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研究
2020-05-12梁寒琰
梁寒琰
[摘 要]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于20 世纪70 年代,伴随着中国社会特殊时期,经历了艰难前行与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产生出一批优秀的代表作品,掀起了根据“革命样板戏”、革命歌曲及民歌曲调进行改编创作的热潮,探索实践出一条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创新道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发展,同时为新时期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复兴与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提琴;民族化;创作
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中国社会特殊时期,经历了艰难前行与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在狭小的空间中艰难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作曲家与优秀小提琴作品,并为改革开放之后新时期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蓬勃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根柢与坚实的基础。
一、创作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的特殊历史时期中,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经历了严重的挫折与残酷的破坏,与此同时亦在极其有限的创作空间中曲折前进、艰难发展。一方面,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被迫中断,一切西洋乐器的创作与演奏活动被迫停止,音乐院校与艺术团体无法正常开展活动,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一大批优秀人才与专业骨干被迫中断创作、停止演奏,自建国以来获得迅速发展的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事业蒙受重大伤害与严重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具有特殊政治地位的“革命样板戏”需要西洋乐器及管弦乐队进行伴奏,客观上为西洋乐器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缝隙。这场“洋为中用”的思想浪潮为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积蓄了繁兴的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下,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迈出了艰难的步伐,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凭借着坚定的意志与顽强的毅力,在狭窄的创作空间中艰难探索、坚持创作,通过对“革命样板戏”、革命歌曲及民歌曲调进行改编和创作,留下了特殊的音乐文献以及宝贵的人文财富。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掀起了根据“革命样板戏”、革命歌曲及民歌曲调进行改编创作的热潮,在此期间进行创作的中国小提琴作品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促进了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作曲家通过创编及创作,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发展,同时为新时期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蓬勃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二、代表作品
20世纪70年代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代表作品有何东、李超然的《黎家代表上北京》、李自立的《丰收渔歌》和陈钢创编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作为这一时期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代表作品,这些中国小提琴作品集中展现了时代特质与民族风格,具有独特的中国特性与民族气质。
(一)何东、李超然《黎家代表上北京》
何东、李超然于1972年合作创作了小提琴独奏曲《黎家代表上北京》,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与丰富的音乐表现,通过极富特点的黎族民歌曲调和欢庆的舞蹈节奏音型,描绘出黎家人民喜送代表上北京的欢庆场景。
小提琴独奏曲《黎家代表上北京》为复三部曲式结构,运用节拍的变化与调性的转换,塑造出丰满而立体的音乐形象,抒发了丰富而多变的音乐情绪,令作品充满张力而又富于趣味性。引子首先由钢琴演奏黎族典型的舞蹈节奏音型,随后引出小提琴有力的和弦,营造出热烈欢庆的氛围。在十六分音符模进式下行音阶式乐句后,小提琴以右手抛弓和左手拨奏的方式交替演奏出五度的双音和声,生动模仿了中国民族锣鼓乐器的音响特点,节奏欢快而富于舞蹈性,随后引出灵动活泼的音乐主题。第一部分为变奏曲式,由音乐主题及三次变奏组成。音乐主题以跳弓演奏,音乐短促而富于动感。第一变奏以连弓演奏,音乐饱满而具有抒情性。第二变奏将第一变奏降低八度演奏,低音区音色浓厚而富于深情。第三变奏由钢琴奏出宽广的音乐主题,小提琴以抛弓演奏分解和弦。第二部分为中部,节拍与调性均有变化,音乐抒情自由而富于倾诉性。华彩乐段由双音及和弦组成,音乐饱满有力而富于张力。第三部分为再现部,减缩再现了音乐主题的第一变奏,随后小提琴快速演奏的十六分音符双音进行将音乐引入高潮,全曲最终在热烈激动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作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品,何东、李超然合作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黎家代表上北京》以黎族民歌曲调和舞蹈节奏为基础,通过舞蹈性、抒情性及自由性的音乐特点,描绘出一幅黎族人民欢庆舞蹈的绚丽画卷。小提琴独奏曲《黎家代表上北京》将浓郁的黎族风格融入小提琴活泼的演奏与深厚的琴声中,以小提琴丰富的演奏技巧展现出民族化的音乐风格及个性化的音乐表现,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中清新别致而富于张力的经典文献作品。
(二)李自立《丰收渔歌》
李自立于1973年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丰收渔歌》,以广东潮汕渔歌作为创作素材,描绘了南海渔民出海打鱼满载而归的丰收场景。作为这一时期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为数不多的非改编创作作品,小提琴独奏曲《丰收渔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成为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中广为流传的经典佳作。
小提琴独奏曲《丰收渔歌》的引子为散板,由小提琴演奏出渔歌主题的素材片段,音乐自由而富于幻想性。第一部分为行板,小提琴在E弦上演奏出婉轉动人的渔歌主题,随后以稍快的速度在低音区演奏,音色丰富而充满对比性,刻画出一幅南海渔民出海打鱼的美丽场景。第二部分速度稍快,以双音和声及切分节奏组合的形式将低音区旋律进行变化发展,3/4与2/4节拍混合及切分音节奏型的运用改变了常规的重音位置,音乐灵动活泼而富于弹性,描绘了南海渔民打鱼丰收的喜悦场景。第三部分为再现段,调性由A宫调式转为D宫调式,渔歌主题更加宽广而富于歌唱性,结尾处的琶音与颤音宛若夕阳海湾中的浪花,全曲在宁静惬意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小提琴独奏曲《丰收渔歌》通过自由诗意的音乐语言,在丰富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同时,更提升了作品意蕴及音乐内涵,探索了一条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新路。小提琴独奏曲《丰收渔歌》作为李自立的代表作品,以歌唱的音乐主题和丰富的音乐表现拓宽了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手法,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中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
(三)陈钢创编《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陈钢于1976年创编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作品取材于新疆塔吉克族民间音乐素材,并根据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吐尔逊卡的尔作曲)及笛子曲《帕米尔的春天》(刘富荣编创)进行改编创作。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以小提琴惊人的演奏技巧展现出塔吉克族人民纵情欢歌的幸福场景,成为陈钢创编的众多“红色经典”小提琴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首,亦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中弥足珍贵的艺术精品。
作曲家在乐谱上将全曲标注为“纵情高歌”及“热烈欢舞”这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纵情高歌”中,钢琴在引子部分演奏出极具特点的增二度音程,奠定了全曲新疆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基调。小提琴在E弦演奏出清丽昂扬的音乐主题,随后在D弦重复演奏这个音乐主题,音色更加深沉、宽广。在一串快速上行音阶后,小提琴以更快的速度在高音区演奏,音乐热情炽烈而更具张力。当钢琴再现音乐主题时,小提琴模仿冬不拉拨奏和弦予以应和,随后引出以音阶式快速经过句为主的华彩乐段。在第二部分“热烈欢舞”中,节拍在5/8、7/8、4/8、2/4中变化转换,舞蹈性节奏具有典型的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特点。小提琴以顿音演奏快速的重复同音,模仿了笛子的花舌演奏技巧,获得了独出心裁的艺术效果。第一部分的音乐主题不断变奏发展,在抒情而富于赞颂性的旋律之后,小提琴以跳弓演奏快速乐句,将全曲推向热烈欢乐的高潮,为作品的结束带来圆满的尾声。
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大量运用增二度音程及和声小调音阶进行,同时借鉴冬不拉拨奏及笛子花舌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技巧,音乐热情奔放而富于舞蹈性,具有浓郁的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特点和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特征。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展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绚丽色彩的同时,更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中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三、结语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中,中国小提琴作曲家历经曲折坎坷与艰辛磨难,以赤子之心饱含着对祖国人民和中国小提琴事业的炽烈深情与满腔热情,开拓探寻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提琴民族化创作道路:以何东为代表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将黎族民歌曲调和舞蹈节奏融入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中,以小提琴绚丽的演奏技巧展现出富于浓郁民族色彩的音乐题材及音乐风格。以李自立为代表的小提琴家、作曲家,通过具有张力的演奏技巧和富于诗意的色调笔触,以小提琴动人的琴音展现出富于鲜明特点的音乐语言及音乐风格。以陈钢为代表的作曲家,创编了大量具有鮮明时代印记和特殊艺术价值的“红色经典”小提琴作品,探索出一条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创新道路。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严重的挫折,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仍在极其有限的创作空间中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这些优秀作品通过对“革命样板戏”、革命歌曲及民歌曲调进行改编和创作,掀起了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编热潮,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音乐作品和精神财富。20世纪70年代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探索实践出一条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创新道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发展,同时为新时期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复兴与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仁平.中国小提琴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2] 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 张蓓荔,杨宝智.弦乐艺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