neff[7]将自悯定义为对自身的不足和痛苦保持开放性,体验对自己关切和友善的感受,以非评判性、理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困境或失败,以及认识到自己的经历是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经历的[6,8-9]。因此,他把自悯分成三个维度,(1)自我友善(self-kindness),能够以关爱和理解的态度对待自己,而不是过度的批评自己;(2)共同人性(common humanity),指个体意识到他人也会经历和自己一样的困境,认识到所有的人都会有不足和失败;(3)正念(mindfulness)指以一种接纳和平衡的态度觉察当下的情境,既不刻意回避也不对生活中的困境耿耿于怀[10]。已有研究表明,自悯会影响人际互动,此外,自悯不仅有增强个体心理功能的积极作用[6,11],还有缓解个体对消极的生活事件的功能[12-14]。

从进化理论的角度来看,人类祖先通常不会脱离团体而独立存活下去,就像宝宝如果离开了父母的关爱和抚育就无法独立生存一样。学者认为,无论个体生活在什么样的文化氛围下,团体成员在团体中获得的归属感和亲密感是属于人类的基本需要[15-16]。随着个体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个体所在的团体对其心理健康状态产生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这些团体包括合作伙伴、服务性团体、学校班集体等团体[17]。通过对依恋理论的学习,Smith等人[18]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的一系列研究,首次提出了团体依恋,用这个概念来代表个体对团体产生的情感联结和认同感,团体依恋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群体的成员和他们所属的群体之间一种相对特殊的情感联系,团体成员能够感受到团体给予他们的关心、尊重以及帮助,并且个体在团体中能够获得一个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团体满足成员的一定需要,使他们能够在团体中感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17]。学者将团体依恋分成了两个维度:团体依恋焦虑维度和团体依恋回避维度[18]。前者指的是个体对于自己在团体中是否积极、有用的判断。后者则反映了个体对团体中的他人或团体本身对自己的态度的预期[19]。团体依恋焦虑水平较高的个体往往会对自己作为团体中的一员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怀疑,从而害怕自己会被团体孤立和拒绝;团体依恋回避水平较高的个体则会认为自己不应和团体过分紧密,在团体中,他们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对于团体接纳往往采取回避的方式[20]。班级作为大专生在学习活动中接触到的主要的社会团体,个人所感知到的班级氛围和对群体所产生的归属感都会对其学习表现产生影响。班级团体依恋水平较低的学生可能对于班集体开展的活动可能不感兴趣,不会热衷于参加班集体的活动,并且由此产生的对自我和对班级的负面想法可能会迁移到学习当中,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9]。

有研究发现,个体的班级团体依恋焦虑的水平可以通过提高其自悯水平从而对个体的学习倦怠产生作用,而个体的班级团体依恋回避也可以通过其自悯水平的提高,从而降低个体的学习倦怠,个体在班级团体依恋得分越高,个体的自悯水平就越低。由此可见,班级氛围的好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班级的安全依恋,从而促使其对自我产生积极的态度并且能够安慰自我,使其能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业[9]。自悯是一种新的自我观,而如果个体的自我能够稳定的发展,那么个体就更容易与他人形成较为亲密的关系[21]。自悯通常被分为特质自悯和状态自悯,其中特质自悯指的是个体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一种稳定的长期的自悯水平,通常不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变化,特质自悯一般是让个体填写问卷获得的。而状态自悯则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被诱导出来的个体的一种自悯水平,它通常是短暂的,不稳定的,容易变化的。自从自悯的概念被提出来后,学者们热衷于对特质自悯的研究,但也有些学者尝试运用诱发状态自悯来进行研究[22]。研究发现,通过一定的、短时间内的诱导,个体的自悯水平可以获得相应的改善,从而减少个体的消极情绪,Adams和Leary[23]对严格控制饮食的84名女性的研究表明,通过自悯的诱导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悯水平,从而进一步帮助个体提高积极情绪,这表明自悯通过一定的诱导是可以提高,并且个体的情绪和行为也会得到相应改善。

已有研究发现通过一周的自悯信书写能够有效减少女性个体的身体羞耻感,增加个体的幸福感,改善个体的抑郁水平[24-25]。这种方式不会被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所影响,方法简便容易实施。本研究想要研究通过一周的自悯信的书写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个体的自悯水平,并影响到大专生的班级团体依恋水平。

一 被试与方法

(一)被试

参与者为福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专生,以课程作业为由招募被试,共招募134人,分别是无任务控制组48人、书写控制组40人和实验组(通过自悯的方式记录)46人,所有的被试均完成前测的问卷调查。在一周的时间里,实验组有4名被试由于质疑实验目的而拒绝继续参与该实验。一共有10名被试因为未完成每天的书写任务或者没有严格按照指导语进行书写而终止参与该实验,其中,书写控制组有2人,实验组有8人。实验组和无任务控制组共有12名被试未完成后测的问卷调查。因此,无任务控制组、书写控制组和实验组最终进入分析的人数依次为42、38、28人,共108人。

(二)实验程序

该实验采用前后测的对照组设计。设置自悯实验组和书写控制组是为了控制书写动作对干预造成的影响,将参与该实验的被试分配到无任务控制组,书写控制组和自悯实验组。要求被试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完成相应的问卷调查。在一周的实验过程中,自悯实验组和书写控制组每天都会收到信息提示,请其记录近期发生的消极事件,并将相应的记录发送给实验者。而自悯实验组相比于书写控制组会收到附加的额外的指导语,要求其按照指导语的描述来记录生活中的消极事件。书写控制组受到的指导语是:“回忆最近遇到的一件消极事件,可能是你受到他人的嘲笑或拒绝,或者是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困难,这件事情会让你觉得自己很失败。请你用第一人称写一封信,具体描述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任务以及你当时的想法、感受、行为等。内容并没有对错之分,完全保密,仅用于本次实验。”自悯实验组会收到附加的与自悯有关的指导语:“在开始写之前,尝试着让部分的你感受到你对自己与他人的友善和关切。想象如果是你的朋友经历这件事情时,你会如何和他/她说,或者这种情况下你的朋友会如何与你交谈。尝试着去理解你自己的痛苦(比如,我因为你的痛苦而感到悲伤……),并意识到你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尝试着写下其他人也经历和自己相同的事件,告诉自己并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在经历着糟糕的事情。注意,请不带情绪地,尽可能客观地去描述这件事。我们希望你可以写下任何你想到的东西,只要确保这封信的内容是你想听到的,能让你感到被安慰和支持着的[23-25]。”

(三)调查问卷

1.自悯量表(Self-Compassion Scale)。自悯量表是由Neff[4]编制,该量表一共有26道题目,其中包含六个维度,两两相对应,被用来测量自我友善—自我批评、普遍人性感—孤立感、正念—过度沉溺。采取5点计分的方法,被试在某个维度上的得分如果越高,表示个体在该维度上的水平越高。其中反向计分的题目转换后,如果个体的总体得分越高,表示自悯水平越高。该量表的中文版对于中国的青少年普遍适用,且具有良好的构造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26]。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

2.社会团体量表(GAS)。该量表李同归、刘飏[19]在Smith等[18]对于团体依恋的学习基础上,以及对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G)的探索,试着将题目中对“恋人”描述改为对“团体”的描述,将该量表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企事业单位,该量表一共被分为两个维度,其中测量团体依恋焦虑维度有18道题目,测量团体依恋回避维度有18 道题目,共36道题目,该量表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该研究中团体依恋回避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团体依恋焦虑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分析思路如下:(1)对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2)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干预效果进行检验。

二 研究结果

(一)相关分析

使用前测的134份数据进行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前测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包括前测所有被试,n=134)

注:*P<0.05,**P<0.01。

研究结果表明,自悯和团体依恋回避、团体依恋焦虑呈负相关,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同。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组、书写控制组和无任务控制组的各变量前测分数进行分析,都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说明这三组在干预前的各个关键变量上可看作处于相同的基线水平。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组、书写控制组和无任务控制组各变量前测分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二)干预效果检验

1.实验前后,自悯实验组各变量的比较。使用SPSS 23.0 对自悯实验组各变量的前后测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可知(见表3),在自悯、自我友善得分上,自悯实验组的后测得分要显著优于前测、在团体依恋焦虑、孤立感得分上,自悯实验组的后测得分要显著低于前测。在团体依恋回避、自我批评、孤立感、过度沉迷上,自悯实验组的后测得分低于前测得分,但没有发现存在显著差异。在普遍人性感上,自悯实验组的后测得分高于前测得分,但未呈现显著差异。

表3 自悯实验组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

注:*P<0.05,**P<0.01。

2.实验前后,书写控制组各变量的比较。使用SPSS 23.0对书写控制组各变量的前后测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可知(见表4),在回避依恋得分上,书写控制组的后测得分要显著优于前测。在自悯、团体焦虑回避、自我友善、普遍人性感、孤立感、正念、过度沉迷得分上,书写控制组的前测得分高于后测得分,但未达到显著差异。

表4 书写控制组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

注:*P<0.05,**P<0.01。

3.实验前后,无任务控制组各变量的比较。使用SPSS 23.0对书写控制组各变量的前后测得分进行配对样本 t检验可知(见表5),在焦虑依恋得分上,书写控制组的后测得分要显著低于前测。在自悯、自我友善、孤立感、正念、过度沉迷上,书写控制组的前测得分高于后测,但未达到显著差异。

表5 无任务控制组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

注:*P<0.05,**P<0.01。

三 讨 论

该研究发现,个体的自悯水平与其班级团体依恋焦虑、班级团体依恋回避呈负相关,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同[25]。个体如何看待他人,如何与他人相处的问题都属于个体的自我观。已有研究发现,自悯通常与个体的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会影响到个体的冲突处理方式和人际交往态度,高自悯水平的个体往往会是一位善解人意的伙伴或者好的另一半[25]。

高自悯水平的个体往往具有更高的原谅他人的倾向,他们通常具有更高的观点采择能力。高水平的自悯个体更擅于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与他人形成支持性的人际关系,从他人那里获得很大的信任感和安全感[27]。因此高自悯的个体在团体依恋回避和团体依恋的得分就越低。被负性情境激活的威胁系统(该系统往往与威胁感和自主神经唤醒相联系)会被高水平的自悯所抑制,同时抚慰系统(该系统往往与依恋、安全感和抚育相联系)会被激活,从而提高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22]。有学者认为自悯能够降低个体感知到的威胁感和疏离感,并且提高个体的安全感和联结感[28]。

本研究采取了一种较为简便并且容易实施的自悯干预方案,即让个体尝试使用自悯的方式来记录生活中所遇到的负性的事件,探讨其对个体自悯水平的影响,以及对于改善大专生班级团体依恋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干预方案并非直接用来提高个体的班级团体依恋,而是训练参与者在看待生活中遇到的事件时学会从自悯的角度来看待,并且在记录消极事件时也用自悯的方式进行记录。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这种干预方法个体的自悯水平得到一定水平的提高,个体的班级团体依恋焦虑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缓解。这可能是个体在一周的时间内学会用自悯的方式来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消极事件时,学会理解自己,使个体更倾向于与团体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减少个体的班级团体依恋回避。

在本研究中,尽管自悯实验组的班级团体依恋焦虑的后测得分显著低于前测得分,但书写控制组和无任务控制组的班级团体依恋焦虑的后测得分也低于前测得分,该差异可能是由于成熟因素引起的。自悯实验组的班级团体依恋回避后测得分低于前测得分,但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高中毕业之后,大专校园的学习方式导致个体对于班级团体的概念逐渐被弱化,也可能与干预方法的强度较小、干预的时间较短有关。未来可以通过对初中生、高中生进行自悯干预,并且通过提高干预的强度、延长干预的时间等方式进一步考察。

本研究最大的不足在于没有考虑到在大专生生活,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相对较少,因此个体与班级之间的关系逐渐被淡化,此外,由于本研究的干预时间较短,干预强度较弱,因此不能很好的观察到自悯信书写对班级团体依恋的影响。尽管如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一周自悯信的书写能够有效提高个体的自悯水平,使个体学会用自悯的方式来思考日常生活事件,表明通过一定的自我学习也是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悯水平,为未来经济有效的干预模式提供研究基础。

四 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1)自悯和班级团体依恋回避、班级团体依恋焦虑呈负相关;(2)通过一周自悯信的书写能够有效提高个体的自悯水平,并且减少了个体的班级团体依恋焦虑水平。

自悯是自我观的重要内容,对个体自我的发展以及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悯水平。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以“自悯”为主题的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悯的重要性或者举办基于“自悯”的书写活动,帮助大学生学会以友善的态度看待自己,有意识地觉察、认识和接受当下的状态,并且把自己的经历看作是所有人都会体验到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后测控制组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