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高扬在棚改攻坚一线
2020-05-12□
□
攻坚冲锋的号角响彻齐鲁大地。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
3月31日,攻坚年首季的最后一天,随着北郝居委会最后一户居民在协议书上签上名字,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拿下首场攻坚战。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过去仅半月,北郝195户、201个院落在不到一天时间里协议签订全面告捷,比预定计划提前2个月。
市东街道是滨城区政府驻地街道,是全区开发建设的核心区、主战场,即将拆迁和待安置改造的村居超过60%。攻坚之年,市东街道将首战放在了被喻为“天下第一难”的棚改拆迁上,向最难啃的“硬骨头”发起冲锋。首战缘何迅捷?“密码”就在街道党工委将党旗插在了棚改一线,将党的战斗堡垒筑在了棚改阵地。
实施“流动红旗”制度一石激起千层浪、百舸争流比担当
“今年一开局,拿不到流动红旗,没法向老少爷们交代,居民会笑话咱没本事。”北郝居委会干部郝利望道出了“流动红旗”制度在村居干部心中的分量。顺利完成拆迁协议签订,毫无悬念地拿到了首季“流动红旗”,北郝居委会班子如释重负。
去年以来,市东街道抓住激发村居干部担当落实的内生动力这个根本,探索实施“流动红旗”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观摩述职展示评议,围绕日常工作、中心任务、特色亮点、负面表现、群众评价五个方面量化评比,抓实确定目标、分类推进、科学评定、奖惩激励四个环节,通过颁授红旗、树立标杆、典型推广、物质奖励四种形式激励。每季度前十名村居授予“流动红旗”,每上升三个位次授予“进步红旗”;连续两次后三名村居亮黄灯警示,连续三次后三名村居亮红灯约谈,年内一直处于后三名的村居诫勉或劝退。
软弱涣散大整顿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
“我是党员,也是老书记,受党教育多年,我不带头谁带头。”北郝居委会老书记郝敬庆在工作组进驻的一大早就拿着户口本和身份证等在了现场。在他的感染下,班子、党员、群众代表个个争先恐后,纷纷带头签订协议。“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干部要有干部的担当”,红色的宣传条幅在村居街巷格外耀眼。
北郝以前不是这个样子。派系问题严重,家族矛盾突出,五年内先后到省上访3次、市上访2次,班子瘫痪,一片散沙。北郝是市东街道村居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班子弱、风气差、人心散三大难题,成为市东街道的堵点和痛点。集体经济连续三年不增或下降的村居占42%;8个村居阵地建设陈旧滞后;3名村居主职干部涉黑涉恶,18名党员受到党纪处分,一次进京非访就达5人……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红色基因传承的中坚力量。市东街道抓软弱涣散班子整顿率先从党员队伍抓起。创新实施“青苗计划”,开辟“蓄水池”,广纳品德优良、群众公认的行业能手、乡贤精英、社会志愿者、大中专毕业生等。每个支部按人口比例推选3-5名“青苗”,经过资格联审、书面测试、演讲展示、群众评议等环节,建立“青苗库”。纳入组织视野的“青苗”作为拟推荐的入党积极分子,列席村居议事会,参与自治组织中的部分工作,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接受组织和群众考察监督。去年以来,街道储备“青苗”112名,81人被发展成入党积极分子。新鲜血液源源不断注入,基层党组织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为增强党员身份感、荣誉感、责任感,全面开展“三问、三亮、三比”活动,强化对组织、对法纪、对社会、对事业、对家庭五个方面的刚性约束、纪实跟踪、建档立卡。一问入党为什么、二问入党干什么、三问为党留什么,亮承诺、亮行动、亮成果,比素质、比能力、比贡献。去年以来,759名党员围绕服从大局、帮扶济困、服务群众、领富帮富、改进村风等方面承诺实事1516项,完成率100%。
搭建“三正三好”平台清风正气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这些干部跑前跑后,嘴上都上火了,却连俺家的一碗水都不喝。一分钱也到不了人家兜里,一平方的房子人家也捞不着,咱能给人家出难题吗?”北郝居委会胡大娘朴实的话语让现场工作组人员动容。
搁到以前,成立拆迁工作组,干部职工都躲着绕着。为何?工作难做,群众难得给个好脸色,冷言冷语、挖苦讽刺,甚至态度生硬粗暴、恶语相加都有可能。而现在,一听说成立工作组,大家都争着抢着参加。原因就在,村风好了,群众工作好做了。
民风反映民声、昭示民心,风正则气顺、心齐、民安、业兴。市东街道坚持标本兼治,一方面发挥巡视巡查、扫黑除恶利器,靶向聚焦、精准施治,以影响重大的郭某涉黑案、王某敲诈勒索案、毕某煽动策划扰乱社会秩序案等为反面教材,以儆效尤,形成强力震慑。另一方面,全面开展以“树正气、鼓正劲、传递正能量,学好人、做好事、弘扬好风尚”为主题的“三正三好”三年行动,挖掘培植“市东典型”,树立宣传“市东榜样”,传播讲好“市东故事”。去年以来,评选先进个人59名、最美家庭和最美家风家训40户。
凡人有善举,平民亦英雄。正能量、好风尚如春风一般,吹遍市东每个角落。好人频出、好事涌现、善行成风的社会氛围如初春的阳光,温暖着市东这片朝阳初升、人杰地灵的万家福地。
完善自治体系走好新形势下村居自治之路
“院落怎么认定,政策标准多少,如何换房子,这些事儿我们都能全程参与,我们找到了当家的感觉。”北郝居委会居民胡小强感叹说。将“村民自治”引入拆迁成为一大亮点,把政府习惯拍板的权利还给群众,政府省力,群众省心,规避了许多因不理解带来的干群矛盾。
市东街道科学把握和界定政府与群众在拆迁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政府抓方向,群众来操作。发挥村民自治优势,重大事项让群众知情、参与、拍板和监督。棚改中总结形成了五个梯次置换、四种表现奖励、三类情况补助、两个购买优惠、一个优先选房“5+4+3+2+1”的模式。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公平正义,成为主旋律。
市东街道把探索居民自治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党支部引领下,居委会主导组建起“五组织、五协会”自治构架。“五组织”即议事决策组织、“三资”管理组织、村务公开组织、居民监督组织、群众评议组织;“五协会”即调解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互助理事会、环境理事会、文明理事会等。村居大事小节都分别归类到各组织、各理事会,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
打造攻坚“铁军”讲好担当作为、攻坚冲锋的生动故事
“赶上硬仗,不能打退堂鼓,就要咬紧牙关扛过去!”从正月初一到现在没休息一天的市东街道机关干部王雪芹说。
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号召全省各级干部要做改革的实干家、促进派。市东街道将棚改作为广大党员干部丰富阅历、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的试金石、检验场,在冲锋攻坚一线锻造一支面对复杂局面敢担当、面对紧要关口能冲锋的“铁军”团队。一段段轻伤不下火线、干群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在市东流传。
苦干实干敢担当。各级党员干部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最难啃的硬骨头、最难拔的硬钉子都由班子成员认领。专业水准会担当。广大干部以专业化思维、专业化知识、专业化能力,来应对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拆迁政策烂熟于心,拆迁账目成竹在胸,个个都成了拆迁专家。取舍之间见担当。村干部郝利望带头拆除了自家院落,拆完后没有任何怨言,“我是村里的带头人,不能跟组织讲条件”。心系民生勇担当。坚持有情操作、以情动迁,把群众的冷暖和需求放在心上,尤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帮助困难群众联系租房、申请低保,解决看病、就业等具体实事。
“街道社区干部真不容易,疫情时帮着在村口值班,现在又马不停蹄做拆迁工作,处处为群众着想,时时为咱老百姓奔忙,看到他们咱心里就踏实了!”群众暖心的话如一缕春风,让棚改故事成为市东最动听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