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厚培“耳朵经济”
2020-05-11杨光
杨光
疫情迫使更多的线下活动被取消,宅在家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寻找精神寄托,毋庸置疑,疫情给“听力”产业带来新蓝海,耳朵经济呈现增长趋势。
宅家抗疫 内容需求强劲
春节期间,喜马拉雅等内容平台更成为大家获取权威抗疫知识的重要途径,成为宅家抗疫良伴,丰富的內容充实了人们的居家生活,缓解了人们焦虑的神经。
为了让大家安心宅家,共克时艰,喜马拉雅成立抗疫专项小组,推动会员免费、打造抗疫专题、联动主播与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推出好内容等多重举措,不间断为公众筑起“防护墙”。1 月 22 日,喜马拉雅在疫情爆发之初,第一时间在首页开设了战疫专题页面,联合多家权威媒体,向平台 6 亿用户传递权威信息和可靠防护措施。截至目前,该专区已上线五大类疫情相关节目,包括疫情关注、疫情防护、儿童防护、心理调节、疫情心声等,数十个专辑,总播放量达 7亿次。与此同时,专区每天接入央视新闻、人民网进行抗疫主题直播,并开设平安好医生、心理防护直播间为用户进行免费公益咨询。参与人数超 1.2 亿人次。大数据显示,喜马拉雅联合平台上55位原生头部主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特别节目于 1 月 30 日凌晨正式上线。节目上线仅一天播放量就超过 700 万次,截至目前收听量超2300 万次。
湖北省和武汉市用户最关注心理疗愈和疫情资讯,其次为亲子相关内容和有声书。宅家听书对武汉用户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春节期间,武汉用户最爱的有声书排行依次为《庆余年》《平凡的世界》《三体(全六季)精品广播剧》《斗破苍穹》《圣墟》《全职高手》《我身上有条龙》《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谦道·于谦首档音频脱口秀》和《大主宰》。
为丰富人们的假期精神文化生活,喜马拉雅推出特别举措:自 1 月底向全国用户免费赠送 15 天 VIP 会员。浦东共青团等一大批政府机构加入联合送会员活动。用户可免费畅听 10000+有声书,400+位大咖课程,以及郭德纲超清经典相声、庆余年有声书、三体广播剧、张国立《古人有意思》、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梁冬睡睡平安等热门内容。喜马拉雅儿童 APP 全部内容,包括米小圈、奥特曼、小猪佩奇、你好呀故宫等超过 10 万个精品节目均免费开放。
2 月 22 日,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联合沪上各大出版社及喜马拉雅、澎湃直播、B 站等新媒体平台共同发起的“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特别网聚活动正式启动。通过线上阅读传播和文化分享,倡导理性客观生活态度,传递正能量,为疫情中的社会营造温暖有力的精神家园。喜马拉雅作为活动主会场“中央舞台”平台之一积极参与。从22 日起每晚 20 时至 21 时黄金时段,邀请各行业领域大咖在喜马拉雅进行视频直播。首期直播邀请到了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网红硬核主任”张文宏担任主讲嘉宾,分享主题为“教你在疫情期间如何正常生活”,内容有料有趣,金句频出。数据统计,直播期间共有 70 万人参与,10 万网友同时在线互动。
线下聚集性活动锐减,宅家成为对抗疫最好的驰援,客观上推动了音频内容平台的消费需求。疫情隔离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却不隔断知识、文化的传播与分享。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喜马拉雅 APP首页上线“在家上课”频道,整合平台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统编教材、少儿英语、国学启蒙等领域的精品课程。同时,联合学而思、猿辅导、新东方等多家教育机构,按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分类提供中小学的学科直播课,通过科学的课程规划、体系化的授课内容及师生线上互动,帮助全国中小学生按计划保持学习进度。此外,从3 月 1 日起,喜马拉雅推出“不一样的开学季”活动,为宅家云开学的孩子们送上多重福利,如开学礼包、成长课堂等,并联合老师开设素质教育线上直播课堂,向所有对表达力、艺术素养、外语阅读等有兴趣的小朋友发出线上学习邀请;同时设有线上互动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解答宅家期间如何培养亲子关系的疑惑。
做音频产业的路由器
抗疫还将继续,陪伴和爱不会停止,喜马拉雅在行动。喜马拉雅的slogan是“每一秒陪伴都有爱”,用户能感觉到它是一个充满温馨和正能量的音乐平台。喜马拉雅的运作方式能映射出音频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它就像音频产业的路由器,连接了音频产业的上游,对数字音频的内容生产孵化,同时也提供平台、大数据分析服务,通过不同的渠道在产业下游进行分发。并且试图通过自己的声音操作系统——小雅OS,布局智能化的终端,连接万物,实现万物有声。
喜马拉雅仅仅是一个手机上的APP吗?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认为不是,它已经通过线上、线下互动,通过自己的声音操作系统、智能网,将整个物联网打通,呈融合发展态势。”喜马拉雅业务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涉及的领域较多,既有知识付费,也有会员付费,还有广告、智能硬件等。为满足智能化场景中的陪伴需求,喜马拉雅设计了不同的智能终端,有适合0到14岁小朋友的,也有适合音乐发烧友的。“我们的智能音箱背后有很多独特的技术,其中包括一直非常重视、花大力气做好的内容版权;活跃用户使用智能终端的时长。”相关负责人表示。
喜马拉雅通过有声图书馆形式,将数字文化送到大家身边,更好地解决了伴随需求,在社区、医院等场景下,用户可以感受到随时谁地的陪伴。在西安地铁,喜马拉雅打造了有声图书馆。同时,喜马拉雅也已开始线下布局,第一家新零售——万物声故事店在西安开业。作为线下体验店,它既有读书的感觉——有实体书、有声书,也有美食文化,还有众多的线下活动。最有趣的是它里面所有的商品,顾客接触到的东西都跟声音有关。比如店里的咖啡杯就是一本书,印上了当地喜闻乐见的网红语——“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不知有啥用。扫一扫这本书看看你有啥用。”相关负责人有感而发:“让每一个物件通过声音为城市发声,是我们的期望,所以喜马拉雅开设线下文创体验,用户可以在具体场景中对商品进行体验。”
优质内容——喜马拉雅之魂
各大平台在抓住移动互联网红利一路狂奔的同时,势必受到海量信息中充斥的垃圾内容所扰,优质内容永远是稀缺资源。不存在内容创业之春夏秋冬,对于优质内容生产者来说,什么时候入场,都是春天。从更为长远的维度来看,内容分发平台在信息爆炸和内容消费升级时代,正在逐渐向信息服务商转型。新技术环境中,专业内容生产和编辑团队的价值不仅不会褪色,还会越来越重要。喜马拉雅与优秀内容创业者携手,只为提供耳朵盛筵。优质内容是喜马拉雅生存之魂。
活跃在喜马拉雅平台的内容创作者有哪几类?
一类是像余秋雨一样的传统文化名家。余秋雨老师著有《文化苦旅》。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很多人不读纸质书,导致其传播声音逐渐减弱。近两年,余老师跟喜马拉雅展开合作,重新吸引众多受众思考中国文化。“余老师制作了260集音频,每集20分钟,每天讲一堂中国文化必修课,把中国文化的脉络重新进行了梳理,效果非常好。就好像听众每天陪着余老师一起重新经历了文化的苦旅,播放量已经突破了8800万。”还有一类是大学教师。陈果是复旦大学的老师,她的课深入浅出,趣味横生,尤其是哲学课。可能大家只是零星地在一些媒体上读到一些金句,但是在喜马拉雅,陈果开设了系列的幸福哲学课。这门课成了爆款,收听量已经突破了9000万。再有一类是媒体人。很多央视媒体人都离开传统媒体,自己创业。央视主持人马东在喜马拉雅刚做内容传播的时候,并没有取得火爆的效果,他深入分析声音平台与央视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受众人群方面有哪些不同。看电视时,观众能随时切进节目并看到主持人。但在声音平台,听众如果一开始走神了,可能就不听了。所以马东就选取了人们生活当中的刚需,制作了一套节目叫“好好说话”,每天可能就播五到十分钟,解决生活当中的小刚需。直击刚需,解决痛点,是优质音频内容的共性。
完善“耳朵经济”生态圈
从马东开始,喜马拉雅开创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逆向出版。以前都是由众多的书和节目演变成音频内容;马东是先创作音频内容,后出版成书。还有很多90后的代表在为平台提供丰富内容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喜马拉雅主播王国良(牛大宝)、陶勇祥(有声的紫襟)登上了“2019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有声的紫襟”喜欢讲书,讲着讲着就变成了“青春版”的单田芳,他讲的内容生动有趣,收听超过了32亿次,每个月的收入都要超过300万。还有很多励志的故事,有一位农村小哥,化名幻樱空,之前是开挖掘机的,后来利用休息时间开始讲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人生实现“逆袭”。
“我每天遇到不同的朋友,很多人都跃跃欲试,问我可不可以开节目?可不可以给他一点支持?为了帮助产业链合作伙伴成长,喜马拉雅同时在做一件事,就是孵化。希望利用我们的流量、资金、文创的力量,为更多内容的梦想者、声音的创造者提供展示的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也许有人会质疑,知识付费已经不再是热潮?“123狂欢节”消费数据的增长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喜马拉雅在业界首先提出打造“123狂欢节”,“123狂欢节”是为精神买单。2016年这个节日喜马拉雅的收入5000多万元,2017年收入将近两个亿,2018年收入4个多亿,2019年內容消费总额定格在8.28亿元,付费内容超过200万条,超去年同期45%,新增付费用户占比25%,再创历史新高。快速增长的数字折射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知识买单的心理。内容付费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而优质内容的持续供给直接促进了付费用户的增长,为信息消费注入新的活力。
正如喜马拉雅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所言,“123狂欢节”创纪录背后是新消费力量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万千内容创作者从中获益。喜马拉雅将持续为用户和内容生产者创造价值,不断完善“耳朵经济”生态圈。
大数据描画用户脸谱
2019年数据显示,以“70后”和“80后”为代表的中产仍然是内容消费的主力军,但“90后”和“Z世代”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力量,占总付费用户人数的45.6%。一、二线城市依旧是内容消费的中坚力量,北京、上海、深圳、常州、广州、成都、杭州、天津、武汉、苏州位列消费总额的前十名,常州、成都成为内容消费的新兴城市。
2019喜马拉雅“123狂欢节”期间,消费最高的用户来自湖南长沙,她花费8万多元购买了《每天听见吴晓波·第四季》等节目;年龄最大的一位用户来自黑龙江省大庆,近90岁高龄,他最爱听的节目是《张其成讲<易经>》。
多个重磅IP在喜马拉雅”123狂欢节”期间首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投资千万的广播剧《三体》、开心麻花有声剧《甜咸配》《哈佛教授亲授:改变你和世界的100本书》《阎崇年:大故宫600年风云史》等,喜马拉雅已经成为有声IP策源地。新品表现尤为抢眼,其中《三体》广播剧一经上线,就有接近20万人订阅,播放量超过百万,位居全站新品热播榜首。
随着用户群体的扩大,内容消费也出现了多元化需求。喜马拉雅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用户提供了多品类的优质内容,不同年龄段的用户都能在喜马拉雅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听,已经慢慢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种休闲方式、学习方式甚至生活方式。由此带来的是耳朵经济的爆发,信息消费的逆市上扬。
“声驰千里”传播主旋律
喜马拉雅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供给侧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跟众多的中央级媒体深度合作,人民网独家授权喜马拉雅播报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原声。2019年6月9日喜马拉雅出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这本书背面印有二维码,读者一扫就可以收听整本书,目前收听这本书的受众数量已经突破了一个亿。与学习强国也展开了很多的合作,传播精品内容。比如《一堂好课》,是中央电视台和喜马拉雅共同出品的12期的节目,每期请一位特别受人尊敬的人物讲一堂非常好的课,第一期节目是金一南教授讲“百年苦难与百年辉煌”,帮助中华子孙重塑民族自豪感。
根据不同的主题创作有意义的音频是丰富内容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喜马拉雅携手五十多个城市的网信办和宣传部,打造了70个城市的故事——《口述历史》,其中讲述的很多事件都是鲜为人知的,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是怎么印刷的?每个城市都有能代表他在解放时期一段历史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述可以还原默默无闻的英雄们的事迹。
喜马拉雅与政府合作开办了众多的“政务之声”。文旅部、国资委在喜马拉雅开设了音频频道,卫计委开设了《健康中国》,中央军委开设了《小军号》……每一个音频都不是传统的念文件,而是讲述了非常有意思的感人故事,收听量也非常高。为了践行公益为先的理念,喜马拉雅精心设计了许多捐助活动:通过移动的希望小学,与北京、上海一些学校合作,打造优秀的课程内容,送给贫困地区的儿童,为促进教育公平尽绵薄之力;通过移动音箱,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为贫困户带去希望;为老人送去温暖,帮其打开通向世界的窗户。
2019年12月3日是第28个国际残疾人日,中国残联与喜马拉雅在北京联合宣布,面向残疾人发放每份价值超9000元的文化大礼包,惠及4300万持证残疾人。随着“耳朵经济”的崛起,音频主播这一全新的职业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仅仅是喜马拉雅平台,就吸引了超过1000万主播,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残疾人。喜马拉雅为残疾人主播开办培训班,培训了1100多名残疾人,签约了100多名残疾人主播。相关负责人举例:“有个很帅的小伙子,因为没有手,一度对人生失去了信心。通过喜马拉雅的主播培训,他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左右,这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喜马拉雅的使命和愿景,用声音去分享人类智慧,用声音去服务美好生活。”相关负责人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