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核心素养出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刍议
2020-05-12邹胜荣
摘 要:在国内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今天,人们的关注点渐渐从学习的量转变到学习的质上。新时期背景下,要突出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旨在让学生更好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顺利融入生活。本文将以核心素养含义为出发点,结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现状,讨论核心素养构建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一、 前言
核心素养即学生学习与进入生活所需要掌握的能力,包括终身学习意识,游刃有余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所有学科都有对应的核心素养,不同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并不完全统一,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生道德品质引导的重要课程,教师要突出和展现自己的定位作用,做好学生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以端正的三观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融入社会,意义深远。
二、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建设意义
所谓的核心素养并非一种固定的内容,并且其养成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循序渐进。在学生适应社会、个人成长中,核心素养表现出的价值十分突出。核心素养主要就是文化基础、自身发展和社会参与这三大要素,具体表现为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和人文领域。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特殊的素养,并不仅局限于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凌驾于道德价值观和感情之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使学生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现状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旨在让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现实,助力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从现实条件来看,不少师生并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不少学校错误地认为,中考的关键就是在数语外拿到高分,没有意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价值。除此之外,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是从生活中引出,但内容却有些抽象,这让不少学生脱离实际,没有重视这门课程。有些教师没有用心,只传授知识,不考虑学生理解和吸收的状况,自然无法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四、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提高重视度、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
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终身成长角度上。初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显然并不成熟,此时此刻非常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性的认知态度,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主动出击,在教师的良性教育和引导下,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此,要强调的是在言传身教中,身教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发挥榜样作用,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素质,秉承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道德品质。教师要主动吸收各种新知识,以榜样的角色参与到课堂当中,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带动学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国家大事、时政热点,还有同学们身边的实际,将其融合到学科知识这个载体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政治认同品行。
(二)结合生活打造情景培养法治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是非观的培养十分关键,其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主动结合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契机、寻找案例,并将其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趣味性十足的课堂,活跃课堂的整体气氛。比如学习《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讨论老人摔倒以后应不应当搀扶问题,教师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组织排练。学生在亲身实际参与活动以后,能够从对应的角度看待问题,了解问题严重性和所需承担的后果,得出更合适的做法。该过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大胆发表看法,从中收获启示。学生在情景课堂上形成法治意识,了解如何保护自我。同时在实践中,也明白社会全员是一体,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培养公共参与意识。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使学生迸发学习热情,营造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现实性的问题中,具备初步正确的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精神。贴合生活的教学形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使学生建立感情共鸣,帮助学生认知知识、消化知识。
(三)提高学生对时事的思辨能力
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热点和追求。道德与法治教育平时需要多引入时事热点,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制定热点教育的追求与目标,使学生能够理性看待问题。虽然部分学生的视野并不广泛,无法全面看待问题,但是如果学生能够自行探索和搜集资料,相信学生肯定能够对知识产生深刻印象,比如道德与法治教师平时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各类道德与法治的新闻,让学生多去观察时事、了解国情,并引导学生对这些具体的实事进行点评,让学生积累更多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当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渠道获取时事热点信息时,容易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学生愿意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有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有效开发。
(四)主动开展以探究为主的教育模式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内容丰富,同时所运用的文字、语言也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的时候有些困难。而消除困难与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挑战和探索尝试。教师在课堂中,应多组织一些探究类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胆量,拓宽学生视野,完成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如在学习《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情境式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在情境中参与法律知识互动。这种探究学习模式改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模式,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学生在交流、对话中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法的道理。学生成为学习、互动的主体,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定位价值。学生在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原理,产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學习质量,这在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展现出巨大作用。
(五)多多鼓励形成动力
对于学生来说,有学习动力,才能够学得更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刺激学生,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给出合理评价,鼓励与鞭策并行,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学习诉求、学习欲望,提高教育效果。道德与法治教师平时应当多提问、多鼓励。比如在面对学生回答错了的情况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再思考一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对一些平时表现不够自信的学生,教师应当积极鼓励,让学生改变自我,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教师不能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表扬学生、鼓励学生,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习追求,提高学生内在涵养和修养。
(六)重视实践,设置趣味作业
作业的作用有很多,比如预习、巩固。作业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达成教育目标,教师就需要合理安排评价作业,确保学生能够在多元的实践活动中,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社会认知度,培养学生以唯物辩证思维判断事物真实性和理解知识价值的能力。比如教師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上,突出问题开放性,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不论是作业形式还是内容都要足够丰富,重视研究,体现教育针对性,帮助学生感悟和理解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展现道德法治教学效果。
(七)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要强调的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动力。正因如此,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教师选择的方法应当丰富多样,不能只看成绩判定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素养,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评价体系,要从实践能力、思想品德素质等不同角度考评学生的核心素质,给出学生最合适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我愿意学习、我能主动学习的激情和态度,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内在涵养与品质。
在创建趣味性十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时候,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条件角度考虑,做好学生道德素养、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和形成自学能力、自学态度,端正学习认知,培育终身学习理念。教师要站在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学生吸收和获取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内涵。
五、 结语
如同本文所叙述的一样,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和条件,在学生核心品质成长中有巨大作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创新教学手段的同时,消除过去的教学弊端,针对实际存在的情况,多加努力,贯彻新课标要求和新时期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思想,提高教育效益。
参考文献:
[1]何伟亮.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方法的探讨[J].学周刊,2020(5):17.
[2]李明利.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20(6):68.
[3]摆雅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07.
作者简介:
邹胜荣,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将乐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