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生活德育?培育童真少年
2020-05-11方敏吴晓霖
方敏 吴晓霖
义乌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在“本真”育人理念与“阳光”文化传承的融合中,形成了鲜明的“七彩阳光教育,润育童真少年”的办学特色。以七彩课程为依托,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健康、尚美、好学、自信特质的童真少年,让每个孩子都拥有阳光的心灵、多彩的个性。在七彩课程中,以“校园绽放七色花”为主题的七彩生活德育课程,从生活出发,从点滴小事入手,全方位、立体化实施“生活育德、活动育人”,促进学生养成友善、尊孝、勤俭、诚信等道德品质,是学校课程中最为闪亮的一部分。
一、顶层设计科学化
培养具有健康、尚美、好学、自信特质的童真少年是我校育人目标。根据我校学生的文明养成状况以及本校实际,我们对童真少年的四大特质作了校本化的解读:“健康”是指学生身体健康,内心充满阳光,既能悦纳自己,又能与人为善、尊重他人,指向的品质与能力是自爱和友善;“尚美”是指学生向往与追求美好的事物,热爱生活,爱护环境,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指向的品质与能力是自理和勤俭;“好学”是指学生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向的品质与能力是自主和民主;“自信”是指我校的教育要使学生扎中华根,铸民族魂,爱家爱校爱国,具有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做有责任、敢担当的人,指向的品质与能力是自立和诚信。
除了学校确定的育人目标之外,我们还对老师、家长和学生进行了一项题为“实验小学学生最具价值的品质与能力”的问卷调查。从收回的两千多份问卷反馈中,我们确定出“自爱和友善”“自理和勤俭”“自信和尊孝”“自主和民主”“自立和诚信”“自强和守法”六大德育核心主题。这六大主题主要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和个性化发展,以此达成学校的育人目标。
由此,我们架构出“七彩生活德育”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的目标理念、课时安排、主题内容分别是:
目标理念—通过创设多样化的生活情境和实践平台,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培养具有健康、尚美、好学、自信特质的童真少年,让每个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课时安排—每周设置3+X课时,包括升旗仪式1课时+七彩德育1课时+收看校园电视0.5课时+健康与安全教育0.5课时+德育实践活动及学科渗透X课时。
主题内容—课程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着眼于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发展,从“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三大板块入手,以一个校级主题“校园绽放文明之花”为基础,同时开发六个年级主题,具体包括“自爱和友善”“自理和勤俭”“自信和尊孝”“自主和民主”“自立和诚信”“自强和守法”。每个年级在一年当中都会有一个校级主题活动和一个年级主题活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一直到小学毕业,每个孩子都是七个主题内容的亲历者和体验者。
二、内容安排有序化
根据德育工作相关要求和我校实际,“七彩生活德育”课程的内容安排分六个年级推进,每个年级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实施内容以及载体、路径,能保证课程内容的序列性和层次性。六个年级主题内容实施以相应的大型活动及隆重的仪式为载体,并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由年级组长牵头,年级辅导员落实。同时,学校设计了形象生动、颜色各异的年级文明花,分别代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目标达成后奖励相应的文明花,以激励孩子个性化成长。内容安排的有序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承与创新并举
在我校的办学历史中,许多仪式和活动从一开始就延续和保留了下来,充分融进了师生的生活,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形成,比如新生入学仪式、三年级“感恩十年”成长仪式、毕业季课程、经典诵读比赛等等。学校在设计德育活动的内容时,首先是延续和传承师生已经接受和公认的活动,持续发挥其教育价值;其次是结合学生实际,与时俱进地创新德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不斷优化现有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2.生活与儿童相连
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但这里的生活应该指向儿童的生活,而非成人眼中的世界。我们倡导所有德育内容的安排、德育活动的开展都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育人。比如我们确定的一年级学生如厕习惯的培养以及四年级学生从事班级服务的实践活动,都是基于该年龄段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设计各种情景,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探索、实践,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行。
3.层次与成长共进
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水平大相径庭,因此,德育课程内容的安排务必考虑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层次性与序列性。我校低段、中段、高段的课程内容分别从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三个方面逐级展开,呈现出随着学生年龄递增教育要求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学会生活是基础,因此,学生首先要学会礼貌用语,会整理物品,做一个友善、自理的人;然后学会学习,懂得制订学习计划,能根据计划自主学习,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学习服务他人的本领,做一个自主、自信的人;最后,逐步养成诚信、守法的美德,遵守规则,举止文明,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年段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融合。比如低段对自理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习就餐礼仪和整理物品来实现;到了中、高段,自理能力的培养并未中断,还要继续通过练习和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来达成。
三、实施过程活动化
传统的德育重说教、重灌输,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其实,学生真实的生活就是很好的德育课程资源。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采用了“小题大做”“要事活做”“常事细做”的方式,充分将德育工作落实、落小、落细。
1.“小题大做”
学校教育中能使师生的心灵受到触动的微小事件,我们称之为道德细节,它对学生有着潜在的道德价值。学校和教师要努力发现校园生活中一些能彰显良好道德品质的微小事件,及时抓取并加以放大,从而树立典型,对学生施以正向的道德影响。
比如,老师抓拍到六年级同学帮助一年级小朋友系鞋带的特写镜头以及下雨天同学们自发往返于餐厅和教学楼之间的送伞画面,这些照片很快被学校德育处做成海报,在校园公告栏上张贴宣传,并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及时宣传,有效引导了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行为。通过对这些不起眼的道德细节的关注和宣传,让德育扎根生活当中,让德育深入人心,充满温暖。
2.“要事活做”
少先队大队委员会的建设和选举,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事务。是走完程序了事,还是创新形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参与和体验?我们提倡“自己干部自己选,自己集体自己管”的原则,渗透民主意识,从小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少先队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大队委员会。选举先由各班民主推荐,然后在年级进行评选,最后在学校层面公开竞选。公开竞选期间,每个孩子将自主设计的个人展示海报张贴在学校的旭日广场,班级将拍摄的竞选代表演讲录像集中时间统一播放,全体师生观看并投票。选举的过程就是很好的民主意识培育和民主行动践行的过程,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3.“常事细做”
生活即教育,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蕴含着教育的意蕴。集会、排队、就餐、如厕、垃圾分类等等都是开展德育的良好契机,只有细化标准、严格要求,并且一以贯之地加以执行,才能有效影响和改变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如比,在就餐时,要求学生做到“一轻二静三齐四净”,即饭后餐具轻轻放;出入餐厅要安静,吃饭要安静;餐盘摆得齐,餐巾叠得齐,餐勺放得齐;饭净,桌净,凳净,地面净。学生良好的就餐礼仪在具体细致的要求中,经过日复一日地践行,自然得以形成。
德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如何让立德树人更接地气,将德育充分落细、落小、落实,提高德育实效,我们将继续探索,永不止步。我们期待着七彩生活德育课程更加生动、丰盈、靓丽,让实小学子在阳光下幸福成长,在呵护中百花齐放。
【方敏,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吴晓霖,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总校长】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