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一世界”: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2020-05-11程郑邬江王维令
程郑 邬江 王维令
馨,是双林小学的文化符号,也是双林小学的教育特质,它本义是指散布很远的香气,在教育上喻指美好的影响。双林教育人认为:教育就是一种影响,一种美好的影响,一种在美好影响中走向美好的过程。2008年,双林小学率先在全国进行班主任准入制改革尝试,建立班主任准入标准和职级标准,驱动着这所学校的班主任团队走上和谐、自主、高位、可持续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如今,十二年过去了,双林小学的班主任团队又以班本课程作为学校德育生态构建的新路径,在班级中营造儿童人格生长的良好氛围,从而带来班级的拔节生长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班本课程内涵:构建班级的文化编码
课程是学校教育系统化的设计、建构与实施,是学校育人目标的直接体现,也是育人内容的直接载体;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牛鼻子”,是素质教育“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破解法。德育课程是新时代德育实施的重要路径,更是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格教育的主渠道。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双林小学认识到班本课程的开发势在必行。
班本课程是有别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经过老师再创作,更接近师生共同生活的一种课程形态。班本课程能将目光更多投注在班级层面以及儿童个体,让家国情怀、社会公序良俗与青少年生命成长、未来生活的需要更好地契合与链接。它在系统化设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不断挖掘不竭的动力源泉,更贴合国家、社会以及儿童自身的需要。
班本课程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双方根据班级实情和发展需要,共同开发富有班级特色的一种“小而完整”的班级课程。小,是指课程的切口小,任务和目标单一而聚焦;完整,是指课程具有完整的结构和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它是打开班级特色创建、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一扇窗户,是班级文化的符号。
过去,课程是我们的世界;现在,我们要让世界成为我们的课程。
二、班本课程研发:描绘班级的底色和亮色
班本课程需遵循课程的基本规定,即具备课程性质、价值、理念、目标、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等一系列要素。同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应该突出“玩中建构”的无功利色彩,让师生“闲适出智慧”,这样能更加突出班级特色、教室文化,更加贴近师生成长需求。
(一)32个核心关键词,彰显班级特质
学校基于“双馨”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提炼出“品格凝聚力量,美好影响一生”的德育理念。基于这个德育理念,学校又从“基础文明”这个底色和“现代文明”这个亮色,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进行提炼,突出学生的习惯、意识、能力和特长,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四大“馨”成长课程系列:礼理课程系列指向细節与习惯,意识课程系列指向责任与担当,仁爱课程系列指向尊重与热爱,智慧课程系列指向创新与超越。最下位的32个核心关键词(专注、有序、谦恭、坚持、守时、守信、节俭、理性、生命、规则、责任、公正、自由、法治、忠诚、勇敢、友善、真诚、热情、感恩、尊重、宽容、怜悯、热爱、主动、互助、勤奋、创意、明辨、谨慎、挑战、智慧),既是课程开发设计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三大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地方。
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班级认领关键词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班主任自主遴选适合本班实情的关键词,进行微观的班本课程建构。我们旨在通过班本课程的建设,为每位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发展搭建科学的实践操作系统,引领班主任与学生一起成长。
(二)六大要素,奠基学生终身发展
班本课程是创造性的课程,但需要根植于“人”这一本源。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提取出六大要素:
跨界融合—它基于品格教育以及各个学科的变革、开放与重塑融合,重视各个学科的德育功能,浸润式的德育内涵会赋予学科课程更高的立意和教育意义;
问题驱动—它是基于德育现实问题挑战下的创意、创新、创作、创造,德育课程需要在推动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人的未来社会适应性,明确在社会中个体可以充分享用的规范,体现出主动适应、积极作为并具有推动性的未来性特征;
重塑结构—它是基于儿童本体、真实情境、低结构的班本活动,努力构建立体化的、系列化的课程体系;
尊重人性—它以学生为本,从儿童视野出发,让学生由“单向度”的人走向“多向度”的人、整个的人、真实理性的人;
开放生态—变德育的“孤岛式”为“网络式”,实现整体育人;
连接一切—引导学生“产生想法—人性思考—探索社会伦理”,奠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三)七大策略,促进课程有效实施
学校基于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总结提炼了七大班本课程开发策略:
多元开发策略:班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的来源要发散思考,大到国家,乃至世界时事,小到班级事件,都可以成为课程开发的起点;
化难为易策略:用班本课程实施方案取代班本教材,切实将实施作为关注的重点,让教师动起来、课程活起来;
共同悦纳策略:班本课程的主题内容由师生共同商定,在班级中生成,在班级中实施,在班级中共享成长的乐趣;
文化定位策略:将班本课程建设置于班级文化建设之下,课程作为重要路径,服务于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形成;
融合实施策略:将班本课程实施与其他课程和活动融合,借助PBL项目式课程模式、STEAM课程模式、融合课程模式,让德育有趣起来;
借力助推策略:让学校和家长参与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在整个实施过程和结果评价中,形成一个立体的德育环境,用大手牵小手、小家为大家的方式,强化班本课程的实效性;
内化养成策略:将班本课程演绎成班级师生的气质、特质,让各班有各班的特色和特质。
班本课程即“机会”。“机会”是学生成长个性化需求的哲学表述。通过节日课程、班会课、家长会展示、每月主题活动、阅读中的鲁迅课程、校本课程与班级生活融合的春天课程与秋天课程等众多班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
三、班本课程实效: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
双林小学在摸索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这一路径唤醒了师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班本课程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每一个课程都为学生自主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每一个课程都是一个鲜活的案例,每一个课程都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哲学以活泼的姿态在校园里获得诠释。
经过班主任的设计、修改、试验、深化,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了德育班本课程探索之路结出的累累硕果。比如,成都市“十佳班主任”张芳老师构建的芳草班“智慧”课程,课程理念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全国优秀班主任朱秀英老师的“感恩”课程,从知恩、识恩、感恩、报恩四个层面,搭建了通向感恩之门的通道;成都市优秀班主任马燕萍老师的“责任”班本课程,从班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引导学生在履责与担当中前行。
在实施班本课程后,我们发现,我们的班级更有凝聚力了,孩子们作为班级的一员,开始有了责任和担当,他们在参与这些班本课程的过程中自主实施、自我尝试、自发感悟,切实感受到班本课程的魅力所在,在参与中快乐成长。学校开始有了志愿护卫队,社区“馨”义工初见雏形,国际创新创业交易会上竟然也出现了双林小学学生的身影,他们在国际大会上侃侃而谈,展现出双馨少年独有的创造性、魅力和风采。
双林小学的班本课程,遵循了孩子们的自然生长规律,追求孩子们校园生活的自由舒展。双馨教育,就是在求真向美的教育中,让每一个孩子幸福、自由地生长。
【程郑,四川省成都市双林小学校长;邬江,四川省成都市双林小学副校长;王维令,四川省成都市双林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