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2020-05-12曾咏
曾咏
[摘 要]文旅融合日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从量到质转变的一个缩影。三江侗族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打造“千年侗寨 梦萦三江”“中国侗族在三江”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品牌的灵魂与纽带。在文旅融合发展新形势下,找准三江侗族大歌与风情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点,研究破解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因地制宜地推进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就能将三江建设成为粤桂湘黔民族风情旅游集散地、目的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游的美丽后花园。
[关键词]文旅融合发展;三江;侗族大歌;保护传承
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是衡量地方政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效的有力支撑。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三江侗族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三江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打造“千年侗寨 梦萦三江”“中国侗族在三江” 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品牌的灵魂与纽带。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努力破解三江侗族大歌在文旅全面融合起步中所发挥的作用、取得的成功经验、存在的困难问题,积极探索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新思路、新途径,对于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建立三江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新格局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三江侗族大歌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三江地处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民族风情浓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快捷。全县有风雨桥200余座、鼓楼230余座,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4个,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侗族村寨6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个,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5个。贵广高铁、厦蓉高速、三柳高速、焦柳铁路、209国道、321国道贯穿三江境内,构建了西进贵阳、东连广州、南下北海、北接长沙的“三纵三横”交通路网格局。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中国最佳民族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首届广西县(市、区)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等称号。三江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核心优势,主动融入“大桂林”“珠三角”“黔东南”等旅游经济圈,着力打造“千年侗寨 梦萦三江”和“中国侗族在三江”旅游品牌、粤桂湘黔四省区民族风情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承办柳州市第二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精心策划了26个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85亿元。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000.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0.59亿元。
三江侗族大歌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传承人培养、传承基地建设、传承人口述史记录、侗族大歌校本教材编印,从而确保了侗族大歌宝贵文化资源实现永续传承,促进了侗族大歌与现代价值观念、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大众旅游需求的有机融合、具象体验、创新发展。作为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之一,三江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侗族大歌在文化演艺和风情旅游中的核心作用,在《坐妹》《侗听三江》《月也侗乡》等优秀驻场演出项目中,侗族大歌成为贯穿其中的文化灵魂,成为文旅融合中听得到、看得见、叫好又叫座的“天籁之音”。截至2019年11月,以三江侗族大歌贯穿其中的中国首部侗族音画实景剧《坐妹》已演出2831场。2019年11月,三江举行柳州市第二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侗族多耶节系列活动,20支代表队表演的千人侗族大歌,成为系列活动中最亮丽的风景。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联合在三江林溪镇冠洞村冠小屯主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三江多声部侗族大歌和《我爱你中国》《脱贫宣言》等展演,博得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二、三江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现状
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侗族大歌来源久远,早在宋代已经发展成熟。侗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靠歌声口口相传,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以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殊的组织形式来传承的侗族历史文化,是特色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术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国际上被专家喻为“天籁之音”。
(一)饭养身,歌养心,侗族大歌融入了侗族人民的身心血脉
三江约有23.55万侗族人,占全县人口的58%,是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里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份。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民歌的总代表,是千百年来侗族人民表达渴求、情绪、情感、理想、憧憬的灵魂写照,是侗族人民在与大自然交流、对抗、冲突、融合中迸发出的激情呼唤。俗语说:“饭养身,歌养心。”一直以来,侗族人民都把侗族大歌当做“精神食粮”,以大歌陶冶情操,用大歌来倾诉喜怒哀乐,靠大歌结交亲朋戚友。三江侗族大歌作为侗乡人民经典的文化节目,男女老少张口即唱。重要节庆、节假日,在多耶广场、戏台上、鼓楼里、操场中、河滩旁,只要心中有大歌,哪里都能唱,哪里都是歌,哪里都动听。游客无论是走村串寨,还是逢年过节,随时都能听到《蝉之歌》《撒网歌》《侗家油茶敬客人》等侗族大歌清澈悠扬的动人旋律。千百年来,三江侗族大歌就是这样伴随着侗族人民的生命律动无畏前行,伴随着侗族人民的主观情感激昂表达,融入了侗族人民的身心血脉,充盈了侗族人民的情感细胞,提升了侗族人民的文明素养。
(二)重传承,多培训,全民普及拓展了侗族大歌的传承体系
三江拥有侗族大歌传承人18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名、自治区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3名、县级传承人9名。三江重视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2016年9月,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了侗族大歌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村屯、进企业等“五进活动”;由柳州市群众艺术馆主办、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承办的三江县侗族大歌免费培训班,自2016年到2019年已成功举办69期,分别由吴光祖、吴春月、石成等多名国家级、自治区级或市(县)级侗族大歌传承人亲自授课,先后培训侗族大歌学员3500人。三江还采取抓基地、抓培训、抓传承、抓展示、抓产业等“五抓手段”,把侗族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转变为脱贫致富的经济优势,助力侗乡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办邀请赛等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遺、认识非遗、珍爱非遗。通过传承人授课、基地化培训、“五进”式传承,带动了侗族大歌在全县侗族群众中的推广普及,不仅增强了侗乡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还初步形成了人人传唱侗族大歌、个个传承侗乡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三)月月节,天天演,侗族大歌伴随着侗乡群众的日常生活
三江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独具特色的民俗节庆和民俗活动不胜枚举。为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千年侗寨 梦萦三江”的旅游形象,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三江推出“月月过大节”品牌活动(农历正月春茶节、农历二月侗族大歌节、农历三月花炮节、农历四月敬牛节、农历五月侗艺节、农历六月河歌节、农历七月油茶节、农历八月高山稻鱼节、农历九月坡会节、农历十月多耶节、农历十一月过冬节、农历十二月芦笙节),让旅客体验到“月月过大节、周周过小节、天天听大歌、夜夜看《坐妹》”的深度文化体验。创办于2003年的中国侗族多耶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六届,以“欢乐、友谊、安定、团结”为永恒主题,是桂湘黔交界地区乃至全国最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节庆品牌之一,成为海内外游客了解中国侗文化的重要窗口,先后荣获“中国十大节庆品牌”、少数民族节庆特别奖、中国十大最具特色民族节庆奖等殊荣。“侗族大歌天天唱,芦笙踩堂天天舞”。无论是“月月过大节”品牌活动,还是中国侗族多耶节,三江侗族大歌始终是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永恒主题和灵魂表达。
三、 文旅融合发展中三江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的对策
新形势下,三江要高水平推进文化旅游融合跨越式发展,必须打好生态产业牌和民族风情牌,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民族优秀文化为灵魂不断丰富全域旅游内涵,以全域旅游为载体持续彰显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民族文化魅力,努力将三江打造成粤桂湘黔民族风情旅游集散地、目的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游的美丽后花园。
(一)精心保护、利用和开发好文化旅游资源
三江的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以侗族村寨、风雨桥、鼓楼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以侗族大歌、侗戏、侗族木构建筑建造技艺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以侗族百家宴、侗族打油茶、侗寨五娘(歌娘、舞娘、绣娘、茶娘、厨娘)为代表的侗族文化体验,也有以《坐妹》《侗听三江》《月也侗乡》为代表的侗族文化演艺,既有以程阳永济桥、独峒芭团桥、和里三王宫为代表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有以侗乡会客厅、侗天宫文化广场、鸟巢百千万工程、布央仙人山等为代表的旅游名胜景点。这其中,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文化资源为民族风情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最丰富、最古老、最具魅力的文化内涵。对于这些凸显民族风情、备受游客青睐、拉动旅游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旅游资源,政府部门要将其纳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框架规划,整体保护、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合理开发。要加快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合,深入挖掘侗族村寨、侗乡会客厅、鸟巢百千万工程等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内涵,努力开发侗族大歌节、侗族百家宴、侗族打油茶等文化资源中的旅游附加值,打造更多、更好的群众喜闻乐见、游客流连忘返的文化旅游资源完美结合的民族风情活动品牌。
(二)积极研究、努力破解文旅融合中侗族大歌传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改革开放后,大批年轻男女离开生养自己的侗乡进入大中城市务工,脱离了侗族大歌萦绕的环境,减少了对侗族大歌的热爱,许多优秀的侗族大歌正随着一些老歌师的年老或去世而流逝,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着断层的危险。近年来,三江发挥传承人的作用,培训了一大批能唱会演的侗族大歌演唱者,但这其中大多数人对大歌内涵、音调控制、拟声模仿、舒纳转换等专业技术精通较少,大多停留在舞台表演、社区演唱、乡村比赛的层面,导致侗族大歌的演唱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效果,不利于传承。随着文旅快速融合发展,外地游客大量涌入,大众旅游时代,侗族大歌在文旅融合中的地位作用日益显现,加大对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侗族大歌传承工作的支持力度,从在校青少年抓起、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抓起,通过师父带徒弟、办班培训、教唱帮带等形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侗族大歌传承人。要在鼓励广大群众积极申报传承人的基础上,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培养,成熟一个就申报一个,进一步拓宽侗族大歌传承体系,逐步构建起传承梯次合理、年龄结构有序、地域分布均衡的侗族大歌传承机制体制。要充分发挥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作用,积极为基层文艺骨干传承侗族大歌提供充足的师资和展示才艺的舞台。
(三)充分发挥侗族大歌的灵魂纽带作用,大力打造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品牌
三江侗族大歌是侗族“三宝之一”,是“千年侗寨 梦萦三江”和“中国侗族在三江”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品牌的灵魂与纽带。三江梅林“二月二”侗族大歌节,截至2019年已经举办131届,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节日当天,芦笙阵阵曲调悠扬,大歌欢唱此起彼伏,穿着盛装的男女老少,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周围村寨村民从四面八方前来赶歌会,围观的观众深受感染,自觉加入欢唱队伍,汇聚成一片斑斓的景色歌声的海洋。三江侗族多耶节,至今为止举办了十六届,每年节庆活动内容丰富,有彩调汇演、侗戏汇演、侗族大歌比赛、芦笙踩堂展演、侗族百家宴,从县城大侗寨到各村寨(景区),侗族民众穿着盛装,跳起欢快的多耶舞,唱响侗族大歌。在侗族优秀文化久远的传承发展中,三江侗族大歌已经深深融入到侗族多耶节、月月过大节等节庆活动中,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三江要打造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品牌,就要充分发挥侗族大歌的灵魂与纽带作用,结合时代发展与群众需求,在歌颂新的时代、讴歌幸福生活、丰富新内涵、弘扬主旋律上有所作为。要注重在打造三江民族风情品牌中文化与旅游的协同发展,既要做好景区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旅游纪念品的研发设计、民宿产业的规划发展,也要提升精品演艺节目质量,推动动漫制作、写生基地、艺术品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旅游的发展,既要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投资,也要加大对以侗族大歌、侗戏、侗族木构建筑建造技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资金投入,从而构建起贯穿文化主线、充满风情活力、旅游业态丰富的文旅高度融合的民族风情共同体。要不断完善“一江两岸三片区”规划布局,高规格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把三江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游的美丽后花园。
参考文献:
[1] 李延红.城镇化进程中侗族大歌现状与保护[J].歌海,2019(1).
[2] 盧婷婷.高铁时代下三江侗族大歌保护传承的思考[J].歌海,2019(3).
[3] 郑俊康.在柳州市第二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