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0-05-11高华新

神州·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高华新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仅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实物观察;实验演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中学生物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多样,如野外实习、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生态调查、第二活动等等。

一、以实物观察、实验演示或生物事实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鱼的形态”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用绳子把它的胸鳍、背鳍和尾鳍扎紧、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看到去掉背鳍的鱼会使其平衡而侧翻,去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去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使学生们异常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

又如,讲“伴性遗传”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咱们班有没有同学患色盲?”真巧,一个男生站起来说,他患色盲。我又问他家里还有谁患色盲,他说他舅舅也是色盲。这时我告诉他们,我以前的一个男同学是色盲,他的外公也是色盲。学生们议论纷纷:“这时怎么回事?”我不急于解释,又进一步发问:“你们听说过哪个女孩患色盲吗?”学生们面面相觑,摇头摆手,底下又是一片议论声:“真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学生们充满期盼的目光中,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导入新课可想而知。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青一代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因此,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

例如,当人们的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一致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们采用基因工程的办法,培育出带有人某类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认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影响,他们自觉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成了学生们谈论的话题。

三、加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写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试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究性试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演示实验,凡事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她们看到。

例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我们常演示的是金鱼藻的放养试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节的关系不能成功的演示,如因季节不适合,这部分的的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实验。当学生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时,兴奋得了不得,当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使余烬木条复燃时,这些实验让高一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了直观地认识。

2.边讲课边实验,尽量做到先做试验后得结论。

例如,在讲骨的成分时,每个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实验过程中利用学生初一时学过的無机物的知识,引导他们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性。并且试验前后分别称重,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与比例和骨特性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

3.增加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

只要课时允许,生物课可增加的实验很多,如高一的植物课,增加了以下一些实验:观察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并做不同温度下流动速度的对照实验;观察一滴水中的各种藻类等等。

四、讲究教学语言艺术。

教师在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时,首先注重的是语言的科学性,其次才是语言的艺术性,但绝不能忽视语言的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①语言要简练,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且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如讲血液循环系统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时,把血管比喻成暖气管道,而毛细血管就相当于暖气片。③语言有节奏,快慢适度,注意语气、语调,并有适当停顿。凡是难点、重点知识的讲授,速度一定要放慢些,语气要加重些,语调要放低些。④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生物教师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为生物科学成就所激励而产生的激情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立志与生物科学的研究。

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如,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补充了世界及我国的人口状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内容。特别增加人们认识较晚的噪声和电磁波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是学生对污染的认识更全面。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种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认识的错误做法,如讲森林的作用后引导学生认识燃烧树叶的危害,以唤起学生的生态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此外,生物课的教学离不开教具,优化教具组合,辅助使用录像片、计算机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方面,他可以是学生的学习情绪出现一个个高潮,造就一种气氛,使学生在欢乐中求学,求知、求会。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条重要途径。但这一过程的实施必须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从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不同年级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文娥主编.《素质教育概论》.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1.

猜你喜欢

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农村中学生物分组实验教学浅议
探讨分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策略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高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