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0-05-11费德祥
费德祥
摘 要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时代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是这一基本理念的存在,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只有学生参与程度提高了,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十分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促进学生参与是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和提高学习质量的切入口,对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高层次思维能力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
《高等数学》是大学生感觉最困难的学科之一,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一直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停留在上课听、下课做,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中,依赖性强,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上课忙于记笔记,课后忙于应付作业。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在平时考试或作业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敢发问,回避了事,造成思维禁锢。有的学生整天学习数学的时间很长,但学习效果不好,表现为学习数学时注意力无法集中、没有效率,影响了学习成绩。部分学生平时不重视基础,不重视基本法则、方法的积累,又缺乏与老师、同學交流,一些小问题长期积累就成了大困难。数学基础薄弱,消极体验多,对数学望而生畏,导致成绩一直偏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对信心,掌握学好高等数学对学习方法,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总结以下几点。
1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参与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所说:“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以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专心听课,勤于思考、课后及时复习、指导理解、记忆和温习教材的方法、技巧,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善于与同学、老师交流,主动解决每天的疑难问题、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由“学会”转化为“会学”。教师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经历渗透、揭示、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过程中领悟,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在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整理总结,进行知识之间的比较,归纳方法,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地得到重组与内化,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认知结构。
2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参与
分层教学策略就是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参与教学中,学有所得,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循序渐进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使所有学生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
3增进学生交流讨论,在合作学习促进思考
有活力的课堂应体现出一种互动,在互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互影响、相互作用。设计问题引发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思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会有不同的生活,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也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个班级就是很多特别的人在一起,教师教学要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思维火花都可以迸发出来,这样的课堂更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利于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辩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
4引导鼓励学生发问,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过程,教师预先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而面对的学生的答案,可能是你永远无法事先知道的。在课堂上,学生的头脑里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对知识的困惑,这也体现出学生探究的渴望,教师不仅要会发现学生问题中的亮点,也要及时抓住学生出现尴尬的问题,巧妙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资源,通过学生探索,体验,把学生的问题升华为一次新的思考经历。
5应该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可以从培养学生“阅读”、“质疑”、“探究”、“实践”和“反思”五方面人手。除了教材之外,可供学生阅读的数学书籍其实很多。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可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了大量数学史料书籍、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杂志、世界名题与趣题的简易读本等,供学生课外阅读。这些书籍凝聚了众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及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阅读的。对于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但读书的乐趣、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都蕴涵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知识的增加,随着阅历的丰富,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丰富内涵,这将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面目可憎”,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并受益终生。
总之,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专心听课,勤于思考、课后及时复习、指导理解、记忆和温习教材的方法、技巧。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善于与同学、老师交流,主动解决每天的疑难问题、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参考文献
[1] 李俊红.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
[2] 郝志刚.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方法的类别研究[J].中国数学教育,2011(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