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 打造便民惠民新体验
2020-05-11路沙
路沙
在普通人的认识当中,医院似乎永远是那么繁忙、拥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又不得不走近医院,亲身体验挂号、分珍、等待、问诊、缴费、取药……这一整套流程的时候,想必每一个人都会被医院内部复杂的就医流程或者处室分布所深深“折服”。俗话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入 ,这些问题开始变得“不足为惧”。从整体来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实践,不仅会简化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还可以实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的协同发展,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继而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刚看来,从医疗信息化建设来讲,如今电子病历、互联互通以及便民惠民是国家及医院方面建设的重要方向。在电子病历建设方面,电子病历的建立,在整个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建设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为医务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极大地提升临床工作效率,方便质控部门的监督管理,有效地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在互联互通方面,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医院精细化管理越来越重要。医院信息化的互联互通所提供的数据基础,为医院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石。在便民惠民方面,如今,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到传统医疗领域,在线咨询、远程会诊、网上预约挂号、手机查询及缴费等新兴互联网医疗形式及便民工具不断涌现,改善了患者的看病就医体验。
智慧建设加速实现数字医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宣武医院”)是一所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的临床与研究为重点,以治疗心脑血管疾患为特色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宣武医院已经历时20余年,但随着医院规模和患者的急剧增加,现有硬件设施及IT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正常的医疗需求。
梁志刚表示,宣武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目前以电子病历、数据互联互通以及便民惠民为主要方向。在宣武医院信息化建设的20年里,各个业务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提升不断叠加。在此过程中,宣武医院的思路是通过数据总线把业务系统形成松耦合。这一理念也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互联互通标准,即通过集成平台把各个业务系统串联起来,在此基础上做数据的分析、整合和利用,用于医疗、管理或是学科建设。
在构建整体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宣武医院需要完成的是数据的集成以及流程的标准化,最后服务于医院的整体管理。梁志刚表示,数据集成是搭建后台数据的基础,数据集成的服务对象首先应该是医务人员,比如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构建信息的互联互通,让医生可以实时地看到患者的临床数据、病历数据和检查数据。另外,数据的另一个重要服务对象是管理者,利用核心业务指标的数字化呈现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不仅如此,宣武医院还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推进医院数字医疗的进程。在物联网的应用方面,通过手术室管理、医生工服管理以及消毒供应管理的信息化,帮助业务流程更加优化、准确。举例来说,以往医生去手术室,更换手术衣的过程不能实现全流程追踪,而在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手术服全流程管理后,能够帮助医生最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手术衣,对医生高效完成手术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宣武医院的物联网建设,不仅体现在为医生工作流程提供服务,对患者也同样具有服务价值。宣武医院以神经学科为主,其中老年痴呆这个病种容易导致患者走失,通过物联网设备为患者佩戴手环或脚环,一旦出离监控区域会自动报警,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宣武医院做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希望通过患者病史的分析驱动诊断与鉴别诊断,通过病例的积累建立疾病知识库,辅助医生就诊,同时解决一些初级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宣武医院开发的针对脑卒中患者致病原因的评估工具,对缺乏经验的医生进行指导,使其更加准确地进行诊疗。
梁志刚认为,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第一是系统的稳定安全。第二是新技术的应用。第三是满足政府的要求。政府有安全、数据、运行等方面的监管需求,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真实的运营情况向政府及时地告知,让政府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地通过这种客观的证据来了解医院的真实情况。第四是角色的转化。作为医院的信息中心主任,如何更好地适应从一个技术的支撑者向医院管理的参与者这样一个角色转化的过程,也是影响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互联网+”医疗
打造便民惠民新体验
前不久,为方便广大参保人员就医购药,北京市医保局积极打通“互联网+”医保报销渠道。一名64岁的冠心病患者通过“互联网+”服务在线就诊,完成了全市首单医保在线报销结算。可以看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互联网+”医疗在解决老百姓的就医需求,尤其是解决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需求扮演了重要角色。
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也得到了政策的广泛支持。在近日发布的《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密切关注指导、及时总结各地的做法,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支持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就医购药服务,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
关于“互联网+”医疗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宣武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并且也走在了行业前列。在梁志刚看来,从公立医院的角度来讲,“互联网+”医疗是医院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延伸。其目的就是在实体医院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形式,将医疗服务延伸到患者从生病到康复治愈整个院前、院中、院后的全流程当中。
同时,梁志刚也强调,患者首诊一定要在医疗机构现场完成,不能通过手机或者远程的方式来完成,因为如果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做出诊断或者治疗方案显得过于草率,也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这就要求,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结构一定要是复诊医院。
因此,在互联网+医疗体系的建设上,宣武医院一方面要通过提供室内导航、信息查询、消息推送、人脸识别、自助挂号及缴费终端等服务,使得患者的就医流程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目前,宣武医院平均每天向患者智能终端发送检查、检验结果6500余份,以数字化的方式和人性化的服务为患者节省就医时间,提升诊疗效率。
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智能终端或者手机端APP等形式,为复诊患者提供关于用药、病情变化等方面的健康咨询服务。对此,梁志刚解释道,“互联网+”医疗还是着重面向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咨询服务。慢性病患者不需要经常到医院,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可以使得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以及长期服药的过程,基于此,医生给予患者一定的健康指导。如果病情出现变化,需要现场问诊的话,医生还可以及时向患者提供复诊预约的服务,便于患者前往医院就诊。
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为百姓节省时间和提高诊疗安全,还有很多服务应用。同时,国家目前推进的互联网医院、遠程会诊,也是鼓励医疗机构要结合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提升为百姓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在梁志刚看来,“互联网+”医疗服务首先要解决患者健康咨询和复诊预约问题。其次就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简化就医流程,提升就医体验。当然这个过程一定要紧跟国家政策、医疗领域资深规律以及老百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