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面塑第一村“穆李村”与曹州面人的起源与发展

2020-05-11蒋红东

祖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面人面塑菏泽

菏泽,古称“曹州”,是中国牡丹之都,史有“天下之中”、“牡丹之都”的美誉。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穆李村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高新区马岭岗镇北部、万福河南岸。濒临冤句古城,与癸丘会盟台——青丘堌堆相望。现有人口1600余人,是文化旅游产业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典型,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穆李村被称为“中国面塑第一村”,素有“中国面塑看山东,山东面塑看菏泽,菏泽面塑看穆李”之说。涌现出了荣获“国家工艺美术老艺人”称号的面塑名家李俊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民间工艺家”称号的面塑艺术大师李芳清。时至今日,穆李村的面塑艺术已经传承了近200年,并在2008年以“曹州面人”之名(菏泽古城曹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穆李村发展简史

在明朝洪武年间,这里有姓李和姓穆的两大家族从山西洪桐县迁居在此世代居住,并逐步发展成穆庄和李庄,后来的人们以他们的姓来命名村子,嘉庆年间建寨,建寨的原因是为了防匪患和水患而修建。据穆李村一位最年长的马姓老人讲:“当时的穆李村,东西有三里宽,南北有二里长。寨门有两个,寨门都有1丈6尺多高,南面一个寨门,东面一个寨门,寨门墙上面垛口有8米宽呢!他印象中没有西门和北门。西北面全部使用厚重的土筑成大堤,可能就是为了阻挡黄河泛滥的水从西北面进来。”如遇大水,寨子里的人都可以到寨墙上避水,上世纪50年代降下百年未见的暴雨,寨内的积水深达三尺,但人无一伤亡。由此足可看到穆李村人的生存智慧。现在穆李村是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东穆李、西穆李、南穆李和北穆李,四个穆李自然村的中间座落的是原来的穆李寨。50年代的时候原穆李寨村子开始向四周迁移,村子规模逐渐扩大,从当时的四个生产大队逐渐演变成了现如今东、西、南、北四个穆李自然村,原穆李寨的所在的位置也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农田。

二、曹州面塑的起源

曹州面人起源于曹州(今菏泽市),其位于黄河下游,因为在当时是曹国的领地,所以称曹州。曹州面人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溯源头,它是在古代“花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古代祭天地、敬鬼神等活动中演变而来的。中国面塑相传其源流可溯及到尧舜时代,有文字记载的民间面塑可上溯到汉代,《论语?乡党》《吕氏春秋》均记载了古人用面塑驱疫除病的禳祭,陈寿《三国志》载:“诸葛亮平蛮回至泸水,风浪横起兵不能渡,遂命行厨宰牛马和面为剂,塑成假人头奠泸水。祭罢,云收雾散,波浪平息,军获渡焉。”之后人们为避灾祸,求平安,用面粉捏成猪羊,敬天地、祭列祖、求神灵、祈福运,形成了早期面塑,称为“花供”。由于菏泽地处黄河下游段,历史上常遭洪水侵扰,而当时人对自然的认识还在蒙昧阶段,所以对于这种饿殍遍野的现象,人们便借以祭品祭祀来祈求神灵的庇佑。而且因为生产材料匮乏,人们便假以面捏塑成祭品进行祭祀,为了逼真还彩塑上各种颜色,而用这些彩色面团做成的人物、花鸟、动物、建筑等形象的祭品祭祀,称为“花供”。

三、曹州面人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一)形成时期。据“沐恩碑”记载:自咸丰二年,二君(王清源、郭湘云)各自食其艺,获值浮于所用……既而杨君玉林三人,以学于王君;段君文干数人,以学郭君;嗣而广收门徒,循相传授。

(二)发展时期。1908年前后,面塑在穆李村普遍发展,比较有名的的面塑艺人有李朝平、马德交、马凤山、李俊福、李俊兴、郝子礼、穆天春等三十余人,其中李俊兴、李俊福技艺超群,李俊兴擅捏佳人仕女,李俊福擅捏武将英姿,被誉为“文武二李”,驰名中外。

(三)成熟时期。1920年后,李俊兴同师兄弟二十余人,多次到上海、广州、厦门、香港,并出国到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以谋生计,1926年,李俊兴应邀到老挝王宫表演面塑受到赞扬,1931年去苏联莫斯科表演,深受苏联人民的欢迎。

(四)全盛时期。解放以后,面塑艺术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1956年在菏泽成立了面塑组,1957年根据山东省政府的指示迁往济南市成立面塑社,1958年李俊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表演。1979年李芳清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2004年5月李效普参加了首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面塑作品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2017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新生代艺人竞技大赛活动中,“曹州面人”获得了传手艺之星、传承之星、工匠之星等大奖。

四、曹州面人的原料及技艺

现在,曹州面人的制作原料主要是小麦面粉和糯米粉,配以甘油以及各色顏料等。面团一般有白色、本色、黑色、蓝、翠绿、土黄、淡黄、大红、粉红九种。制作的手法有揉、延、展、搓、拔、挑、抹、切、压、接、捏等,都是一次成型,制作之前深思热虑,神态细节了然于胸,捏起来一气呵成,关键在于力度的把握,要进行细微地刻画,并做到不增不补,肢体间的无缝连接,全靠一双手控制力道。目前穆李村的面塑艺术经过几代人不断的传承,技艺上不断创新,地方特征非常鲜明,在业界以粗狂豪放、造型夸张、简练生动、色彩明显、对比强烈、比例适当、形象传神、操作方便而文明于世,因此也使穆李村赢得了天下面塑第一村的美誉。

五、曹州面人代表人物

(一)李俊兴(1895-1979),是手艺精湛,名声最响,对穆李村贡献最大的面塑艺术名家,1935年,李俊兴改良了传统的面塑制作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面塑座屏虫蛀、干裂等问题。1956年经省政府的批准,成立了“济南面塑合作社”。李俊兴被任命为主任,进而迎来了中国面塑史上最大的一次出口业务,也就是日本10万套“西游记”的面塑订单。1957年他获得“国家工艺美术老艺人”的称号。1959年11月他出席了省:“文代会“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并当选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二)李芳清(1930.3.30—2005.8.15)是李俊兴的侄子,继承了精湛的面塑技艺,是李俊兴优秀的门生。他在195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时,得到了许多优秀名家指导,其中刘开渠、张仃等都曾指点过他,对他面塑造诣影响很大。他还在1979年8月于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李先念、叶剑英、邓颖超、邓小平的接见。20世纪80年代后还多次出访澳大利亚、瑞士、德国等。1995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成为中国面塑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艺术家,从此“中国面塑第一人”的雅号便不胫而走,名扬天下。

(三)时振山,常年在美国给外国友人献艺,为祖国争得荣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大师的称号。

(四)当今面塑名家穆绪建、陈素景、李双虎、李芳亮、李震报、李效普、时海峰等一批艺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曹州面人的技艺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共获取“山花奖”“工匠奖”等其他奖项30多种。国内外电视台都给予了相关报道。

随着社会的进步,面塑艺术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花鸟鱼虫,生肖卡通等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从技艺演变中,曹州面塑不仅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形式的变化,也见证了地理环境的变迁,不仅体现了山东人民朴实无华的品质,更彰显了山东人民独特的审美素养,并且对山东人文环境的传承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现在一批面塑大军走进全国的民俗庙会、宾馆饭店、社区学校,带动了产业的扶贫和脱贫,使曹州面人这一传统技艺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

六、曹州面人的传承意义

(一)曹州面塑艺术作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而且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与我国的大写意国画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面塑作品通常造型生动简练、形象逼真传神、比例夸张但适当、色彩绚丽单纯,别有韵味。

(二)曹州面人的特点是简单易学,容易普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具有很强传承性、长久的生命力以及极广的受众群体,具有很高的的艺术欣赏价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枝五彩斑斓的奇葩。

(三)曹州面人作为一种古典文化传承的艺术品,不仅被国家外销赚取了大量外汇,在国内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曹州面人作为一种有着传承意义的传统艺术,在国家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从事此艺者愈來愈多,他们从菏泽走向周边省份,云游全国各地城乡,继之走出国门,开始以面塑技艺收徒传艺、兴家立业。在当下的扶贫攻坚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茅草门楼,青竹篱笆,芳香果园,入水栈桥,听上去很像江南的一个村落,古朴典雅和文化底蕴的堆积,透过百年的历史沧桑,穆李村在变的徐徐生辉。2007年,穆李村被国家批准成立特色旅游村。现在的穆李村栽花种果,走特色旅游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吸纳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国内外的观光客。中国面塑第一村也张开双臂诚邀世界各地人们旅游观光、学习交流。使曹州面人这一艺术奇葩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

(作者简介:蒋红东,大专,菏泽市牡丹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面人面塑菏泽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2019年底前山东菏泽境内三条高速可通车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孙空空 捏面人
剪纸和捏面人
Leadership Change: a Perspective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