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精细管理营造有序有力的线上教学

2020-05-11唐李佩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

唐李佩 王波

庄孝成,榆林高新第四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陕西省首批优秀学科带头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校本研修优秀团队负责人,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专家组成员,榆林市百名行业示范领先人物、课堂教学改革党员示范岗、课程建设先进个人、榆林高新区数学中心教研组组长。

记者:在开展“停课不停学”期间,作为校长,相比以往的学校管理工作,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庄孝成:对榆林高新四小来说,学校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全体教师从来没有线上当教学主播的经历,学校也没有线上教学管理的经验,这种教学模式对一线教师和管理者来说,都是新生事物,大家都要立即从零学起,管理者更要早于教师先学习,才能做出教学引导和管理指挥。

马梦陶:相比以往的学校管理最大挑战就是人际时空分离,教师对线上教学的学生组织,学校对教师线上教学的有效管理和学生居家学习质量的落实,隔着屏幕总令人感觉不够踏实。加之我们采用的线上直播教学,另一种层面上也是将教室大门向家长、向社会敞开,孩子在线学习,相当一部分家长会和孩子共同听讲,一是对孩子的督促,同时也清楚了解到学校教师的教学状态和水平,我们的线上课堂教学能否通过家长的考验和社会的监督,人民群众对学校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充分认可是我们铜川市青年路小学面临的挑战。

刘鹏:挑战来自线上教学教师内驱力如何推动和激励,如何探索和推广线上教学的科学方法与优化策略,如何做好线上教学技术应用与平台支撑。

记者:大规模的线上教学确实给学校带来一些新问题,贵校如何应对这些新挑战呢?

庄孝成:在省教育厅发布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后,学校立即召开了校长办公会,研究“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解决方案,密切关注借鉴全国开学较早、教育发达地区的线上教学模式,寻找到5种在线教学备选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最终决定建设“钉钉未来校园”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学校没有任何基础,但选择这种方案进行探索,除了可以应对当下疫情防控的“停课不停学”外,更重要的是希望能总结出一套能随时拿出应对疫情、雾霾、暴风雪等恶劣自然条件下,常态化实施的“停课不停学”解决方案。利用延期开学的这段宝贵时光,加快全体教师在线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

马梦陶: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在开课前整合学校优秀教师力量,对教师提出明晰具体的要求,一方面加强设备使用培训,熟练运用直播模式加强师生互动;更重要是强化教研组、年级组集体备课,教师结成互助对子,科学利用网络优质资源,精心准备每一堂线上教学,保证线上教学不打折扣。同时学校行政人员加入到每个班级群随时听课,了解教师线上教学情况,给以及时的跟进指导,最大程度将教学管理落到实处。

刘鹏:我们西安交大韩城学校提出“空中课堂”在线教学三原则:任务驱动、技术支撑、资源整合,制定了科学翔实的教学及纠错讲练方案,让广大学生线上知新、线下巩固,效率倍增。

记者:据了解,一些乡镇学校在“停课不停学”开展初期面临着硬件支撑问题,也受到很高的关注,请您介绍一下贵校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杨安平:我们宁强县铁锁关初级中学,面临的是在农村网络硬件条件落后、家长支持严重缺失、学生自主学习力差异较大的困境下,如何融合各方智慧和力量,尽力提高在线教学的有效性。

对此,我们首先凝聚共识,通过视频会议、在线交流等方式,帮助教师、学生、家长转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明确特殊时期“非常”学习的意义,达成共同目标愿景;第二,综合研判,对疫情发展形势、上级政策指示、教师信息素养、学生家庭现状等进行调研、分析,及时调整疫情防控和教学管理策略;第三,精准施策,在学校的统筹引导下,教师各显神通,因人因需制定教学方案,分级分类实施线上教学,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有课上、学得好;第四,强化督导,学校领导、教学教研部门深入班级跟踪指导,了解教与学的现状,帮助解决困惑,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督促指导作用,家校合力,促使网络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王静:我所在的禮泉县城关镇皇甫小学,是一所基层农村小学,教育理念相对城里的小学来说比较落后,学生的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配合,这些问题,在开展停课不停学期间,更加凸显出来。

如何排除老师的畏难情绪?适应线上教学,让直播课堂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契机,让老师们在钻研和琢磨中高质量地完成线上教学。学校第一时间组织网上培训,学习直播软件的使用,在全体教师开播之前,校长直播,做了题为《线上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应对策略》的微讲座,把线上教学会存在的问题提前和老师们分享,提前排查和解决网络的问题、电子设备的问题、直播技术的问题,提出线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带着问题和思考开始教学实践。因为准备充分,开播第一课我们做到了,课前预习扎实,软件使用熟练,课中互动充分,时间把握得当,作业布置、展示讲评扎实有效。教研先行,培训先行,排解了教师的畏难情绪,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线上授课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进行得特别顺利。

虞先龙:在开展停课不停学期间,我们商南县十里坪镇九年制学校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农村的师生们流量少,没网络,手机没信号,手机卡,没电脑,不会用,老年机等因素,这就给农村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能不能用最少的流量,达到最高的效率?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校长,我首先想到是需要有一个平台,把所有的教师、学生拢在一起,不能像一盘散沙,最后经过反复商量,用钉钉软件,建立框架结构,先把教师、家长、学生都融入到这个平台上来。钉钉这个软件就像是我们网上的学校,在这上面我们可以对全校师生进行健康上报、召开视频会议、发公告、做计划,听评课、教研活动,直播课堂、专题教育、班会、家长会等在线教学,对没信号的学生,教师通过打固定电话进行指导学习,对于机子卡和用老年机的学生,通过发短信,指导学生学习,可以说在线上教学使教师的备课力度更大了。为了使线上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每天都要进行在线听课,反馈,周总结,及时给予肯定,增强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使得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记者:这段特殊的经历,给您在学校管理方面带来哪些思考?

张同光:2020年春季这场疫情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了一次特殊的经历,并经受了特别的洗礼,也带来了诸多的思考。在学校管理上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课题:其一,如此严重的“突发公众卫生灾难”若发生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时期,学校如何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学校应急预案一定要经得起实践检验,“应急管理机制”需经政府职能部门指导进行,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校医、保健教师)应具备专业防疫技术和素养。

其二,教育教学始终将受众对象、师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将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涯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第三,加强学生公共卫生管理,内部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制度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卫生专业机构主动沟通,形成协同机制,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

肖静:汉滨小学是一所新建校,根据校情,学校管理有三点思考和行动方向:资源管理方面,包括课程资源、场馆建设、功能性区域建设、资金管理等。课程资源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生命教育、公共安全、全球共同体意识等课程可以跨学科教育,与德育活动、班队会整合,加大教育占比,个人素养教育和社科知识教育应该是未来人才的双翼。在功能性场馆、部室的建设中,因学校建筑面积不足的问题,一直未完全满足教学需求,通过疫情,这次各行各业云资源的快速建设,学校的空间也可以利用网络跨越物质界线,实现高质量的共享。在资金管理上,我们应该怎样规划?投入哪些教育资源、设施设备才是有价值的,是未来教育所必需的?

教师发展方面。资源共享不仅减轻了学校和教师的录播压力,也让老师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思考;名师共享不仅保证了课程质量,更让缩小城乡差距的梦想在一夜之间得到实现。这种类似于OMO商业模式的全时空教学模式,也让教师的分工方式出现变革,教师不能只当知识的搬运工,骨干教师在未来教育中将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成长型教师的发展目标不再单一,未来学校在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管理上絕不是简单的用人所长、分层规划。

学生评价方面。短短的两个月,从学生、教师、家长对云课堂的不知所措到有序有效,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也有了分化。当我们思考未来教育时,未来社会也已悄悄到来,用分数单一评价的孩子怎样行走于多元的未来社会,可操作的多元评价需要我们立即行动起来,逐步完善。

郗莉:有三点思考和体会:一种积极的状态。在学校管理方面,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需要静下心来,积极思考、积极构建、积极落实、积极实践、积极反思改进,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

一种合理的站位。这段特殊的经历,使我再次坚定,学校所有事情的决定及落实,我们需要站在儿童的视角,站在适合师生共生共长的角度去思考、去实践。

一种耐心的等待。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我真正感受到师生的一种成长。从刚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充满欣喜的接触,从充满兴趣到遇到瓶颈,从坚持不懈到得心应手,每个人都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成长。

王静:首先,真切地体会到学校管理中要有“预设”。管理者要有前瞻性,做好引领者,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落实扫清障碍,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消除杂音,坚定信心,明确方向。其次,学校管理中要有“生成”。管理者要细心观察,做好倾听者、发现者,才能做好“掌舵人”。

马梦陶:一是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这一契机,强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提高教师信息化技能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为更好适应已经开始的信息化教育做好全面准备。二是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对教师职业道德和适应、创新能力的检验,成为今后我们持续加强师德建设和招聘教师的重要依据。三是学校在重特大社会和自然事件中把握教育契机、获取和利用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发挥教育职能、做出教育贡献的敏锐性、主动性、有效性需要建立管理者和教师联动的应对机制。四是在家校结合方面开展更为科学、有效、丰富的尝试,明确家校教育职责,调动家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心,真正发挥好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