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学中的发展与应用
2020-05-12彭宁福李近都黄浩何璟荣廖迎阳
彭宁福 李近都 黄浩 何璟荣 廖迎阳
[摘 要] 该文通过回顾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育中的萌芽及发展过程,分析其应用现状,加强对标准化病人教学的认知,进一步剖析临床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实践意义及其不足,探讨其在我国教育舞台上的地位及前景。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临床教学;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60460/H1602);2016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卫计委项目(Z2016479)
[作者简介] 彭宁福(1974—),男,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肝胆胰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廖迎阳(1976—),女,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营养支持与营养治疗研究(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116-02 [收稿日期] 2020-02-27
从1964年Barrows和Abrahamson教授提出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概念至今,SP已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医学教育的技能训练、考核及培养等多个环节。所谓SP是指从事非医疗系统的个人,经过系统的培训后,能准确、逼真地扮演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充当病人、评估者及反馈者三重身份,其对象可以是正常人或患者本身[1]。自SP概念引进我国以来,SP应用已经逐渐渗透至临床技能操作大赛、医生执业资格考试中[2]。因SP可承担相当一部分的教学、培训、评估、管理等工作,很多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均在招募、培养和使用SP[3]。其目前在医学教育的应用、前景及展望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SP在国外的发展
SP概念提出后,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已将其逐步应用于临床医学教育中,从最开始的模拟病人,逐步变成了医学生的教导者及评估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医学院校进行临床教学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中有90%已采用SP,SP作为OSCE的核心评价标准,承载并完成了主要的内容及任务,美国于2004年正式在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USMLE)中使用SP,至今90%以上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已离不开SP[4]。SP的培养质量及使用标准,已直接影响到美国医学教育考核体系的准确性及科学性。
二、SP在我国的发展
SP在中国的发展有三个阶段。最初是1991年Stillman教授将SP引入我国,经浙江医科大学及华西医科大学联合培训出第一批SP,投入应用于本科生诊断学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为医学生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提供模特[5],较为机械地参与到临床教学中,评价主体仍为带教老师及临床医生,三方教学中缺少学生及SP两者的互动。SP来源也主要为医生及行政工作人员[6]。第二阶段是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及SP团队质量的提高,逐步将SP用于临床学科问诊和体检病例的教学与评估,SP不仅仅充当病人的身份,还以评估者及反馈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形成三方良好的互动教学相长模式,SP来源也从医生、行政工作者扩大到教师、艺术生、学生等其他社会群体[7]。第三阶段是2016年国家卫计委正式发文(国卫办医发(2016)2号文)明确规定了在全国护理培训及国家职业医生资格考核中引进SP。由此,将SP的教育模式及考核评估方案推向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提升学生的医学能力,提高综合教学质量,突出教学实践效果[8]。
三、SP在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及OSCE的应用
教育部高教司于2010年5月组织了第一次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比赛,以赛带教的方式覆盖了97%以上的全国医学医院,调动了各医学院校的积极性,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力度,在全国范围掀起了临床技能教学的高潮,强化了医学院校的本科教育质量[9]。而其中,SP作为专业的“病人”及评估者,在临床技能大赛中的模拟场景及能力考核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SP代替了模拟人,要求参赛者有着更高的人为关怀与沟通,同事仿真的病情变化及气氛,时刻提醒参赛者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治疗和操作方式,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及内涵[ 10 ]。同时在SOCE中,SP还可以以评估者的身份就操作者的每一步进行打分及指导,找到学生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空间,三方互助的教学相长模式,促进医学教育质量的攀升。
四、SP在临床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
目前认为SP对培养医学人才、实践教学考核评估大有裨益。其优点在于:(1)SP扮演者可同时充当评估者和反馈者、运用于临床教学和考核。(2)SP病人具有典型性、具体性、稳定性,既可以病史采集,也可以体格检查,不至于因相同疾病的不同表现困惑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3)SP团队一经培养完成,即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可重复使用。(4)应用范围广,从开始的仅在在临床教学及教育实践中投入使用,到广泛使用于OSCE竞赛、执业医师考试、西医、中医、康复等领域,SP的适用面越来越广,深度越来越强。但SP为模拟病人,其在实践过程中凸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1)SP培养成本高,培养周期长,靈活性欠佳,且长期租赁SP团队所花费用高。(2)受限于SP为健康人,部分疾病的临床表现、查体特征或客观指标无法真实呈现,与真实病人存在差异,在部分疾病教学中可产生先入为主的误导效果。(3)单一的SP教学方式难以支持教育教学实践的全部内容,仍需结合其他教学模式,如PBL、CBL、网络授课等多种学习方法,呈多样化、系统化发展。(4)社会团队的SP质量不仅取决于培养,也取决于演员的医学知识储备、医患关系了解及表演水平等诸多方面,可能会出现表演的夸大性、随意性、诱导性等,培养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五、SP在医学教育中的方向
经过20余年的发展,SP在我国医学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技能、教育教学评估均有所发展,并逐步分层应用于本科生、研究生、临床医生、护理团队等。OSCE、临床技能竞赛、执业医师考试等国家级医师考核中已全面铺开使用SP,SP在我国临床医学教学、管理、培养、评估等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国内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的SP培养体系及标准等因素,也制约着SP的进一步发展。SP的标准化、共享化、产业化将有助于SP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和成熟,为医学教学改革积累更多经验。
参考文献
[1]施楚君,许杰州,李曼玲,等.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12):92-94.
[2]耿建强,郭劲松,郭庆峰,盛媛,薄红.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臨床技能竞赛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05):12-13.
[3]戴玲丽,张军芳,奚桃芳.完善标准化病人培训体系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02):150-152.
[4]王伟,罗晓丽,杨小利,等.新形势下实施“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的紧要性与推进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4,(1):137-139.
[5]徐云燕,白露,岳凤莲.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03)101-102.
[6]沈华,李国熊.提高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程度的实践与思考[J].健康研究,2013,33(1):79-80.
[7]厉岩,郑竸力,彭义香,等.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6):558-562.
[8]曾雯,黄丽芳,刘春艳,等.第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4):394-396.
[9]王燕.临床技能竞赛对医学生技能教育的影响[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12):112.
[10]马熠熠,姚定康,刘亚伟,等.应用标准化病人进行l临床技能考核的优劣及改良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94.
Abstract:by reviewing the bud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its application status,strengthens the cognition of standardized patient teaching,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shortcomings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clinical teaching.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position and prospect on the stage of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standardized patients;Clinical teaching;The quality of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