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积处理对黄檗种子生化指标的影响
2020-05-12姜涛
姜涛
(新宾满族自治县国营林业总场,辽宁 抚顺 113200)
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别名黄波椤、黄柏,属芸香科黄檗属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俄罗斯远东、朝鲜、日本等地有少量分布,北美地区也有引种,东北地区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及小兴安岭南坡和长白山区寒温带针叶林区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黄檗通常作为伴生种出现在原始林和次生林群落中,且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黄檗在东北林区,常散生在河谷及山地中下部的阔叶林或红松、云杉针阔叶混交林中[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于2018年10月上旬采自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猴石公园内,母树树龄为47年,种子采下后在通风干燥处自然风干,至于4 ℃恒温箱内备用,黄檗种子千粒质量(46.3±1.78) g,含水量(8.32±1.45)%。
1.2 试验方法
选用恒温箱内备用的黄檗种子经过机械去皮,用清水冲洗干净采用0.5%的KMnO4浸泡20 min,准备层积处理的细沙进行消毒处理,层积处理试验设计为0(CK)、D50、D100和D150 cm等4个不同深度。选取经过消毒浸泡的黄檗种子各100粒,均匀撒在4个不同梯度的细沙底部,置于恒温箱内将温度控制在20 ℃和25 ℃两个温度,湿度控制在75%,光照设置为24 h,强度为134 μmolm-2s-1, 生化测定时间设置为0、1月、1.5月、2月、2.5月、3月,每个试验处理设置为3次重复[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层积处理黄檗种子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可溶性糖含量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势,是衡量植物生化指标非常重要的小分子溶质之一。由图1可知,在4个不同深度层积处理下,随着时间的变化,黄檗种子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都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曲线分布,在CK处理下,当温度在25 ℃条件下能更好提高黄檗种子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层积深度增加,两种不同温度处理下黄檗种子可溶性糖含量越来越近,当层积深度增加到100 cm两个温度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曲线成交叉状态,在层积深度达到150 cm时,温度在20 ℃处理下黄檗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2.2 不同层积处理黄檗种子淀粉含量的影响
如图2所示,2种不同温度下黄檗种子淀粉含量随着层积深度的增加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层积D50深度时温度控制在25 ℃时黄檗种子淀粉均有效高于其他层积处理,随着时间达到3个月时,D50层积处理的淀粉含量为4.5 mgg-1,说明D50层积处理温度在25 ℃时能有效缓解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的消耗。当层积深度增加到D100、D150深度时2种温度处理下黄檗种子淀粉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2.3 不同层积处理黄檗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可溶性蛋白含量指标是种子萌发过程中顶牙形成的重要基质,该指标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种子新陈代谢的强度。由图3可知,在2种不同温度处理下,在CK至D150不同层积处理下,25 ℃温度下黄檗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大于20 ℃的温度处理,说明黄檗种子的萌发过程中25 ℃温度处理更能有效促进种子的萌发。在D50的层积处理下,随着时间的增加到3个月黄檗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值达到了8.56 mgg-1,2.5月的时候达到了8.12 mgg-1,均显著大于其他层积层积处理。说明黄檗种子在萌发过程过程中最适宜的温度是25 ℃,最适宜的层积深度是50 cm。
3 结论
,当层积深度达到150 cm时,温度在20 ℃处理下黄檗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当D50层积处理温度在25 ℃时能有效缓解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的消耗,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在D50的层积处理下,随着时间的增加黄檗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大于其他层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