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
2020-05-11谢盼张金一
谢盼 张金一
摘要:当前中央文件明确提出,在国有企业中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而如何将党建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对于企业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如果能有机地真正的结合起来,以党建引领生产,那么一个企业将是有生机、有精神传承、有坚定信念的有机综合体;对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升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而如何做好有机结合,还要基于公司现状,实事求是地整合,注重解决人的问题,完善从思想根本到制度执行落实并适时调整制度框架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公司治理 党组织 思想教育 党建与生产
2015年9月,中办印发《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 若干意见》) ,强調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 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1]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其核心就在于党组织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在于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两个优势。[2]那么,究竟怎样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企业发展呢?这是国有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应该着重考虑、统筹规划、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建筑类企业的现状问题,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进行探索党建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一、党建与生产的现状问题
建筑类施工企业特有的工作属性,工作节奏快、检查标准严格、工作环境“野生”等等特性会造成一部人员的不适应,甚至是流失人才。显然,党建的开展与项目管理等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如何解决人的问题、保障项目的良性经营,这是党建工作的意义所在。那么,围绕项目生产最大限度发挥党建的作用,就需要客观地认识人的问题;以及“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目的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目的必须是一致的[3]”这一重要前提,持续在探索与反思中逐步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项目生产中人的问题
那么人的问题有哪些呢?本文主要从人才为什么流失以及工作中员工的逆反情绪、消极负面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人才流失
新入职员工之所以辞职,给出的原因主要有工作生活环境艰苦(办公、住宿环境多采用彩钢板房,隔音效果不好影响睡眠,冬季淋浴条件不具备,卫生间距离宿舍较远且男女同在同一楼层等问题)、工作节奏紧张(宿舍在办公室的楼上,项目员工常年驻守项目,没有上下班的明显界限;工期紧张,加班比较频繁;工程现场面积较大,跑现场耗费体力,尤其是山地作业需要爬坡;除了现场管控,还有内业资料的完善以及公司报表信息的填报等等)、自由活动有限(尤其是偏远项目,周围环境荒芜,无法在工作之余去体验想去体验的生活;项目一般采用轮休制度,一周休息一天,就会出现熟悉的同事不休息、没有游玩伙伴且一天无法往返;离家较远,回家变得“奢侈”等等)。
综其以上表现,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因父母宠爱有加、趋向稳定安逸的工作环境;以及对于未来的工作期望与现实艰苦环境的落差,尤其是入职培训时的酒店式住宿、团体文艺活动的惬意氛围与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憧憬带来的激情、向往与美好的期望,在看到彩钢板房、局限的四方庭院、现场遍地的灰尘等等现象会产生很大落差,可能会选择逃避。
(二)工作中员工的逆反情绪、消极负面的问题
员工存在情绪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员工普遍存在消极负面的情绪就应当引起重视,我们要考虑是否是思想态度的懈怠、还是对工作量的抗拒、亦或是忽略了对员工的自我价值关怀,这三方面交叉亦或综合性地波动员工的情绪,从而使得工作效果偏离企业预期的目的,间接地体现为基层党建干部履职能力不足,履职能力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本身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系统的培训偏重于理论知识,鲜少以案例形式强化知识输出的功效,所以学习印象不够深刻、实践中不够灵活;再加上,建筑企业的现场属性,集中学习的会议模式不是十分适合;这便造成了学习本身的功能作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再次,复合型人才与低成本运营的提倡,对于小型项目而言,党务工作的兼职也是必然的趋势,现场工作的繁忙会消耗员工的大部分精力,主动用于党务工作能力的提升就变得十分有限,这便与上级党组织高标准的落实要求存在冲突。
二是企业管理思维需要与时俱进,自上而下的压力型制度不再适用。经验模式、执行模式需要“纳新”,纳入新青年,观察新青年的特点,实时予以关爱引导,否则会引起员工的逆反情绪,进而引起工作的滞后性、被动性,这是我们应当警惕的,所以我们还要探索新型管理方式。
以上是人的问题分析,这是企业在推进工作中最主要也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人的问题也是制度问题的间接表现,解决好人的问题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与进程。
三、党建工作与项目生产存在“缝隙”的问题
“缝隙”的问题其实也可以归结为人的问题,人的能力的问题,人在制度落实过程中执行的问题,致使“党建促生产”这一目标的实现还存在一定差距。
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是党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足,对于党内理论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对于党建工作能力有一定的欠缺,再加上党务人员不懂生产、生产人员不懂党建,对于二者的融合运用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二是“大企业病”的问题,根据一些警示案例,我们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在做决策前要明确什么是正确的、然后再去做正确的事,运用价值理性去看待“大企业病”的问题:想要细化工作,便会细化岗位,企业不断地增设部门、增加机关管理人员,而企业鲜少分析、预判“企业有没有必要去细化这些工作?这些工作的细化带来的价值是否会增值?”,所以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大企业病”。“大企业病”最可怕的问题就在于会出现基层一人对接N个部门、N个管理人员的现象,再加上项目现场本身的管理工作,逆反情绪得到强化,各项工作的推进便滞后、敷衍。
三是制度的问题,没有经过反复调研、试用、及时纠偏的制度容易导致员工为了落实制度而工作,比如对于机关部门员工的考核采取以工作内容、工作创新的容量进行述职汇报来衡量工作效果,就会出现各部门到基层频繁进行“填鸭式”培训、检查、组织各类会议,以此撰写工作报告、彰显部门工作,对于活动丰富、创新丰富的部门自然会得到薪资提升,虽然出发点是想调动总部的积极性,但是对于价值目标的偏离更应引起我们的思考,是否只是运用了考核的这一技术理性,究竟能否对项目生产工作的高效运营起到促进作用?
四、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的建议
(一)加强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所以,思想教育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动力、“润滑剂”,做好思想教育,就迈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1.深入学习,要避免“一刀切”。理想信念需要科学理论的武装,武装需要深入学习,而深入学习可以采取总部制定专项系统化的精准学习方案(针对其下各级单位的基本属性、工作性质进行划分学习重点)、邀请专家解读的方式来进行,打破从上至下“一刀切”的现象。尤其对于理论水平欠缺的受众,在教育方面一定要“接地气”、讲本质,要结合工作实際、将理论知识具象化,不能文件写什么、我们就讲什么,要避免“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会、不明重点、不知内涵”的现象发生。
2.直观学习,了解历史。加强针对性思想教育还要做好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不易,直观感受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献身革命的英雄情怀,让我们的广大职工的心灵到震撼、思想得到洗礼。还要以世界视角向全员展示我国取得的成绩,比如南开大学孙海东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全球各国GDP、海军吨位的排行随着时间的变化动态,就是一种成绩展示的比较好的形式,有助于坚定信心,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做好本职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
(二)建立关于制度建设的制度
制度事关根本,关乎长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5]而如何做好制度建设应是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主体也在不断更替,无论是从主观、还是客观环境来看,企业制度必然需要焕新,在换新时,要考虑综合能力、个人偏好等因素可能引起的制度本身的方向偏位,所以要想做好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关于制度建设的制度,而这种制度一定要明确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6]并具备纠偏机制,彻实落实党组织的主体地位,加强党的领导,为制度建设随时纠正方位,规范企业生产运营机制。
(三)强化调查研究的功能作用
开展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真正地深入基层,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深入思考,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防止为调研而调研。一是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调研,带动企业总部的积极性。二是要简化调研的流程,不能以调研报告来衡量调研的效果,要看调研过程中所记录的问题,实际得到解决的效果来衡量,避免在长文上浪费精力。三是要建立调研督促整改机制,党组织做好监督,避免只调研问题、不解决问题的现象发生。四是减少总部到基层的检查频次,以调查研究作为解决问题、推进企业标准化运营的主要手段。五是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决策的全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7]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看起来好的工作它不一定是适合的,更不应该大幅文藻去宣传去推广;倘若党务工作机制不够健全,过于追求量化的工作考核,过于提倡创新(而忽视创新本身的意义,将一切丰富、不一样的活动都定义为创新)、会掩盖真正务实的工作意义;应当对目前的现状予以分析、定位,先行夯实基础工作,再追求创新;而有些看起来很小的活动,它不一定是没有作用,我们不应该仅以表面上量化的标准去否决。总之,这个需要在摸索的道路中,企业从基层收集反馈,不断地拨乱反正。
(四)做好基层减负的持续性工作
2019年3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强调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注意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本文强调要做好基层减负的持续性工作,是因为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各部门机构配置以及部门制度的不断完善,必然会出现总部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基层工作反复做的现象,这便需要持续做好基层减负工作。
一是要建立为基层减负的制度;二是做好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树立正确业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避免领导为了业绩而要求下级做一些没必要向下拓展的工作;三是要控制发文数量,改变发文内容,提倡3W式文件,即以一条条列举的条陈式内容要求(明确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需要哪些人参加)代替长篇大论;四是以网络会议代替线下集体会议,避免浪费人力成本、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五是要开短会,提倡3W式会议,即单刀直入式说明有什么问题、讨论如何解决、拟定谁来解决的简短有效的会议模式;六是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对于公司总部到项目的综合检查可以以一年一次普查或者抽查,对于分公司到项目的综合检查可以以调研指导、定期针对性帮扶地形式帮助项目提高,而不是总部检查完、分公司检查,使得基层项目受检过于频繁;六是以各层级班子成员集体签订综合性责任状代替上下层级部门与部门、领导与部门之间频繁地签订责任状;七是总部对于下级的巡视巡察、检查考核等,一定要本着反思自身、治病救人的原则开展工作,不能只提出问题、不反思问题根源、不解决下级反映的问题。
(五)落实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党建工作的开展,要强调以人为本,人的情绪、思想动态、所遇到的困难等等都是企业党组织要关注的重点。灵活式地领导与员工的谈心谈话,不记名不追责的征求各类意见,工作上的指导,迷茫时的引领等等系列形式,要让员工感觉到集体就是家,工作不是绝对硬性的严肃刻板,软性的融合比硬性的强制规定要好的多。比如,生产任务重时,不占用人力、时间的情况下开展适当的小节目放松;停工闲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拓展、内部交流、对外学习等等系列活动;要让职工感觉到关注,感觉到企业对其个人发展的关注、对其思想的疏导、对其遇到的困难帮助、对其本身的关爱,要让企业的刻板、冷硬形象变得温柔、暖心,让职工从内心深处认同企业、融合到企业发展,而不是为了落实工作、不结合项目工期节奏实际而盲目地去做“一刀切”式的人文关怀,而是要给予基层更为弹性的空间,给予基层自主调配的时间、资金,去真正地关爱企业职工,推进职工与企业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打造一支富有向心力、凝聚力、执行力的“三力”团队,坚定地为企业发展而战斗。
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需要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是一定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这一定位,反复探索,不断完善,最终真正达到党建促生产的目标效果,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办印发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5-09-21.
[2]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6-10-09.
[3]熊群力.当前国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以及改革发展必须解决的六个认识问题[J].现代国企研究,2017,(01).
[4][5][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DB/OL].新华社,2019-06-09.
[6]吴凌畅.党组织参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进章程——基于央企旗下287家上市公司章程的实证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9,(03).
(作者单位:中建八局华北公司;作者简介:[1]谢盼,本科;[2]张金一,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党建引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