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11李小琴
李小琴
摘 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拓展和延伸。温故而知新既是学习论的一种,又是教学论的一种。本文尝试从三个方面:从语言文字到内在逻辑来认识说明文,从细节描写到联系时代背景、人物生平来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物,从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到赏析古诗词来说明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温故 知新 教学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观点(见《论语·学而》),意思是说温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是孔子論学习的一种方法,也是做教师的重要条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的技能素质等基础上进行的。 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产生接续性的思考和认知,从而形成了知识的迁移。语文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不断复现,在复现中增加新内容,渗透新方法,在复现中进行比较,在复现中不断提升。我尝试将“温故而知新”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
1从语言文字到内在逻辑来认识说明文
1.1旧知: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生动性
五年级上册,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学习说明性文章。通过四篇说明文的讲授与练习,学生已基本会判断说明方法,能够通过一些关键词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同时还学习了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本学期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也是一篇文艺型说明文,文中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文中通过“本来”“至少”两个词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文中这个难点的解决,我们就利用旧知,不是给学生再讲授各种说明方法的概念或特点,而是出示五年级上册三单元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先判断说明方法,体会加点字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熟悉的句子中较为具体地感受说明方法的特点,回忆起应该从哪些层面去体会加点字的重要作用。让学困生和中等生针对具体题目进行判断和解答后,再让优等生试着去归纳方法。这样,对《只有一个地球》一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就是借助旧知来解决的。
1.2新知:说明文内在逻辑的严密性
《只有一个地球》的内在逻辑性也是需要学生好好去体会的。这篇课文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我一直困惑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地球的渺小呢?“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呢。后来,我发现,说明地球的渺小,说明地球不会再长大,使得地球自然资源有限的事实不会改变,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肆意破坏资源的行为,那么地球资源枯竭的这个事实也不会改变,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消亡的事实也不会改变。地球消亡后,如果能够移居别的星球,那么“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就会受到质疑。因为人们只是换了个星球而已。但是作者在证明了地球有可能消亡的基础上,又以严密的语言论证了目前人类无法移居这一事实。这样,地球是渺小的、地球自然资源有限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就逻辑严密地、天衣无缝地证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此时呼吁人们保护地球,珍惜资源就顺理成章,而且能够真正发人深省。
也许学生对文章内在逻辑的理解还不够清楚,不够深刻,但最起码让他们有了关注文章或者事物之间内在逻辑的意识。也许因为有这节课对内在逻辑的渗透,将来某一天,他们会突然发现一篇文章中存在的逻辑漏洞,也许会提到了一篇文章逻辑的严密性并为之叫绝,也许他们会在自己写作时也会考虑文章的内在逻辑。那么这节课关于内在逻辑的学习就成为了他们之后学习与认知的基础,去拓展他们更加深层次地学习与思考。
2从细节描写到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人物生平,来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物
2.1旧知:抓住细节描写的句子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和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两个单元的学要让学生认识了细节描写,学会判断细节描写的类型,学会抓住描写人物细节的句子来体会其特点,并能够通过人物的特点来寻找与文章中心的契合点,理解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及其重要作用。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本单元有两个学习目标,一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二是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如何来认识鲁迅?本单元课文中有大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父母之爱”和“人物描写一组”已经在抓细节描写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特点方面打下了基础,我们可以利用旧知来更多地让中等生或者学困生来解读文中描写人物细节的句子,以此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2.2新知: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人物的生平事迹
学生抓住描写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的句子来读来体会,体会到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的特点是不难的。但是对于鲁迅这位文学巨匠、这位“民族魂”的认识,如果仅仅抓住文中描写细节的句子来体会,那么很难过全面地、深刻地理解鲁迅。比如《一面》中出现了六次对鲁迅外貌的描写,学生能够迅速把握住他“瘦”的特点,还有他的“精神抖擞”,但是如何从他的瘦感受他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如何体会到他的刚毅坚强。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那么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要反复去运用到的方法就是联系时代背景,联系鲁迅的生平事迹。文中资料袋对鲁迅有介绍,但是基本属于罗列式的,学生并没有更加深刻的感受。那么联系什么时代背景,鲁迅的更多的资料从何而来,我就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也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共同去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关于他的文章,关于他所处的时代,关于他收到的反动势力的威胁与迫害,关于他对旧社会的抨击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介绍,我在课堂上也引入了对当时时代背景的介绍。在开始这个单元的授课之前,我们先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背景知识的基础,再学习课文时对“四周黑洞洞的”“碰壁”“鲁迅救助车夫后变得严肃的表情和深深地叹气”等等课文中的难点就会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也特别积极,交流与碰撞中对于这位文学巨匠、这位“民族魂”的认识就更加全面与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