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移植,意义有多大
2020-05-11杨欣
杨欣
前不久,在塞尔维亚的一家医院进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手术。一名36岁的男子因先天没有睾丸,导致其无法生育。为了圆上当爸爸的梦想,双胞胎哥哥自愿捐助一颗睾丸。经过国际医疗团队长达6小时的高风险手术后,睾丸移植宣告成功,让该名男子终于有了生育能力。
睾丸移植并非首例,单纯从技术角度讲,我国早有先例。1992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形外科夏兆骥教授完成了世界首例睾丸移植手术(1992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曾向全球发出消息)。睾丸移植手术客观上讲不是很难的手术,主要就是解决两个血管和输精管的衔接疏通,热缺血时间尽可能短一些,相对于易性症涉及的外生殖器再造的难度要小得多。
睾丸移植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更多的是伦理问题。
性器官移植研究主要着眼于解决生殖繁育问题,还有性激素问题,再就是满足心理需要,让患者觉着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人,拥有完整的人生。
事实上这类手术在世界范围内的病例非常少,主要就是受伦理的困扰。
前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做了一例外生殖器移植手术,只移植了阴茎而特地没有移植睾丸,就是在规避伦理问题。这个病人之后的随访显示,移植的阴茎可以解决排尿和性生活的问题。但如果移植睾丸生育子女的话,其实是死去的捐献者的孩子。
就这例双胞胎兄弟来说,移植后的睾丸产生的精子其实还是叔伯的,那么生下的孩子是儿子还是侄子呢?谁是所谓生物学的父亲?在一个和谐亲密的家庭范围内就存在伦理问题,如果是异体的器官捐献者,取活体或者尸体的睾丸移植,情况就更复杂了。涉及两个无关人的伦理关系,子女与捐献者的伦理关系都是难题。
而且,手术本身会带来后续问题。我们知道所有器官移植手术都面临器官排斥的问题,术后都要服用抗排异反应的药物。这些药物对人体是有危害的,会使免疫系统变得薄弱,容易出现感冒、霉菌感染等一系列免疫相关问题。其他的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治疗是必须的,比如心脏、肝脏、肾脏移植等。如果不吃抗排异药物,会直接危及生命。而相对于生殖目的的睾丸移植,完成了生育目标后,是否需要再继续吃药也是个头疼的选择,要在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之間做出选择。国内就有妈妈把自己的子宫移植给女儿,女儿生育子女后,又摘除子宫的事件。睾丸移植其实类似这种借腹生子的情况,随着生殖医学的发展显得不是那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