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无反顾的陈德昌

2020-05-11华南

中华儿女 2020年4期
关键词:瑞金医院医学科德昌

华南

1月25日至今,陈德昌一直驻守武汉最大的转染病专科医院——金银潭医院的重症区北三楼病房,这里住的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病人,往往生死一线间。

身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从事重症医学科近30年。这次,他是上海援鄂医疗组副组长,并率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除夕启程,驰援武汉。“职责所在,义不容辞。我会一直坚守到抗击疫情胜利的时刻。”

逆行中驰援武汉

2020年1月24日,己亥除夕,但在那一天,“团圆”二字不属于陈德昌。晚上6点左右,陈德昌接到院里驰援武汉的通知,准备从家里出发。“在我以前,国家卫健委派的专家已经去到武汉了,当时还没有接到驰援的任务,但我看到了一张照片,听说也很需要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过去支援。因此医院发出号召时,我就报了名。”陈德昌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既是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也是中国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委,有着30多年重症救治的丰富经验。军人的天职、医生的使命、专业的对口,都促使他毫不犹豫报名“参战”。

除夕下午3点,结束行前培训的陈德昌,准备回家和家人吃一顿简单的年夜饭。还没等备好,出发的号角就吹响了。陈德昌随便扒了一口饭,背起行囊上路了。“我们做重症医学科的,就是要冲在前面。无论是当年的SRAS,还是汶川大地震的医疗救治,重症医学一直挺在公共卫生事件第一线。上一线,打硬仗,这是我们的责任。如果医务人员都退缩了,那还有谁冲在前面呢?没有国,哪有家?”

陈德昌的妻子也是军人出身,理解爱人的选择,在他临行前反复叮嘱“千万要防护好”。陈德昌宽慰道:“放心,传染病都是有办法防护的,我们都会平安无恙。”陈德昌回忆到,2003年非典肆虐时,自己作为二线医务人员,坐镇发热门诊,参与预防保健工作,“这回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直面確诊病人,也是弥补了当年的缺失”。

是夜,沪上冬雨,寒气逼人。25日零点三十分左右,载着陈德昌和其他135名上海医护人员的飞机从虹桥机场起飞,飞往武汉。凌晨4点多,上海援鄂医疗队首批队员抵达武汉的住处,稍作休整,他们就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进入病房,查看感控流程,“金银潭病房原本就是个传染病医院,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等区域设置流程还是比较规范的。我们只不过在原来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比如把污染的衣服,换一个地方换等”。

25日,医疗队进行了一整天的培训,主要是怎样去防护自己,阻断传播途径。“训练是很严格的,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有更多精力去救治病人”。

第二天,上海医疗队正式接管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北二、北三楼病区。其中北楼二层,当时收治了30个病人,为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北楼三层收治危重型病人29人。其中无创呼吸机支持病人16人。中午12时30分,上海援鄂医疗队召开工作布置和个人防护培训,接过了武汉同行移交的“阵地”。

两天后,瑞金康复医院的陈骏彦护士也与上海50名护理同道一起增援武汉。

坚守抗击疫情风暴的中心

北楼三层是个改建的ICU,重症病人较多,很多都需要呼吸机支持。“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我们的护士,一进去就要四个小时以上。在正常的ICU里,一般是一个护士看护二个重病人,这里是一个人管四个重病人,工作压力特别大。”

第一周尤为艰难,“局面比想象的严重,医疗物资缺乏,设备也不完善,连合身的工作服都没有。一间ICU病房挤进四个患者,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来自不同医院和不同科室,有的不熟悉重症医学科的操作,完成一项操作要用很长时间……”陈德昌回忆到,当时真是手忙脚乱,环境较为艰苦。

“另外,这个病确实有特殊之处,它很‘鬼很狡猾”,陈德昌说。它与禽流感病毒等引起的重症病毒性肺炎最大区别是,初期它是温和而令人掉以轻心的,然后经过7至10天后体内病理生理过程急转让直下,由轻型转变成重型,乃至危重型,至今仍无有效方法阻断此病理生理过程。作为重症医疗领域的专家,推测此过程可能由体内“炎症风暴”介导。此“风暴中心”就成为陈德昌们奋斗的主战场,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帮助病人清除体内病毒。

身材魁梧的陈德昌,穿着紧绷绷的防护服指挥了第一周的战役。“这边的工作服最大号我穿着都小,裹在身上紧绷绷的,操作都不敢使劲,怕撑破了暴露感染。”可是病毒不等人,陈德昌曾经半蹲着,小心翼翼地给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喷溅的飞沫糊在他的面屏上。他不是不懂得危险,抗击非典的经验之一,就是“给病人气管插管一定要三级防护,需要动力新风系统,使得面罩里面必须保持正压,这样病人就算咳嗽,咳出物也不会喷到我们的面罩里面,否则病人气道分泌物喷出来就会使得插管医生暴露,插一个暴露一个”。

起初几天因为条件有限,尽量采用无创或者微创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支持治疗,帮助病人度过难关,但实在遇到危急情况“就顾不上了”。陈德昌说,“当时只想力所能及地多挽救几条生命”。不过陈德昌对队员们则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做好防护,如果口罩湿了、衣服湿了就会失去防护作用,很容易病毒暴露,因此一定要出来换。”

与病毒的博弈中,陈德昌尽责尽力。曾有一个病人,才32岁,“我刚来武汉没几天,就接手他的治疗,很阳光的小伙子,看上去也很健硕,我想他一定有希望康复的。当天早上查房时,我还跟他聊了一点,各方面状况都还挺好的”。然而第二天早上七点刚过,陈德昌一上班就在病房楼进门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女孩子在门口哭得不能自已。“当时心里‘咯噔沉了一下,莫名其妙地想到了那个阳光的男孩”,陈德昌身材魁梧,偏胖,那天却一口气跑上三楼,推门就问那个小伙子的情况,却得到已经去世的消息……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好消息了。有一个病人让我印象深刻,1月27日晚他被送入病房时,大脑严重缺氧已失去意识,再晚几个小时就无力回天了,但经过两周多的治疗,我昨天看到他已经恢复得很好了,其实像他一样的病人不少,我们还是可以尽力拉回来,所以死亡率也比之前显著降低了。”

随着医疗器械、防护物资包括工作服,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运来,情况稍有缓解,陈德昌也终于穿上了合身的工作服。刚来的时候,病房实行翻班制,后来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治疗组,专家们一人带一组,每一位病人都有直接负责的小组,责任落实到组、落实到人,管理更加有效了。“大家共同战斗了近20天,磨合得不错,病区内比之前安静了很多,我个人感觉也没一开始那么累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北楼三层病房的病人更加危重,在这里治疗如果好转,就会转入北楼二层,逐渐康复后就可以出院了,这是陈德昌最希望看到的场面。自抗击新冠疫情打响以来,瑞金医院已先后派出四批医疗队、共146名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截至2月10日,他们共收治100多位患者,其中30多名已经出院。

疫情不结束不离开

从抵达武汉金银潭医院第一天起,陈德昌就每天早上7点出门走到医院,到病房交接班,跟几位专家一起讨论病例,哪些病人要插管,哪些治疗方案要调整。查房一圈下来,衣服已经湿透,中午回到宾馆换洗后,下午他又回到医院,直到晚上7点下班回到住处,继续查资料、看论文、整理数据,夜里有电话打来就随时赶过去。“天天上班,天天查房,從未休息过,也不想休息,一天不看病人都不放心。我们这里都是最重的病人,一松手,人就走了。面对生命,决不能松手。”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时间等于生命。陈德昌认为,目前最大的挑战还是病人和病情。“每天衡量是否要插管,考量哪套治疗方案获益更大。因为重症病人病情比较严重,病程长,细胞一直被破坏,炎症反应严重,一旦炎症反应风暴启动就很危险。我们必须尽全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优化治疗方案。病人的事情是最大的。”

陈德昌说,“这次跟以往医疗救援最大的区别就是,病人太多了,全国都在防控,物资紧张。不过上海卫健委对我们上海援鄂医疗队支持力度很大,瑞金医院也对我们瑞金小分队给了很多支持。我们缺什么,医院就努力筹集给寄一点。”

1月28日,上海援鄂第一批医疗队召开了第一次临时党支部会议。在会上,作为第五支部书记,陈德昌动情地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位周医生听到隔离病房里面说有个病人情况不好,就不顾安危想赶紧冲进去,但是她的脸特别小,而N95(1860型)面罩又大又硬,她戴上后四面都在漏气,一旦进去就暴露了,“我赶紧帮她调整位置,她急急忙忙就冲了进去。她的举动充分体现了医生的责任和义务,明知有风险还是义无反顾地冲进去,知难而上,奋不顾身。”

陈德昌说:“我们第一批队员里差不多一半都是党员,我想在艰苦环境里,党员一定要带头冲锋陷阵,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在这个时候必须要体现出来。入党誓词说‘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句话在这个时候是很有内涵的。体现在一名党员的行动中,就是看能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在艰苦危险时刻,能不能挺身而,冲锋在前出做表率。”

驰援武汉,陈德昌心里是做好准备的。“知道有风险,但那怎么办呢?来了,就是有思想准备的。”不过终究心里有底,对于传染病,只要把传染源和传染途径控制住,把密切接触者严控起来,自身防护到位,就应该没有问题。“而且现在我们在病房里会微量接触病毒,现在三周过去了,病毒也过了潜伏期,体内产生了抗体,加上防护到位,信心更足了。”

已经驻守金银潭医院北三病区20多天了,陈德昌说他不会离开,他要坚守到抗击疫情胜利的那一刻。现在,陈德昌在治疗之余也在做一些病例统计,希望从数据里得到些规律,摸索哪种方案对病人更有利,完善救治规范和流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与微生物博弈的历史。微生物虽然肉眼看不见、摸不到,但无处不在。有些微生物是可以与人和谐相处的,有些却是致命的。对于集体发病倾向的疾病,碰到就要立刻制定应急预案,隔离病人,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结束后,一定要制定一套对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播和接触类传染病的应急机制。同时,这次疫情也提醒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只有人与自然保持平衡,才能更好维持生命体的完整和平衡。”

“尽管个人力量微不足道,但是众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有信心,尽快结束疫情。”陈德昌说。新的春天,正在与病毒抗争的战役中来临。

猜你喜欢

瑞金医院医学科德昌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人文关怀在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祖孙情
范德昌漫画
范德昌漫画二十四节气
漫画二十四节气
百年老院应该是个什么范儿?
110年,瑞金医院创新之路
上海瑞金医院收治多名疑似“假肉毒毒素”中毒者